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八一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号高炉扩改工程于1999年6月28日竣工投产。该工程从停炉到投产仅用了55天,高炉本体原地扩容(由310m~3到380m~3),设计年产生铁32.59万t。高炉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大框架  相似文献   

2.
3.
鞍钢2号高炉在现有原料条件下,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对风口布局,风口面积,料线,批重,装料方式,风压,压差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使上部调剂和下部调剂相适应,解决了2号高炉长期不顺的问题,实现了优质,高产,低耗和和长寿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风口面积调整、生铁含硅选择、布料矩阵调整、失常炉况处理、高风温使用等几个方面对萍安钢2号高炉大修投产半年来的生产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介绍首钢炼铁厂2号高炉倡导稳定边缘、打开中心煤气的冶炼理念,借助炉顶摄像、十字测温、高炉煤气连续自动分析等设备,摸索出了一套高产、低耗、稳定、长寿的装料制度。  相似文献   

6.
刘会敏  郭秀英 《炼铁》1995,14(4):30-32
唐钢二炼铁厂2号(1260m^3)高炉在设计及生产中借鉴了1号高炉的经验,在设计上作了一些重要改进;高炉投产后,在操作上寻求合理的基本操作制度,针对设备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技术攻关,进行设备改造,使2号高炉投产后10个月即突破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基于VB和EXCEL的报表设计思想和开发流程,从模板的划分、数据库表的设计及主要程序代码等方面介绍了梅钢炼铁厂2号高炉生产报表的开发技术过程以及此通用数据库报表设计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新疆八一钢铁公司2号高炉扩改工程已于1999年6月底竣工投产。建设工期仅用55天,施工速度创国内同类高炉改造工程新纪录。该高炉采用了许多同类型高炉的先进技术,如高炉采用大框架结构,炉顶采用无料钟设备,炉体冷却采用软水密闭循环设施,炉底炉缸内衬采用低气孔率自焙碳砖及刚玉陶瓷结构。操作中还采用先进的测温技术及微机自控系统。炉容由310m3扩大为380m3,设计年产能32万t。该炉投产后,八钢生铁年产量总共可达110万t新疆八钢完成高炉改造扩建工程@肖成  相似文献   

9.
八钢2号高炉由于焦炭强度下滑及设备故障无计划休风,炉缸工作不活,并伴随风口频繁烧损。通过洗炉、稳定煤气流措施使风口频繁烧损现象消除。  相似文献   

10.
八钢新建4号高炉第一代炉役开炉,采用快速烘炉、不凉炉及带风加料、炉缸多点送风点火等技术,开炉后炉况稳定、炉温合适,开炉后18小时出第一炉铁,第10天高炉利用系数就达到了2.58t/m3d。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述了2号高炉中修在炉身下部、炉腰、炉腹设计采用微孔铝碳砖、半石墨炭-碳化硅砖的优越性以及设计采用风口组合砖、冷却壁锒砖、地乐压入泥浆新型材质的应用和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13.
2号高炉的建设及投产,充分吸取了本厂前两座高炉设计、建设及投产过程的经验教训。对各种不合理的设备工艺环节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造,为高炉顺利投产达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钢铁技术》2005,(6):4
2005年12月4日上午,我公司设计的鞍钢新2号高炉点火投产。鞍钢在宽敞明亮的出铁场平台上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炉仪式,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玢等公司领导、职能部门和炼铁总厂负责人与设计、施工等单位在现场的代表一起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15.
宝钢2号高炉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并组织投产的第一座4000m~2级大型高炉。该炉投产过程甚为顺利,尽管因受焦炭供应不足而限产,但各项指标并不低于同期1号高炉的水平。本文就投产及开炉后半年内操作技术与1号高炉相比所作的改善,择其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王红章  袁万能 《炼铁》1997,16(5):1-4
新疆八钢高炉喷煤投产后的最初一年多时间里,喷煤一直不太正常,煤比徘徊在40 ̄50kg/t,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996年对喷煤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并采用烟煤与无烟煤混合喷吹,强化富氧喷煤高炉操作和加强喷煤的管理等措施,使煤比逐步提高,最高月平均煤比达到96.8kg/t。  相似文献   

17.
介绍八钢2号高炉无料钟炉顶设备中布料器的结构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对八钢400m^3级4号高炉三座热风炉破损现状进行描述,并制定了修复方案,经过修复使热风炉各项技术参数恢复正常,保证高炉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20.
济钢二炼铁2号高炉料车在设计改进时,采取重心后移,前后轮轴承端盖加润滑孔,改造接杆轴套结构等措施,使料车投产后运行情况良好,无故障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