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国际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我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中却缺乏相应的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进口铁矿石的价格。本文在系统梳理国际铁矿石市场定价机制和进口铁矿石价格走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进口铁矿石定价权缺失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进口铁矿石定价权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铁矿产品和产地相结合的战略储备体系;二是实施铁矿石"走出去"战略,调整利用境外资源结构;三是推进我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和现货交易平台建设;四是加强铁矿资源运输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当今世界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铁矿石进口价格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国际铁矿石市场结构及定价方式入手,对铁矿石价格形成及其变化进行了经济分析。研究认为,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受市场结构变化、供求关系变化、价格歧视策略、产业集中度等因素影响。为解决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不合理问题,文章提出了破除寡头勾结、改善定价方式;加强钢铁企业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国内铁矿资源地质勘查,提升国家铁矿石自给保障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减少铁矿石总需求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寅喆 《中国矿业》2015,24(3):44-48
近年来,新一轮金属矿产行业的周期调整使其发展增速有所放缓,尤其在铁矿石价格长期疲软以及国外矿业巨头产能扩张的背景下,国内铁矿生产企业面临严峻考验。为扭转我国铁矿石市场长期依赖进口、失去定价权的不利局面,中国钢企加大了海外铁矿资源的并购投资力度,控股、参股了一批优质的境外铁矿资源企业。本文运用数据包络DEA分析法,对澳大利亚前10家大中型铁矿上市企业近三年的经营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澳洲铁矿行业综合经营效率总体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大多数铁矿企业运营未达到DEA有效;结合投影分析结果,以FMG铁矿为例,给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改进措施,并为中国企业境外铁矿并购及后期运营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属矿山》2006,(9):33-33
为了制订新的进口铁矿石企业资质标准,以进一步压缩进口企业范围,加强进口铁矿的集中度,为明年进口铁矿石谈判作准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协会54家钢铁企业于2006年7月6日在郑州召开了“进口铁矿石工作委员会会议”。  相似文献   

5.
石秀华  万瑒 《金属矿山》2014,43(7):56-60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对大宗资源性商品的需求,从2003年起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在国际铁矿石交易市场上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与现阶段国际铁矿石的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切入,介绍了市场集中度和Lerner指数等主要概念,对国际铁矿石的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进行分析研究,回顾了国际铁矿石市场定价模式和形成过程,并结合我国铁矿石市场发展现状,提出拓宽进口渠道,建立多元化的铁矿石供应体系;从资源安全的角度,健全铁矿石储备制度;整合国内铁矿石市场,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整合国内钢铁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加快发展铁矿石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多数LNG长贸协议价格与日本进口原油综合价格挂钩,与国内销售价格长期倒挂,损失严重。未来全球LNG供应充足,中国将成为全球LNG进口和天然气消费第一大国,很有必要在油价低位震荡窗口期推动LNG定价机制改革,能显著降低LNG进口销售价格倒挂造成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完善中国LNG进口定价机制。本文全面分析全球进口LNG定价机制和4个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三点改革建议。中国企业抱团LNG现货和长贸协议谈判,依托交易中心构建中国天然气定价指数;进一步拓展LNG进口重点资源国及其进口量,提高进口议价能力;新签LNG合同加大离岸价合同比例,并扩大与中国LNG运输公司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7.
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价格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10年铁矿石谈判失败,三大矿石巨头提出了铁矿石季度指数定价方式,铁矿石价格一路创新高,给钢铁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新的形式下,本文分析影响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供需、海运费、进口渠道、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等因素,从钢铁企业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提高铁矿石利用效率,减少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扩大铁矿石来源渠道,并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海运和铁矿石价格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8.
我国铁矿石进口安全分析及政策建议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建武 《中国矿业》2008,17(2):26-29
本文从我国铁矿石进口现状、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对铁矿石资源垄断程度、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地区钢铁企业竞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我国铁矿石进口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动局面,铁矿石供应极其不安全,未来进口风险越来越大。为降低我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建议:加快国内低品位铁矿开发利用;加快“走出去”步伐,获取更多份额矿产品;战略储备建设;加强铁矿石进出口管理,集中采购,加强废钢回收利用,减少对铁矿石依赖;加强铁矿多渠道进口,控制钢铁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9.
焦玉书 《中国矿业》2002,11(1):35-40
本文介绍了我国利用两种铁矿资源发展钢铁工业的战略方针,分析了我国和世界铁矿业的发展状况,论述了我国进口铁矿石实施战略。对进口矿要加强协调工作;倡议建立亚洲铁矿石市场,中国铁矿石用户参加年度的矿价谈判;对进口矿产品品种要综合比选,择优选购;要加大境外开放的力度,境外合资开矿应占进口矿总量的50%;铁矿石用户自建船队或合资组建远洋运输公司,运输进口铁矿石产品。本文论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开创了国内国外铁矿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中国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与澳大利亚金达必铁矿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600亿美元的铁矿石出口协议。这是迄今为止,澳大利亚矿业公司与中国钢铁企业签署的金额最大的一笔出口合同。  相似文献   

