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卓  韩锋 《风景园林》2017,24(6):22-28
近年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HUL)概念被认为是遗产管理的未来趋势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征。本文综述了2005年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海外进展,分析了"城市历史景观"作为名词性"保护对象"和动词性"保护方法"的双重含义,指出"城市历史景观"是"文化景观"概念向城市区域的扩展应用。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异性特征对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结合我国相关现行制度,可以考虑从体验式评估、整体规划、协同规划、基层组织等角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吴灈杭 《城市建筑》2021,(7):188-193
近年来,学者提出的历史性城市(镇)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理论与方法,为全球化、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城市保护工作提出了以平衡保护与发展、管理城市变化为核心的保护理念、流程与工具.本文研究梳理了HUL的提出背景,解读其思想内涵,总结2005年HUL概念首次提出以来的研究历程与国内外主...  相似文献   

3.
张陆琛  唐岳兴  朱逊 《中国园林》2023,39(3):112-118
相较于对城市遗产日臻成熟的理解,中国现行城市遗产保护方法仍处于滞后状态。引入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以历史文化传承为目标,在中国传统和现实语境下,提出将景观特质作为遗产活化利用的着力点,以景观特质为核心的HUL理念中国化技术性策略。提出在空间、时间、感知3个维度下采取递进式的方法进行HUL单元识别,再以融入衔接、动态监测2条路径实现HUL变化管理。为中国高质量人居城市特色营造提供新思路,为城市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性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历史声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是连接自然与人文、过去与现在、有形与无形的媒介,是城市空间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无形的历史见证。探究近代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发展变迁,旨在深度挖掘城市文化景观的人文属性,多维度拓展历史城市保护的内涵。【方法】以近代汉口为例,通过历史文献调研,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视觉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解读汉口在不同时空环境下历史声景的氛围特点。【结果】揭示了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变迁与转化特征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表明近代城市声景的历史性变迁是“故乡性”与“异乡性”的二元并立。【结论】引导城市更新综合考虑城市原有声音环境以提升城市归属感,有利于城市空间历史记忆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西安明城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管理的现状问题,介绍了城市历史景观(HUL)及其方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城市遗产价值的再认知、实现保护历史与现代城市功能的积层叠加、引入多元主体保护策略、城市遗产保护和发展观念的转变四个方面总结经验,以期为城市历史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城市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历史性城市景观"作为一种城市遗产保护的创新方法,它在强调更大城市背景的思路框架下,还强调了根植于当地情况的一种可操作性.文章在"历史性城市景观"关键步骤的基础上,横向归纳出"遗产本体的研究及评估""遗产环境的调研及统筹"以及"项目方案的推进及沟通"3个操作内容,并结合洛阳老城"于家大院"保护更新项目,对这些操作方法进行了实践运用,希望用HUL方法对洛阳老城区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问题给出新的视角,同时也是HUL方法在建筑遗产保护实践中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反思城市景观变革及其理论成果与后工业景观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拓展现存后工业景观的研究内容和认知维度,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为中国后工业景观发展及其景观范式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分类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厘清批判理性主义方法下的美国景观都市主义和德国景观结构主义概念,在城市景观认知与重构的基础上,辨析两国后工业景观的异同。【结果】基于批判性城市景观比较分析,美国与德国后工业景观的共识性体现在城市景观变革下的系统性发展与多元范式两个方面,而后工业景观的内涵、核心要义、发展策略和规划设计特征则反映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结论】综上所述,后工业景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景观类型,可基于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景观变革拓展其系统性研究,在批判性综合认知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后工业景观范式,继而形成独特的景观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8.
