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2地质封存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而封存系统的泄漏风险评价是安全封存的基础。首先,综合分析影响CO2地质封存系统泄漏的因素,认为诱发泄漏风险的原因主要是CO2低温冷流体产生对井筒和盖层的交变应力和CO2-水-岩腐蚀反应综合作用下导致井筒和盖层的完整性失效。考虑多因素综合作用对CO2地质封存系统泄漏的影响,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FCE),建立了CO2泄漏风险因素间的层次关系模型,进行了CO2地质封存系统泄漏风险评价,其过程包括应用非线性正态隶属函数建立CO2泄漏风险因素对评语的隶属度矩阵,并应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泄漏风险影响因素间的比较矩阵,以获得泄漏风险因素的权重子集,并对给定实例CO2地质封存系统泄漏风险进行评价,进而得出所评价的CO2地质封存井筒当前处于泄漏低风险,盖层处于泄漏中风险,封存系统处于泄漏中风险。通过采集CO2地质封存过程中泄...  相似文献   

2.
CO2地质封存技术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而对于地质封存系统泄漏风险的评价是确保CO2安全高效封存的前提。针对CO2泄漏风险,系统论述了CO2地质封存系统中井筒和盖层因素对CO2泄漏风险的影响机理,包括固井质量、CO2腐蚀及井筒组合体受交变应力损坏等,以及盖地比、盖层厚度、岩性等对盖层低速渗漏和高速泄漏的影响。最后,论述了基于上述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井筒泄漏风险评价方法、盖层泄漏风险评价方法和CO2封存系统泄漏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并指出了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该研究可为CO2地质封存工程中的选址、选层和泄漏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CO2地质封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苏北盆地已发现的CO2气藏,利用δ13C值、3He/4He值等的分析,对CO2气藏分布、CO2来源以及富氦气藏He富集成因等进行研究。认为苏北盆地CO2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南侧的苏南隆起区、苏南隆起与东台坳陷交接处的断裂带以及断裂带外延断层发育区,苏北盆地CO2整体为幔源岩浆成因,黄桥气藏中的氦气为混合来源。在前人提出He的富集过程主要与CO2的溶解与矿化有关的基础上,提出He富集成藏可能是CO2大量溶解和散失而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4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实例这里介绍 2个研究实例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实例 ,主要介绍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控制模型的建立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实例 ,则主要介绍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4 1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本文研究范围位于盆地东部 ,包括珠一坳陷的惠州凹陷、  图 4 研究区位置图陆丰凹陷和东沙隆起 (图 4 )。 2 0多年来 ,珠江口盆地共作地震测线 4 0× 10 4 km ,钻探井 173口 ,发现 14个油气田和 2 2个含油气构造 ,累计发现石油地质储量 4 8× 1…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对CO2地质埋存的研究已有10多年的历程,但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CO2地质埋存目标区优选体系,这也制约了我国CO2地质埋存应用的发展步伐。在收集国内外大量的CO2埋存基础资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盆地特征条件、盆地资源条件和储层特征条件等因素对CO2地质埋存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CO2地质埋存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无量纲化指标处理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目标区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后以中国部分CO2地质埋存试验区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同时研究结果还能够有效地指导利用CO2地质埋存技术提高油气藏开采效率。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CO2)捕集与封存技术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量,近年来针对CO2地质封存形成了从纳米尺度到油气藏尺度的大量研究成果,大多数研究只针对单一维度多孔介质中流动行为开展研究,且物理实验方法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十分耗费时间和成本。为了从微观角度深入理解CO2地质封存过程中的渗流行为,提高CO2地质埋存量,基于追踪两相界面动态变化的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分别建立了2D和3D模型,开展了超临界CO2-水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不同润湿性、毛细管数、黏度比条件下的CO2团簇分布特征、CO2饱和度变化规律,揭示了孔隙尺度CO2埋存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岩石对CO2润湿性增加,CO2波及范围扩大,同时CO2团簇的卡断频率减少,CO2埋存量增加;②随着毛细管数的增加,驱替模...  相似文献   

7.
碳捕集与封存(CCS)是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经济、可行的方法。在CO2地质封存过程中,由于地质原因造成的封存泄漏会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和影响,因此亟需寻求一种对CO2封存的安全性进行持续监测的方法。本文针对我国第一个咸水层CO2封存全流程CCS项目—神华10×104t/a CCS,基于鄂尔多斯盆地CO2封存的地质条件,通过对各示踪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建立了一种用于监测咸水层CO2地质封存泄漏的气体示踪剂优选标准,优选出化学性质稳定、环境背景值低的六氟化硫(SF6)作为鄂尔多斯盆地CO2地质封存的气体示踪剂,并考察了SF6-CO2体系在咸水层和空气中的吸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SF6具有咸水层吸附量少,示踪配伍性好的特点,可作为神华CCS项目的CO2封存泄漏监测的一种气体示踪剂。  相似文献   

