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植物园是园林专用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植物多样性对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意义重大。【方法】采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已加入中国植物园联盟的229个植物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征展开研究,为植物园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支撑。【结果】1)中国植物物种保护率为41.2%,存在南低北高的地区差异性;2)中国植物园数量稳步增加,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数量上西疏东密,面积规模上西阔东微;3)中国植物园已收集保存植物2.3万余种,初步形成了迁地保护格局,是城镇开发边界内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阵地。【结论】中国植物园空间布局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应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植物园建设,在青藏高原、新疆等西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增加植物园数量,健全植物就地和迁地协同保护体系,强化科学研究,以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信息,推进植物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胡永红 《风景园林》2023,30(2):40-45
【意义】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日益重要。植物园可为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提供科技支持,为国家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分析】分析目前城市植物多样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植物园对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发挥的作用。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展示辰山植物园十几年来在植物资源收集、筛选与应用示范,特殊生境绿化技术,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解析植物园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的策略。【展望】植物园可在新品种培育、物种驯化、植物群落构建、生态系统完善4个层面上支持城市植物多样性提升。现阶段,国家植物园应将城市植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更好地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3.
胡锐  陈睿智 《风景园林》2024,(4):104-110
【目的】针对夏季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园林屋顶绿化养护管理成本高及景观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探讨自生草本植物在屋顶绿化中的夏季气候适应性,以期丰富屋顶绿化植物种类,构建低维护植物景观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法】通过构建绿色屋顶容器式实验平台,采用实验验证法对成都市16种常见的自生草本植物开展为期3个月的适应性观测,分析自生草本植物的生长高度、地面覆盖度、植物存活期等相关数据。【结果】求米草、狗牙根、白茅、山莴苣、马兰、薄荷、马蹄金、车前、铁苋菜9种植物在极端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长势较好,适宜成都市屋顶绿化的夏季气候条件,具有应用优势。水芹、荩草、狗尾草、淡竹叶、鱼眼草、犁头尖、龙葵无法适应屋顶绿化气候环境,不适合成都市屋顶绿化植物造景应用。【结论】研究结果为城市屋顶绿化应用提供多样植物选择依据,创新了屋顶绿化材料运用,自生植物更适宜低维护、可持续植物景观,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4.
魏薇  余鹏  蒋旗 《四川建筑》2015,(1):33-34,37
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运用规划手法将绿化植物应用到城市规划区的生态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中。以绿化植物的多样性构建城市的景观基质,进而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的生态系统多样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6)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生态驳岸面积逐渐减少,破碎化、孤岛化严重,加剧了自然驳岸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生态驳岸植物的生存空间变小,植物种类和数量也开始减少,驳岸的植物空间分布和群落组成发生变化,群落稳定性下降。该文分析南京锦江园林景观有限公司建设的苗木基地及其项目,力求在可利用的生态驳岸中创造更多的水体植物景观设计,并利用丰富的地方特色植物物种,体现景观的人文特征,以实现城市水体景观中植物和植物景观的层次多样性,为建设生态驳岸的水生态安全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昆虫传粉服务功能对乡村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亦是中国乡村生态振兴的基础。目前,昆虫传粉服务功能的快速衰退对乡村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亟待对其保护对策展开深入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针对国际上昆虫传粉功能保护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结果】基于传粉昆虫科学研究协同不同尺度乡村景观特征,已形成“国际—国家—地方”的多层级保护策略体系,其保护途径包括乡村生态系统传粉服务评估、传粉者友好型乡村景观格局优化、作物生境与非作物生境协同管控及多元的支撑措施体系。【结论】提出针对中国农业景观规划实践中传粉昆虫及其传粉服务功能保护策略的优化建议:深化基于传粉昆虫的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推动基于传粉者友好型的乡村景观多样性规划;完善基于传粉服务功能提升的生态基础措施。  相似文献   

7.
