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利用恒电位和恒电流的电化学研究方法,研究了黄原酸钾溶液中黄铁矿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随着pH值提高,电极表面的双黄药吸附层变薄;双黄药在黄铁矿电极表面的还原动力学方程式表明,高碱条件下(pH=11.0),双黄药易于还原解离。  相似文献   

2.
三价锑的电沉积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电流阶跃法及交流阻抗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H2SO4-NH4F-SbF3体系中三价锑的阴极还原机理。电势~时间暂态曲线出现二步反应特征,表明Sb3+还原分两步进行。由恒电流阶跃曲线中iτ1/2~i关系可知Sb3+阴极还原存在前置化学转化。Sb3+阴极还原的交流阻抗测定结果进一步验证Sb3+还原是存在化学前置转化步骤的二步反应,且电活性中间产物吸附在电极表面,吸附反应对两步电子转移步骤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乙基黄药与黄铁矿作用行为是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紫外光谱进行测定的。黄药同黄铁矿作用时产生一定的双黄药,其量随溶液的pH值增加而降低。用硫酸铜活化黄铁矿,体系中的乙基黄药是以双黄药、一价铜和二价铜的黄原酸盐形式存在。加入亚硫酸钠等药时,产生双黄药的量同不加时的同pH值比较要低,且双黄药防搅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存在的溶液中,发现有过黄原酸盐。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双电池体系研究了生物发电浸出过程中黄铁矿阳极电极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并用电化学三电极体系研究了黄铁矿碳糊电极体系在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中的界面过程,建立了黄铁矿生物发电浸出过程的模拟等效电路,通过交流阻抗分析软件对黄铁矿电极在不同电极电位下交流阻抗Nyquist图进行了拟合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初期黄铁矿阳极电极电势迅速增加,反应6小时后,阳极电极电势在0.6V附近趋于平稳;电极电势从0.4V增加到0.7V,A.f菌在黄铁矿表面都能氧化单质硫;电极电势为0.4V和0.5V时,微生物作用还不显著,黄铁矿浸出过程由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混合控制;电极电势为0.6V和0.7V时,黄铁矿浸出主要由生物电化学极化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5.
六价铬毒性很强,含六价铬的工业废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制备了一种掺杂碳化硅的碳钛网电极,通过扫描电镜、氮气物理吸脱附与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模拟六价铬废水电还原。结果表明,掺杂碳化硅使电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增加了4.5%和10.9%。较低的pH值有利于电还原,当pH值为1.5和电压为2.5V时,浓度为40ppm的六价铬溶液可以在45min内被完全还原。循环伏安曲线表明电极在表面双电层与赝电容共同作用下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碳化硅的掺杂增加了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对于实际生产中六价铬工业废水的电还原解毒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黄铁矿在选矿过程中有关的电化学行为及工作机理,重点讨论了黄铁矿结构特性、溶液中氧化、金属离子作用和抑制剂对黄铁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磨矿过程中电偶相互作用、研磨介质形状、介质材料和研磨气氛对研磨中黄铁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其中黄铁矿晶体结构的不同对黄铁矿表面的氧化具有较大影响,从而间接的影响黄铁矿的可浮性,半导体性质对黄铁矿的导电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适度的氧化有利于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而强烈的还原电位或氧化电位会抑制黄铁矿的浮选;电位的增加,对铜活化黄铁矿有不利影响,主要原因是电位增加导致活化Cu+的浓度降低,同时黄铁矿表面被铁氧化物覆盖阻碍了铜离子的吸附。抑制剂的加入可以直接参与捕收剂与黄铁矿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抑制黄铁矿的浮选;同时磨矿介质及气氛条件的不同也会影响黄铁矿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通过机械活化的方法制备了黄铁矿粉末,以黄铁矿粉末微电极为工作电极,无水乙醇为电解液,加入适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氯化吡啶)作为离子导体,采用循环伏安法比较研究了机械活化黄铁矿粉末与未机械活化黄铁矿粉末在无水乙醇中的电化学行为。根据Nernst方程,对黄铁矿电极反应的可逆性进行了讨论;通过数值分析法解Fick第二定律,得出循环伏安曲线峰电流、峰电势、半峰电势等参数的关系,对黄铁矿电极在有机电解液中的液相传质过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组合抑制剂CCSL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研究.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浮选过程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磁黄铁矿基本不浮,而方铅矿与闪锌矿的可浮性很好.方铅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0%以上,而磁黄铁矿基本不浮,从而很好地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闪锌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抑制剂时也能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但分离效果不及方铅矿与磁黄铁矿.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试表明,CCSL处理后的磁黄铁矿表面的醋酸根吸附不是单纯的物理吸附.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表明,CCSL中的醋酸根并没有阻碍磁黄铁矿表面双黄药的生成,磁黄铁矿可浮性下降仅仅是由于醋酸根对其造成的亲水性大于双黄药造成的疏水性.CCSL中的醋酸根既与磁黄铁矿中的Fe3+发生亲合,又与水中的H+形成氢键,最终增强了磁黄铁矿的亲水性;而醋酸根对方铅矿和闪锌矿基本没有影响,这是组合抑制剂CCSL能够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黄铁矿纯矿物浮选实验、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分析、Zeta电位测定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研究了工业回水中超标离子(NH+4,Mg~(2+),Ca~(2+),F-)对黄铁矿浮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回水中NH_4~+可以提高矿物表面的电位,扩大黄铁矿浮选的pH值范围,红外光谱表明其能促进黄铁矿与黄药发生化学吸附,且矿物表面黄药吸附量随着NH+4的增加而增加,经NH_4~+活化后,黄铁矿浮选回收率提高15.5%。而回水中Ca~(2+),Mg~(2+),F-会抑制黄铁矿对黄药的吸附,浮选回收率平均下降10%。其中,Ca~(2+),Mg~(2+)在黄铁矿表面易形成亲水膜,阻碍黄铁矿对黄药的表面吸附;Zeta电位测试发现F-吸附在矿物表面导致矿物表面带负电,与同为阴离子的黄原酸根离子形成竞争吸附,减少了黄原酸盐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降低了其可浮性。  相似文献   