8.
海上CO2封存是碳封存的路径之一。全球已广泛开展的CO2海洋封存研究与商业示范案例对中国近海盆地CO2封存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全球CO2海洋封存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典型CO2海洋封存示范工程,根据项目背景、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国际合作以及地质工程特性等相关项目概况,对比分析中国实施CO2海洋封存项目潜在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对CO2海洋封存技术在中国近海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未来中国近海盆地CO2海洋封存研究应从全海域级、盆地级、区带级以及场地级,由面到点、逐级递进、不断聚焦,构建适合中国近海盆地特点评价优选体系标准和相应的客观量化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南盘江坳陷是目前油气勘探程度不高的地区,如何解释秧1井的天然气出现的高含N2和高含CO2两种情况,以及如何认识南盘江坳陷天然气的来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为此,在讨论南盘江坳陷天然气(显示)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得出了以下认识:①秧1井的天然气显示主要为高N2和高CO2两类非烃天然气为主,结合南盘江区域地质上气显示以高N2天然气为主的事实,认为高N2天然气是南盘江坳陷具有地质意义的天然气;②与前人观点不同的是,认为该地区天然气主要为中泥盆统泥质烃源岩的“晚期阶段聚气”造成的--尽管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为原油裂解后形成的焦沥青,但研究认为该地区高N2天然气不是原油裂解气,也不是源自上二叠统龙潭组的煤型气,而主要是源自中泥盆统泥质烃源岩的干酪根裂解气;同时强调中泥盆统泥质烃源岩的“晚期阶段聚气”是造成该地区天然气高N2、烃类组分碳同位素值偏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断裂活动与CO2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济阳坳陷断裂发育特征、断裂对CO2气释放、运移和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坳陷多期次、复杂的断裂活动为幔源CO2气的成藏提供了良好运移、聚集条件,幔源无机成因的CO2气自地幔岩浆脱气能够沿着断裂运移到浅层圈闭聚集成藏,其中断裂活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济阳坳陷已发现的八里泊、花沟、阳25等CO2气藏均与周围的断裂活动有关。埕南断裂、临商断裂、高青-平南断裂是济阳坳陷内CO2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有利断裂,断裂带附近的各类构造和岩性圈闭是济阳坳陷CO2气勘探取得进一步突破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页岩储层中的裂缝系统对CH4产量和CO2封存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储层地质特征有其对应的最优压裂方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储层人工裂缝参数对CO2封存和CH4开采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储层地质条件建立了页岩基质-裂缝双孔双渗均质模型,分析CO2增强页岩气开采技术(CO2-ESGR)中人工裂缝半长、裂缝宽度、裂缝高度、裂缝间距和裂缝数量对CO2封存量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 CO2封存量和CH4产量与裂缝半长、裂缝宽度和裂缝高度呈正相关,其中裂缝宽度的影响最大,从5 mm增加到25 mm时,最多可使CO2封存量和CH4产量分别增加112.69%和87.11%。裂缝间距和裂缝数量增加可提高CO2封存量和CH4产量,但水平井长度相同时裂缝数量增加对CO...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珠Ⅰ、珠Ⅲ坳陷裂陷期湖相分布特征的对比发现,2个坳陷内的湖相发育程度存在着明显差异性,即珠Ⅲ坳陷湖相发育程度明显小于珠Ⅰ坳陷。综合分析认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裂陷期珠Ⅲ坳陷拉张程度小于珠Ⅰ坳陷,导致其不利于湖相发育。裂陷期坳陷的拉张程度受控于多种地质因素,包括应力方向、基岩岩性、区域断裂等。珠Ⅰ、珠Ⅲ坳陷在基底岩性、凹陷分布格局、基底大型隐伏断裂的影响、控凹断裂走向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因素控制了坳陷拉张程度的差异性,也控制了湖相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4 2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珠三坳陷面积 12 180km2 ,由 6个凹陷、3个凸起组成 ,目前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文昌A、B两个主要生烃凹陷 (图 16 )。截至 1999年底 ,珠三坳陷及其邻区共作图 16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构造单元划分图  二维地震 5 1× 10 4 km、三维地震2 789km2 ,钻探井 31口、评价井 10口 ,发现3个油气田和 5个含油构造 ,发现石油地质储量 7779× 10 4 t ,文昌 (WC) 9 2和WC9 1构造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 117× 10 8m3。选择珠三坳陷作为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靶区 ,一方面由于坳陷本身为复…  相似文献   