董禹  安淇  董慰  谭卓琳 《中国园林》2023,39(5):116-121
低碳发展背景下,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优化被 视为降低城市CO2浓度的有效途径。为深入了解城市生态用地 空间格局和其对CO2浓度的影响关系,尝试构建了低碳目标 下耦合优先尺度与空间格局特征识别的城市生态用地规划优 化综合研究框架,并以哈尔滨市为例,提取与计算了2000— 2020年城市生态用地与CO2浓度的多年空间分布数据。基于 多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与CO2浓度相关性变化,识别研究二者 影响关系的优先尺度为10km。在优先尺度下,通过划分城市 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类型单元、筛选特征指数,明确高碳汇单元 内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与阈值范围,并以此提出了城 市生态用地合理发展与规划布局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低碳 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乡土植物在我国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因为乡土植物对于环境有着很高的适应性,加上乡土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被很多城市应用到了城市的绿化当中。因为乡土植物易获取,成本低、养护易等诸多特点,在很多城市的绿化中都多少加入的乡土植物,这样不仅展示了一个地方拥有的资源,而且还不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破坏。在一个城市的绿化建设当中,合理的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不仅形成独特的乡土景观,还对于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物种的多样化具有很重要的保护意义。以此城市绿化建设中,乡土植物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
苏畅  李姝颖  戴菲 《风景园林》2023,30(6):96-104
【目的】都市圈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建设的主体形态,以市民农园为代表的都市农业是其中重要的体验型绿色人居互动空间。明确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发展特征,能够为未来中国都市圈发展背景下的都市农业空间形态及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日本首都圈内的市民农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分析、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揭示日本首都圈内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市民农园数量、平均面积大小等5项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针对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组成、政策4个层面要素,利用相关性分析与空间叠合展开关于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制的讨论。【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首都圈内的市民农园在空间上具有片状结合点状、向心性、圈层性的分布特征,轨道交通、年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人口老龄化程度以及政策制度对市民农园分布均有一定影响。【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比中国都市圈水平下城市发展现状及治理问题,分析市民农园发展前景与趋势,提出适合中国都市圈建设背景的体验型绿色开放空间的布局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景观多样性的基础,也是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前提。通过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网络,开发利用地带性物种,尤其是乡土植物并有节制地引进外域特色植物,扩大多样性物种的种群,增加绿地规模,促进公园和环城绿带的自然化,构建生物多样性高的复层群落结构,构筑具有地域性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提高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三生融合是乡村景观空间的基本格局,识别生态格局、优化生境网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乡村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方法】基于土地覆被类型遥感解译,识别乡村三生空间及生境类型分布;依托MSPA方法识别生态斑块,采用InVEST模型评价斑块的生境质量,并结合三生空间类型提取生态源地;综合运用ArcGIS的栅格计算器及Linkage Mapper工具箱进行生态廊道、夹点、障碍点的识别。【结果】进一步整合出江宁区四片区-五组团-多廊道-多节点的多层级复合式生境网络格局,将其作为构建区域乡村生态本底的基础。【结论】在尊重三生空间融合的前提下,基于定量及空间定位与定性研究,初步形成乡村生境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从城市新陈代谢理论出发,提出两种能量流系统假设,指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可能存在的空间分异。通过对德国波鸿市与多特蒙德市有关数据的量化分析对比,剖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性在不同城市空间中的差异。在市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在两座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关系具有相似性,但在数值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同等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指标下,波鸿市显示出更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进一步引入技术量指标测算的方法,结果显示,在低密度城市区域,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及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值之间的相关性水平普遍高于高密度城市区域。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性的空间分异特征,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规划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居住区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芳  黄俊华  朱军 《中国园林》2012,28(6):90-94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研究居住区植物多样性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典型抽样法,对乌鲁木齐市具代表性的居住区的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居住区共有26科47属88种木本植物。从居住区绿地的乔、灌层分析比较得出,居住区乔木层物种组成结构复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相对较低,物种多样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居住区的4种绿地类型来看,公共绿地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道路绿地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在居住区树种的选择上,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应用未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和艺术是风景园林学科的3个重要平台,生态特征是风景园林空间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多样性是将生态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连接起来的重要桥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成为风景园林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领域。