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在相同驾驶条件下,个体BMI差异对驾驶员肌肉疲劳累积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照试验对驾驶员不同BMI与腰背肌肉疲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12名被试以标准驾驶姿势进行时长60 min的模拟驾驶,采集被试驾驶期间腰背部竖脊肌及背阔肌表面肌电信号MPF。试验从主观测评、客观数据两个维度入手,分析各被试BMI与表面肌电信号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长时间驾驶状态下,驾驶员不同BMI对腰背部肌肉疲劳度是否具有显著性影响。结果 两组肌肉MPF值与驾驶时间均呈现显著性负相关。3组不同被试组间背阔肌、竖脊肌MPF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肌肉MPF趋势变化图均表明BMI值越大,MPF值越早出现下降趋势,且竖脊肌MPF值波动明显>背阔肌。结论 驾驶员BMI值越大,肌肉越早出现疲劳,且腰部竖脊肌比背部背阔肌更容易出现疲劳现象。研究结果可为驾驶疲劳个体差异问题研究、驾驶座椅设计及驾驶疲劳检测因素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驾驶员气质与驾驶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驾驶员气质差异与驾驶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1名驾驶员参与驾驶模拟实验,获取受试者的气质与驾驶行为数据,再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气质类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胆汁质驾驶员的操纵行为安全性较差,有事故倾向性特征;粘液质驾驶员的操纵行为安全性较好,是四类驾驶员中最适合做驾驶员的气质类型。结论通过驾驶员气质测评可以预测驾驶员的驾驶操纵行为,评价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水平,可为驾驶员的甄选、培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以肌力下降、耐受时间及主观评价来比较在不同负荷水平下拉车作业造成的肌肉疲劳水平;第二个目的是建立数学模型来量化拉车作业造成肌肉疲劳的程度;最终目的为提供拉车作业工作设计的提供依据,以降低劳动者肌肉骨骼伤害的风险。方法通过设计模拟手拉叉车实验,测量两种负荷下被试的实验前后拉力值、持续施力的耐受时间以及身体疲劳主观评价的数据,进行肌肉疲劳分析。结果实验数据显示拉车作业产生肌肉疲劳,性别和负荷对耐受时间、拉力下降速率产生显着影响;性别也显著影响被试对疲劳的主观评价,身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耐受时间的显著因子。结论拉车作业中肌肉疲劳会导致拉力显著下降;性别是影响肌肉疲劳的重要因子,女性被试比男性被试更易疲劳;根据预测函数模型计算的男、女被试的疲劳速率k值分别为0.071、0.099。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考察公交车驾驶员驾驶态度与驾驶行为对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并解释风险感知能力是否在二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危险行为态度量表、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量表和风险感知量表对310名公交车驾驶员进行测量。结果 与男性公交车驾驶员相比,女性公交车驾驶员更容易出现亲社会驾驶行为。公交车驾驶员对自身违反交通速度条例的态度、对他人粗心驾驶的态度和对酒后驾驶的态度赞成,对其亲社会驾驶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感知在危险行为态度对公交车驾驶员亲社会驾驶行为和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均发挥了调节作用。结论 风险感知在驾驶态度对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出租车驾驶员人格与风险感知能力对自我形象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我形象量表、风险感知量表和人格量表对317名出租车驾驶员进行测量。结果 男性驾驶员更容易出现冲动驾驶行为,女性驾驶员则更偏向于谨慎驾驶;无规则可以正向预测冲动驾驶行为,可以负向预测自信驾驶行为;利他可以正向预测谨慎驾驶行为,可以负向预测冲动驾驶行为;感觉寻求可以负向预测谨慎驾驶行为,可以正向预测冲动驾驶行为;愤怒特质可以负向预测谨慎驾驶行为;自信驾驶行为可以正向预测冲动驾驶行为。结论 驾驶员的人格与风险感知对自我形象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区分中国年轻驾驶员的驾驶风格类型并考察不同驾驶风格驾驶员的人格特点。方法 在全国4个城市(沈阳、北京、驻马店、海口)随机选取800名驾驶员完成多维度驾驶风格量表和人格特质量表。结果 大部分年轻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属于安全驾驶风格、焦虑驾驶风格、愤怒驾驶风格或冒险驾驶风格中的一种。