“城市历史景观”尝试以景观视角解读当前议题,是针对遗产的一种保护方法与理念,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内容从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出发,以柳林明清街更新改造设计为实例,通过在该方法指导下从规划到落实的全过程。可以感受到HUL方法在沟通历史、揭示城市特异性和多元城市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其目的是为其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向频  李劭杰 《风景园林》2023,30(9):114-120
【目的】对历史公园遗产认知的不足往往导致其面临改造时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有必要从认识论层面形成较为完善的历史公园遗产观。【方法】基于遗产保护理论,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比较的方法,从文物古迹、建成遗产、活态遗产视角切入,对历史公园的遗产属性进行解析。【结果】文物古迹视角侧重将历史公园作为点状单体古迹进行共性认知;建成遗产视角侧重搭建历史公园与城市建成遗产的关联性认知;活态遗产视角侧重从文化活态和自然活态维度对其遗产属性进行个性认知。3种视角切入点不同,沿时间脉络有先后顺序,在概念范畴上亦存在继承和发展关系。【结论】上述多重视角认知有助于修正过去对历史公园的认知偏差,进一步明晰历史公园的遗产属性,凝聚利益相关者的共识,为保护利用工作顺利推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历史公园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以无锡公花园为例,探究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公园从遗产价值认知到保护利用的路径:梳理历史变迁,明确各类遗产价值,通过“特征—载体—意义”的路线分析,对遗产价值进行认知与识别,进而从城市历史景观视角挖掘遗产价值的层积方式,认识遗产价值形成的复杂性以及价值载体之间的关联性,最后结合遗产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利用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整体遗产观为理论基 础,通过对城市型历史文化步径理论渊源、概念特点的解析及 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的互鉴,系统梳理了城市型历史文化步径 作为城市视野下遗产整体性保护利用创新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发 展动态。提出了“摸家底-寻脉络-定区划-评价值-联骨架-塑 空间”的城市历史文化步径构建主体框架,并进一步通过福州 实证研究的开展,探究了符合中国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整 体性保护利用实践的可行路径。初步构建了城市历史文化步径 研究设计的系统方法,其开放性的理论框架和可操作性的指导 路径有益于补位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及空间规划模式缺项, 延伸整体性遗产观的理论脉络,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古斯塔沃·乔万诺尼是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建筑学、历史保护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关键人物之一,对国际遗产保护领域也有重要影响。文章结合乔万诺尼的主要理论著作及学界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乔万诺尼的城市保护思想的形成背景、理论内涵及相关实践。20世纪初期现代化建设给意大利历史城市带来破坏,乔万诺尼本人工程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经历是其城市保护思想产生的先决条件。乔万诺尼意识到历史城市具备有机体的属性,强调在城市更新中应尊重环境和保护“次要建筑”,针对老城更新制定了“抽疏”的设计策略,将历史保护由建筑单体扩展到城市区域,并在罗马的老城区保护规划实践中做出有益的探索。最后,文章试图阐明乔万诺尼城市保护理论给当下的历史城市保护更新实践带来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1年采纳了《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在保存遗产和管理历史名城的创新方式上,城市历史景观方法被认为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历史景观是在近年世界各国城市所面临的城市发展挑战下而产生的新的城市遗产保护理念,它以所有城市遗产为保护对象,特别强调城市发展框架下的城市遗产保护,提出了将城市历史景观纳入地方发展进程和城市规划的手段和对策。城市历史景观方法为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大量普通历史城区的保护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本文首先阐述城市历史景观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之后以日本的景观法及东京都内某地区保护为例,论述城市遗产景观规划新实践的具体措施和特色。  相似文献   

14.