在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中,风景园林师已经为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业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立足风景园林空间的尺度及其嵌套特点,结合风景园林空间具有的景观构成、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感知的动态体系,从城市——区域、城市公园、城市花园、微小绿地与群落4个空间尺度,建立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的“C-3P”(构成——格局、过程与感知)体系和框架,旨在构建全面和系统的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认知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董贺轩  高翔 《风景园林》2023,30(1):54-62
【目的】在建设城市健康街道的背景下,街道植物空间环境及其对步行质量的影响规律问题值得关注。【方法】选取武汉市9个街道植物空间样本,通过构建街道植物空间形态与步行愉悦度的特征评价体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随机森林法等探索两者之间的影响规律。【结果】研究发现:1)街道植物空间形态评价体系分为尺度特征(面积、高宽比)、形状特征(形状系数)、界面特征(侧面Ⅰ通视率、侧面Ⅱ通视率、顶面通视率、绿视率);2)步行愉悦度评价体系包括满意度(0.253 7)、放松度(0.237 9)、舒适度(0.214 4)、安全感(0.162 9)、吸引力(0.131 1);3)街道植物空间形态特征对步行愉悦度的影响因子包括绿视率、顶面通视率、面积、形状系数、高宽比、侧面Ⅰ通视率,影响权重分别为0.288 5、0.238 8、0.184 1、0.164 2、0.099 5、0.024 9。【结论】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调查分析结果等,提出以人性化理念为主导的基于步行愉悦度的大城市街道植物空间评价体系。同时,提出了4点街道植物空间的优化设计策略:1)选用植物要素构建或分隔街道空间,并控制乔木株距;2)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绿视率;3)重视街道植物空间边界形状的复杂度与丰富度;4)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高宽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探讨了空间尺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层次的对应关系,认为在城市一区域这一特定尺度上,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宏观保护的关键层次,基于城市一区域整体环境的系统性和差异性以及生物流与过程,建立城市一区域框架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寻找“最优景观格局”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并藉此总结出城市一区域尺度的两种空间类型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针对城市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了“城乡景观格局优化途径”,该途径包括有“集聚间有离析”、“景观安全格局”,“绿色基础设施”3大模式及5大格局优化策略;第二种是针对自然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的“自然保护区途径”,该途径包含有“保护区圈层”与“保护区网”2大模式以及6大保护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国家植物园是在国家层面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的机构,承担着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以中国首个国家植物园为例,论述了其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旨在为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由来,中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现存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植物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探讨了国家植物园可以在国家层面,通过物种收集、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以及科普教育4个主要途径在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随着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展望】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国家植物园的责任、使命与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国家植物园今后应加强在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物种监测、迁地栽培植物的保护评估、物种濒危原因和生存策略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关系、气候变化对植物适应性进化的影响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与防治等方面工作,同时应与以就地保护为主要功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紧密合作,完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生态网络作为整合景观斑块和廊道的有机结构,提升景观连通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途径。完善北京市朝阳区的城市生态网络,可推动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的城市绿色空间建设。【方法】以朝阳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5、2010、2015、2020年4个时间节点,利用图论(graph theory)原理工具Graphab进行景观连通性分析,探讨生态网络的演变特征和图论在网络格局优化方面的应用。【结果】发现:2005—2020年,朝阳区绿色空间规模持续提升,斑块总数增加,但平均斑块面积缩减27.3%,网络趋于破碎化;生态网络整体水平上的景观连通性提高,连通概率指数(probability of connectivity, PC)提升35.4%;最大连通单元面积(size of the largest component, SLC)提高,平均连通单元面积(mean size of the components, MSC)下降,核心景观连通单元优势度增强,而平均景观连通单元退化,网络趋于两极化;个体水平上的景观连通性等级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北高南低的格局。【结论】基于图论实现朝阳区生态网络的诊断和优化...  相似文献   

19.
汪洁琼  陈俊延  王蓉蓉 《园林》2022,(3):104-112
针对上海正大力推进绿化品质提升的"四化"建设,研究提出在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营造中应当注重同时兼顾植物多样性与公众景观偏好的秋叶植物配置,通过对上海市黄浦滨江景观带两岸的16个群落样地开展的实地调研,运用问卷调查与BIB-LCJ法获得公众对各秋叶植物景观单元的偏好程度,结果表明:(1)秋叶植物群落中能显著影响公众景观偏好...  相似文献   

20.
孟祥敏 《城市建筑》2014,(11):300-300
植物景观营造在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内容,滨水区植物是营造城市生态和自然环境条件的自然要素。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