冒险驾驶风格的年轻驾驶员在感觉寻求上的得分最高,愤怒驾驶风格的年轻驾驶员在愤怒特质上的得分最高,安全驾驶风格的年轻驾驶员在利他上的得分最高。结论 大部分年轻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属于安全驾驶风格、焦虑驾驶风格、愤怒驾驶风格或冒险驾驶风格中的一种。不同驾驶风格的年轻驾驶员具有鲜明的人格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凿破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特征,避免肌肉疲劳累积,降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WMS-Ds)风险.方法 设计并组织模拟凿破作业实验,招募14名大学男生进行实验,测量115 cm和140 cm作业高度上凿破作业前后握力和推力、最大耐受时间(MET)、四肢及腰部主观肌肉疲劳评分(RPE),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作业高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验中文版日间嗜睡感知量表(DSPS)在我国驾驶员中的信度、效度和适用性,为促进和改善中国驾驶员睡眠驾驶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经过开放性问卷调查,翻译和初测以及重测等步骤修订DSPS,累计施测440名驾驶员,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形成最终中文版量表,并在两周后随机抽取90人完成重测.结果 中文版日间嗜睡感知量表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驾驶经验与车道类型对驾驶员变道决策的影响以及不同经验驾驶员的眼动注意搜索模式。方法使用Tobii眼动仪和驾驶场景视频收集了35名驾驶员的变道决策反应时、变道频率及眼动数据。结果驾驶经验与车道类型对驾驶员变道决策反应时交互作用显著;驾驶经验、车道类型与兴趣区对驾驶员总注视时间交互作用显著,同时驾驶员前方视野总注视时间对其边侧车道变道决策反应时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中间车道条件下,实习驾驶员变道决策反应时更慢;边侧车道条件下结论相反;中间车道条件下,实习驾驶员对于侧视镜的总注视时间更长;边侧车道条件下,实习驾驶员对于前方视野的总注视时间更长;边侧车道条件下,实习驾驶员对于前方视野注视时间越长,变道决策反应时越快,这可以被视为实习驾驶员变道决策反应时更快的主要视觉注意机制。本研究对驾驶员改善变道行为和安全驾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为了解负荷及设备对人工破拆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影响,避免肌肉疲劳累积,降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WMSDs)风险.方法 设计并组织人工破拆作业试验,招募10名大学男生进行试验,测量20N及40N负荷下分别使用大号和小号设备下人工破拆作业的最大耐受时间(MET)、主观肌肉疲劳评分(RPE)、主观痛感(RPA)以及右肱...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人工凿破作业肌肉疲劳恢复发展特征,避免造成累积性伤害(CTD),降低肌肉骨骼疾患(MSDs)风险。方法文中设计并组织模拟凿破作业肌肉疲劳恢复试验,招募20名男性大学生参与试验,测量凿破作业过程和恢复5 min过程中握力、主观疲劳感(RPE)的变化值,探讨钻孔高度对肌肉疲劳恢复发展的影响。结果恢复期握力随时间显著递增,RPE则随时间显著下降;试验结束时握力、RPE与恢复期不同时点均存在显著差异;钻孔高度对试验过程中肌肉疲劳和恢复发展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经5 min恢复期后肌肉疲劳显著恢复,构建的肌肉疲劳恢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适用于凿破作业肌肉疲劳恢复的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不良工作姿势对人工破拆作业人员肌肉骨骼损伤(MSDs,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的影响.方法 本文采用工作姿势分析系统(OWAS,Ovako Working Posture Analysis System)对作业人员的不良姿势出现的百分比和负重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 数据显示作业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任务的不同层次探究地铁驾驶员应急处置作业的工作负荷。方法 首先从应急处置作业的结构分析出发,将其分解为行为单元层和多任务层。行为单元层采用主观评价法标定其工作负荷量化的视觉-听觉-认知-执行(VACP)量表;多任务层综合考虑执行任务的时间消耗、行为单元工作负荷及时间压力等因素,构建了基于时间占用率的工作负荷评价模型;最后以12项应急处置作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标定的行为单元层VACP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Cronbach’sα=0.71)和效度(KMO=0.75),并结合美国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NASA-TLX)量表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地铁驾驶员应急处置作业工作负荷评价方法的准确性(r=0.7938,P<0.05)。