11.
涂庆  黄启  陶靖 《资源与产业》2011,13(2):53-56
中国从1981年开始进口铁矿石,于2003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铁矿石最大进口国。自中国2004年正式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已连续5年上涨,涨幅达397.8%。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理应对铁矿石的国际市场价格具有更大话语权,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国际铁矿石定价主导权缺失的原因,来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最基本、也是需求量最大的炼铁原料。当前,世界矿产资源总体丰富,而我国铁矿石产量有限,品位较低,不能满足钢铁生产发展需要,进口铁矿石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战略资源类工业原料之一。进口铁矿石贸易量大,涉及金额高,国际价格浮动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产生深远影响。为保障铁矿资源供给安全,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顺应和利用当前世界铁矿市场的供需格局,按照矿产勘查开发的基本规律,加强利用国外铁矿资源战略研究,提高资源科学利用水平。深入分析了世界铁矿资源状况,我国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进口状况,提出了利用国外铁矿资源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铁矿石战略储备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铁矿石供需矛盾加剧,进口量逐年增加,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钢铁市场造成重要影响,铁矿石供应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加强铁矿石战略储备,制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矿产资源规划,是矿产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资源与产业》2017,19(5):100-105
 企业、政府以及市场环境等多方综合因素是稀土定价权缺失的根本原因。为此,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析,从行业因素、企业因素、政策因素分析稀土定价权缺失根源,得出导致中国稀土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企业混乱,行业集中度低,缺乏统一的定价中心,市场势力较弱,企业控制资源不当,政府政策幅度小、实施不到位等,但也与我国稀土行业的管理及美国、日本等进口国的稀土政策有关。据此,有利于相关企业及政府对于定价权缺失问题做出相应对策,对完善我国稀土贸易政策、提高我国稀土国际贸易定价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铁矿石进口代理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徽  徐春祥 《资源与产业》2010,12(3):155-159
铁矿石贸易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于铁矿石谈判的定价权问题。而缺失铁矿石定价权,以及国内铁矿石市场秩序混乱的真正原因是国内定价机制,即铁矿石进口代理制。该机制的运行势必造成国内铁矿石市场出现计划经济色彩的价格双轨制,导致不公平竞争、垄断、寻租等一系列市场失灵的现象发生。本文针对铁矿石进口代理制的特点展开分析,认为从日本借鉴的该机制与中国国情有所不符,尝试提出一种铁矿石进口代理机制的本土化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开始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国内市场对铁矿石的需求空前高速增长。目前我国铁矿石贸易还高度依赖于从3个国家的进口,国际铁矿石的出口市场又趋于集中的垄断,导致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话语权,这使铁矿石贸易处于严重的被动局面,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风险。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铁矿石进口价格上升及定价话语权缺失的原因,提出了针对铁矿石贸易不利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世界铁矿石需求,供给及对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铁矿需求量今后十年将会增加,国际市场上高品位富矿块和球团矿则将出现短缺。但如果各铁矿石出口国争上项目扩大产能,也有可能出现80年代中期矿石过剩价格下跌的局面。我国发展钢铁工业应立足于优先开发国内资源。经济比较表明,内地的钢铁企业用国产矿有利,沿海的钢铁企业用国产矿不利,用进口矿反而有利。进口铁矿石既可采取长期合同方式买矿,也可择优合资经营到国外开矿。今后除由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秘鲁等国进口外,还应研究从越南、蒙古、东南亚、非洲、俄罗斯进口铁矿石。建议改革行业管理体制,实行煤铁联营。若每年少出口500万t精煤,少进口645万t铁矿石,可用产能500万t精煤的投资开发产能1645万t国产铁矿,以顶645万t进口矿。这样,不但减轻了铁路运煤和港口装卸的压力,而且国民经济效益显著,由于“煤铁联营”所获经济效益应划归煤炭部门。  相似文献   

18.
从资源、产业、环境、市场四个维度出发,建立了中国铁矿石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00-2015年中国铁矿石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资源安全和市场安全指数在21世纪初期整体呈下降趋势;产业安全指数对铁矿石的安全的影响起初较小,后快速上升;环境安全程度在2005年以前快速降低,之后逐渐升高;铁矿石的安全状况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产业安全、市场安全的综合作用下,2000-2009年,铁矿石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2009-2015年,铁矿石安全综合指数在波动中略有上升,但仍处于临界不安全状态。为提高中国铁矿石的供应安全,不仅要强化勘探开发、节约和再生铁矿资源以增强本国资源供应能力,还应加强合作,强化全球矿产资源布局。   相似文献   

19.
世界铁资源利用现状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概述了当前世界铁资源分布状况和国内铁矿床勘查与研究最新进展。认为全球铁矿资源丰富,但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十几处铁矿集中区,它们同时也是主要铁矿生产和出口国家。铁矿成因类型较多,主要类型单一,全球以沉积变质型矿床为主;中国则以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为主。中国铁矿资源储量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国产铁矿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铁矿石进口受制于国外矿业巨头。这对中国是挑战和机遇,因此中国必须坚持开发与贸易并重,积极开拓海外矿业市场。建立世界矿业新秩序是解决我国铁矿资源瓶颈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