卓智慧  刘晖 《室内设计》2021,(2):132-140
历史校园景观风貌是由建(构)筑 物、景观环境、空间格局等有形的物质形态 与校园历史、传统、活动等无形的人文特征 组成,具有历史记录、科学艺术、情感记忆、 场所精神等价值。根据在历史校园景观风 貌遗存的组成中,各历史时期的校园景观风 貌遗存所占比重的相互关系,可将历史校园 归纳为“单一风貌主导型”和“多时期风貌 杂糅型”两类。此外,还有一些历史校园仅 遗留下了个别单体遗存,遗存间的时空联系 性较弱,本文将其归纳为“散点遗存型”。历 史校园从属于文化景观遗产范畴。城市历史 景观(HUL)是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景观方 法,运用HUL的理论及方法,对历史校园景 观风貌进行保护更新研究,在校园动态发展 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校园,提出保 护方法及更新策略,实现历史校园景观风貌 更好的保护和延续。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介绍城市历史景观(HUL)及其方法,分析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阐述将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城市历史景观的塑造将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形态特征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整体性保护框架的,构筑网络化的保护体,完善景观记忆系统,运用活态遗产理论构筑可持续发展途径以及制定结合公众参与的导向政策等的西安城市历史景观整体性保护策略。为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城市功能演进和更新的完善和提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中国风景认知及实践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城乡风景的代际传承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造就了中国本土特有的遗产类型——风景遗产。而当前风景遗产概念的泛化,导致相应保护实践的创新性不足。因而理清风景与风景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明晰风景遗产的保护对象及其代际传承中的方法、途径,可为中国风景遗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为世界遗产地方转向贡献中国智慧。【方法/过程】以记述时间跨度长、风景类型及数量丰富的古代绍兴为研究对象,以方志作为基本研究材料,基于文本分析、词频分析、案例统计、历史地理空间标注的方法,回溯古代风景实践,并进行文字及空间上的深描。【结果/结论】总结了基于风景“自然人文关联性”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形态表征特征,结合风景遗产代际性与代表性特征的风景遗产识别方法,归纳了风景遗产在形成过程中,“名胜”与“形胜”、“人杰”与“地灵”的双向融合;在传承中,以儒家教化价值观为导向;在传播中,以景物的文化阐释和生活的途径来强化自然及人工物质要素和非物质精神的代际传承。风景遗产作为中国极为独特的遗产类型,在当前保护实践中应完善其标准、价值与内涵,积极吸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沿海地区的受灾风险,探索海岸带韧性景观建设对保障沿海地区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2002—2022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践案例进行梳理,分别对海岸带韧性景观的概念、研究趋势、理论及实践研究概况4个部分展开述评。【结果】近20年来,国内外海岸带韧性景观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基于灾害适应性管理的海岸带风险管控、基于景观生态系统动态修复的海岸带韧性重塑、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景观资源开发与利用3个方面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实践热点则主要包括海岸带政策性韧性规划防灾、硬性及软性防御性基础设施建设和适应性漂浮工程技术措施应用3个方面。【结论】可为未来海岸带韧性景观理论体系完善及规划建设推进方面提供一定启示和参考,但是未来还需在加强海岸带景观系统动态机制和过程研究、促进多学科团队合作、完善相关法规制定及适应性景观技术探索等方面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巴拉瑞特是全球首个系统应用“城市历史景观”方 法指导数字化遗产保护的城市,近年来围绕城市历史景观数字 化遗产信息服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探索 意义和示范性。全面解析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遗产信 息服务系统的策略、重点、方法和技术,总结了4个创新发展 趋势:1)由单向遗产信息发布向多维信息交互发展,强化人 景互动;2)由标准化信息集成向定制化信息模块发展,促进 景观价值认知;3)重视遗产信息受众数字化能力培养,推动 遗产保护决策公众参与;4)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化,助 力景观发展共识构建  相似文献   

19.
许广通  何依 《新建筑》2022,(2):100-105
城市历史景观是传统营城体系与区域地缘环境长期耦合形成的关联有机体,具有内外一体的结构特征与层积演化的时段特征,但在区域历史结构日渐瓦解与城市遗产碎片化管理等多重现实背景下,这种时空整体特征常成为保护工作的盲点。在历史性城镇景观(HUL)的理念框架下,以荆州古城为例,借鉴区域历史与地理等理论与方法,于一个有意义的关联域中,厘清古城历史景观形态连续演进的时段特征和相互关联的系统特征,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关联式保护与建构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提供案例参照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保护区与城市分离的“二分式”方法已无法阻止遗产环境文脉的割裂与丧失,也无法保护更广阔城乡区域的历史价值。“城市历史景观”的提出开拓了利用景观方法保护城市遗产的视野,英国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逐渐进入遗产领域并成为遗产保护和规划研究的重要工具,且在郡区尺度、城区尺度与场地(保护区)尺度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历史景观特征为核心概念的景观方法开始引领历史保护研究的工具转变,建立保护区与广域的城市历史景观的链接,为我国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中于更大国土空间尺度上促进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