14.
地质封存过程中CO2泄漏途径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2捕集和地质封存可望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但其安全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研究各种CO2地质封存体及其圈闭机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封存体中潜在的泄漏途径及主控因素,结合实例对可能的CO2泄漏进行了描述和相应的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枯竭油气藏的地质封闭性已得到证实,井的失效将是CO2泄漏的主要途径。通过与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相结合,在油气藏中封存CO2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但由于油气田分布不广,封存潜力有限,仅适合于中短期的CO2处置。深部盐水层分布较广,可选择的圈闭和封存机理较多,泄漏途径和未知因素也较多,泄漏风险较高,但封存潜力巨大,是最具前景的CO2封存体。煤层通过吸附可达到封存CO2的目的,但其圈闭机理单一,对煤层压力的依附性较大,且影响未来煤资源的利用,其安全性和经济性相对较差。海底水合物封存方案具有热力学可行性,但海底水合物层埋深浅,地质圈闭性差,CO2泄漏风险较高,其封存和泄漏机理以及CO2注入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深部咸水层进行CO2封存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获取地层信息最直接的手段,测井资料的应用对深部咸水层的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对咸水层评价的文献进行调研,得出咸水层矿化度、电阻率、纵波速度、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渗透率各向异性是影响咸水层CO2溶解机制、储存容量和储存时限的重要因素。其中,咸水层矿化度对咸水层的CO2溶解机制和储存容量有直接的影响。在调研总结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咸水层矿化度测井评价方法,针对CO2地质封存,对比了各种矿化度测井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利用测井方法评价咸水层矿化度可为CO2在咸水层中的地质封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2-EOR研究侧重于CO2作为高效的驱油“催化剂”本身及油藏CO2-EOR适应性认识,对于工程选址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研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CO2-EOR应用进展和工程实践,明确了CO2-EOR工程选址可行性评价所需的通用依据,指出了CO2-EOR工程选址遵循“CO2封存与驱油双统一”、安全性、经济性的专属性原则,并从CO2-EOR工程选址的地质、工程、安全、经济4个要素开展了较详尽系统的研究,定性-定量构建了“4+8+27”CO2-EOR工程选址三级指标评价体系(GESE),以期为油藏开展CO2  相似文献   

17.
致密油藏CO2吞吐开发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封存CO2的双重效果。目前,对致密油藏CO2吞吐驱油和封存研究中,鲜有学者将CO2封存量相关参数作为评价指标。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某致密油藏典型储集层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别选取吞吐时机、注气速度、注气时间、焖井时间、生产时间和吞吐轮次为注采参数,以换油率、CO2滞留系数及驱油-封存协同综合系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和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结合极差分析方法,分析了6个注采参数对3个评价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当注重CO2驱油时,建议注气时间为30~60 d,注气速度为0.001 0~0.003 0 PV/d,吞吐时机小于0.5年;当注重CO2封存时,建议生产时间为30~230 d,注气速度为0.0075~0.010 0 PV/d,注气时间为145~180 d;当CO2驱油和封存协同优化时,建议注气时间为30~65 d,吞吐时机为6个月前,焖井时间为10~2...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7个凹陷分布于盆地两大一级构造单元珠二坳陷和珠四坳陷内,两大坳陷共同经历了初始裂陷、持续裂陷、裂后沉降早期、裂后沉降晚期和新构造运动五大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之间以及同一构造演化阶段之内,两大坳陷的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差异明显,进而导致具有不同的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潜力。珠二坳陷发育湖相泥岩、煤系、陆源海相泥岩3类烃源岩;珠四坳陷发育煤系和陆源海相泥岩两类烃源岩,生烃条件逊于珠二坳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在持续裂陷、裂后沉降早期、裂后沉降晚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发育多期三角洲砂体和水道—深水扇砂体,珠二坳陷砂体类型多,分布广,储集能力更好。珠二坳陷与珠四坳陷主要发育裂后沉降期成藏组合与持续裂陷期成藏组合,对比两套成藏组合成藏要素,珠二坳陷勘探潜力优于珠四坳陷。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已成为中国油气开发的重要领域,开展CO2驱可实现提高采收率和CO2地质封存的双重目的,但不同的注入方式对其适应性存在差异。以某低渗透油藏典型物性和流体参数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论证了CO2连续注入(CGI)、水气交替注入-气水段塞比恒定(CWAG)和水气交替注入-气水段塞比逐渐减小(TWAG)3种不同注入方式对提高采收率和地质封存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注入方式对于渗透率为1 mD的储层累积产油量和CO2埋存量最高,采用生产气油比约束的工作制度更有利于CO2驱提高采收率或地质封存。CGI注入方式在生产气油比界限为0.4倍的最大生产气油比约束下生产,更适合CO2地质封存项目,CWAG注入方式在生产气油比界限为0.2倍的最大生产气油比约束下生产,更适合CO2驱提高采收率和地质封存相结合的项目,而TWAG注入方式在生产气油比界限为0.6倍的最大生产气油比约束下生产,更适合CO2驱提高采收率项目。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盆地东部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周边区域地质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东部在中生代时是西藏主特提斯洋(海)的东延部分.从地震反射特征、重力场特征、层速度特征、岩石密度特征、坳陷构造形态特征、连井解释以及区域沉积相的研究,多个方面阐明了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广泛存在中生代海相地层.潮汕坳陷、韩江凹陷作为中生代残留坳陷,充填有3套中生代海相地层.潮汕坳陷可以划分为北部斜坡带、北部凹陷带、中央隆起带和南部凹陷带4个构造单元,划分为四种断裂类型.对周边地区露头、井下资料以及本区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该区中生界具有较好的生油能力,可能存在3套有效的储盖组合.因而可以预测珠江口盆地中生界海相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前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