结论 本文构建的基于时间占用率的多任务层工作负荷评价模型与NASA量表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于评估地铁驾驶员工作负荷,降低运营风险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风险水平(高、低)与风险源类型(机动车、行人)对驾驶决策的影响以及驾驶员的眼动搜索模式。方法 向41名驾驶员展示具有不同风险水平的交通图片,要求驾驶员做出是否减速的决策,采用Eye Link 1000 Plus眼动仪记录驾驶决策、反应时和眼动情况。结果 低风险情境下,驾驶员对行人风险的减速决策显著多于机动车风险,驾驶员对行人风险的总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都显著短于机动车,注视次数显著少于机动车;高风险情境下,驾驶员对行人风险和机动车风险的减速决策无显著差异,驾驶员对行人风险的总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显著长于机动车。结论 驾驶员对潜在行人风险的视觉加工更高效,驾驶决策更谨慎。本研究为制定符合驾驶员驾驶习惯的交通规则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任高晓 《人类工效学》2021,27(5):35-38,15
目的 修订并检验中文版风险感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选取299名私家车驾驶人,使用中文版风险感知量表对其施测.结果 修订后的风险感知量表由8个题目组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0.80%.量表的总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2~0.37之间.该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与亲社会、攻击性驾驶行为,以及驾驶...  相似文献   

18.
偶然情绪是与当前判断和决策无关的一种主观情绪体验。研究表明,偶然情绪会对驾驶员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可以影响驾驶决策的判断过程和决策策略,还会影响驾驶决策的决策结果以及信息加工风格。分析偶然情绪对驾驶决策的影响,可以使驾驶员在较短时间内认识到情绪并快速的调节情绪,从而保证理性的驾驶决策,为安全驾驶提供进一步的保障。未来研究应注重偶然情绪对驾驶决策作用的内部机制及其与时间压力或者个体差异之间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驾驶员行为习惯的参数化研究对于评价驾驶员的驾驶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驾驶习惯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基于车载诊断系统(OBD)技术分析驾驶参数并获得可靠的驾驶习惯评价指标。方法通过对各驾驶相关的参数进行时序稳定性检验,表明OBD提供的一些指标能作为驾驶习惯的参数化评估指标。结果通过OBD技术提取的一些参数具有时序稳定性,可以作为驾驶习惯的参数化指标。结论驾驶参数的稳定性是很多驾驶行为因果分析的隐含前提,本研究结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驾驶行为习惯,也为驾驶行为的因果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修订交通替代攻击问卷并检验其在我国驾驶员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 采用交通替代攻击问卷对317名驾驶员进行施测,共获得305份有效问卷。通过分析后得到修订版的中国交通替代攻击问卷。结果 修订后的交通替代攻击问卷共保留24个题目,累积方差贡献率56.278%;该问卷的模型拟合度较好(GFI=0.870,IFI=0.920,TLI=0.911,NFI=0.860,CFI=0.919,RMSEA=0.062,χ2/df=2.148,SRMR=0.045)。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4,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77~0.936。问卷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88~0.845之间,且相关显著。问卷各维度与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量表之间部分相关显著,说明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良好的相容效度。结论 修订后的交通替代攻击问卷信度和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测量我国驾驶员交通替代攻击的一个可靠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