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丽斯·沃克通过《紫色》细腻刻画了黑人女主人公从遭受种族、性别歧视和奴役的悲惨遭遇到取得独立和解放的艰苦历程并提出了实验性解决方案—妇女主义思想,渴望这能有助于医治美国社会两大顽疾并推动黑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紫颜色>中通过对一位受旧思想束缚的黑人妇女的转变和成长过程,阐述了其妇女主义的思想.她在文中张扬女性意识,倡导民族平等思想,热爱黑人民族文化,弘扬人道主义思想.<紫颜色>充分展示了妇女主义的思想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民族求平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三部曲展现了黑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种种创伤.她们所受的创伤不仅来自于社会,还来自于家庭;不仅是身体,而且心灵也饱受创伤.创伤叙事、回归传统文化和族裔身份,以及与周围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黑人女性走出创伤.  相似文献   

4.
运用拉康的镜子阶段理论,对艾丽斯.沃克的小说《拥有快乐的秘密》中的女主人公塔希自我身份认同的历程进行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塔希的自我意识的苏醒过程,揭示出后现代文化语境中黑人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人物形象的文化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5.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具才华的作家之一。作为一名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旗手,沃克对女性主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的黑人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她们,不仅有利于女性文学的发展,对提高黑人女性甚至整个黑人种族的社会地位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的黑人小说家、诗人、短篇小说作家爱丽丝.沃克,她的代表作《紫色》,由一系列书信构成,描写了南方一位叫塞莉的黑人小女孩儿的生活。塞莉被继父强奸,又被强迫嫁出,使她与心爱的妹妹分离多年,同时受尽丈夫的虐待。最终,塞莉与其他妇女坚强地联合起来,与性虐待和家庭暴力作斗争,从而抚平了自己的精神创伤。作品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理解和同情黑人妇女的感情以及对黑人女性解放之路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的新作《天堂》描写了一个黑人城镇的兴衰,解读了生活在爱与恨、孤立与融入、分裂与聚合、吸纳与排斥、嫉妒与谅解、同情与冷漠等多元矛盾中的普通人。尤其是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为了摆脱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为了逃脱不幸的生活来到了修道院,并在那里构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理想国”,展现了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以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的女性主义小说《紫色》中译本为例,论述译者的性别身份流动,指出译者在同一译本中为发挥主体性或由于客观条件制约,既能从自身也能从异性的性别视角来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9.
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一直是女性主义者关注的热点。沃克在这部小说中通过记录黑人女主人公西丽的成长历程,试图为深陷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寻求一条自我解放之路。在西丽的自我解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西丽与莎格的同性之爱。正是她们之间无私纯洁的爱情实现了莎格对西丽爱的救赎,使她完成了从无知少女到独立自强的黑人新女性的蜕变。从女同性恋女性主义出发,阐释了《紫颜色》中的同性恋情谊在西丽自我解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在长期关注黑人女性的同时,也从各个层面审视了黑人男性的生活,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具有正面意义的黑人男性人物。分析了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塑造的西克索的小角色、真汉子形象,认为西克索是黑人文化的坚守者、白人霸权的挑战者、黑人女性的关爱者及黑人男性的指引者。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的核心主题是对文化身份属性的阐释和对身份认同的探索。黑人女性剧作家的边缘化身份与特殊的生活境遇赋予了她们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的书写方式。黑人女性剧作家在寻找与构建黑人女性文化身份,拆解黑人女性文学的被边缘化境遇和建立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与批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沃克在创作中强调黑人特有的文化语境,把西方经典文学传统和黑人族裔文化相结合,不断探索黑人作家创作的历史语境,在作品主题上通过展现黑人民间故事、黑人传统宗教、黑人神话、创伤与疗愈等黑人民俗文化承担起黑人族裔身份构建和文化身份探求的政治使命,传承黑人文化的政治隐喻,展现出非洲族裔作品的美学魅力和文学的政治再现性。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黑人妇女形象.论文分析了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并展示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遭遇,忠实地表达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给身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指出了正确的争取自我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赫斯顿的小说《他们仰望上苍》将后殖民主义的批判性、边缘性同黑人女性的受压抑状态联系起来,塑造了黑人妇女珍妮在受到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的情况下,怎样为自己的生活和爱情奋斗,对黑人女性边缘论进行了全面的颠覆,刻画了珍妮这一新型黑人女性。小说中,珍妮从沉默的被压迫者到逐步觉醒,开始了从边缘到中心挣扎、奋斗、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她的自我实现激励了不少黑人女性。  相似文献   

15.
艾丽丝·沃克的散文在其整体的创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沃克的散文《我是蓝?》进行解读,通过分析文中“我”与“蓝”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沃克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最能代表黑人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中布鲁斯和爵士乐可谓黑人音乐的两种代表形式。当代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小说创作中常常借鉴布鲁斯和爵士乐的特点来组织小说结构、描写人物心理、展示人物情绪,反映黑人的生活、文化和命运,充分表达了美国黑人为求生存和争取自由的内心呐喊。  相似文献   

17.
从《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看当时英国女性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同为英国以描写女性文学而著称的女作家,通过对二者作品的分析,以及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分析,透视了在十八、九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的低下以及受男性社会压迫歧视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分别是东西方著名女性诗词作家。由于两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文化中,因此在其作品的表达上流露出各自的不同特点;但是,同为东西方文学领域的女杰,二者在各自作品的内容上又显示出相似之处之处,充分体现出伟大女性应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的新作《天堂》描写了一个黑人城镇的兴衰,解读了生活在爱与恨、孤立与融入、分裂与聚合、吸纳与排斥、嫉妒与谅解、同情与冷漠等多元矛盾中的普通人。尤其是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为了摆脱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为了逃脱不幸的生活来到了修道院,并在那里构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理想国",展现了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所罗门之歌》中的派拉特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托妮.莫里森塑造的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是完美的黑人女性形象的代表,她自信、乐观、坚强。然而,派拉特在生活中找不到亲情、友情和爱情;经常处于经济窘迫的状况;对黑人文化传统的追寻只是出于她自己也不能明确解释的直觉;固守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后代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