10.
KCl—NaCl熔盐体系中电镀钛的基础研究(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淑贞  顾学范 《稀有金属》1992,16(2):102-105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KCl-NaCl熔盐体系中低价钛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研究表明其过程为Ti~(3+)+e→Ti~(2+);Ti~(2+)+2e→Ti两步可逆电化学还原过程,且离子扩散为速度控制步骤。沉积的钛可部分溶于铂电极和铁电极上。  相似文献   

11.
硫酸锰电解还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nSO4-(NH4)2SO4-H2O电解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CV)和线性扫描(LSV)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不锈钢电极上锰沉积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法表明:二氧化硒的加入可抑制不锈钢电极表面上氢气的析出;锰还原过程中有晶核产生。不同硫酸锰浓度条件下的极化曲线表明:硫酸锰浓度不同,Mn2+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系数(α)不同,交换电流密度(i0)也不同;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极化曲线,计算出扫描电位在-1.14V和-1.20V时,Mn2+还原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7.11kJ/mol和30.87kJ/mol。  相似文献   

12.
以氯铱酸为主要的前驱体,采用加热分解法制备了不同Ru含量的Ir1-xRuxO2/Ti析氧阳极,并采用扫描电镜,循环伏安,恒电流电解,线性极化等测试手段对电极进行表征和测试。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Ir,Ru的摩尔比为3∶2时,500mA.cm-2恒电流水解电位最低,为1.4V(vs.SCE);循环伏安测试表明,Ir0.6Ru0.4O2/Ti的伏安电量亦达到最高,达到1271mC.cm-2,析氧电催化活性点最多。SEM表面形貌进一步证实了Ru的加入使得电极的表面的多孔结构更加明显,当Ir,Ru摩尔比为3∶2时,电极表面颗粒最小,孔隙率最高,亦表明该电极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最大,电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Sn-Ni-Mn合金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沉积行为及成核机制。采用阴极极化、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及恒电位阶跃等电化学方法研究镀液成分、温度、pH对Sn-Ni-Mn合金电沉积阴极极化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扫描速率和阴极电位下Sn-Ni-Mn合金电沉积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降低主盐浓度、提高络合剂(Na_3C_6H_5O_7·2H_2O)和添加剂(糖精钠)浓度、降低镀液温度、提高镀液pH均会使阴极极化曲线负移,极化作用增强,有利于电极电位较负的Mn~(2+)还原沉积;Sn-Ni-Mn合金电沉积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非可逆;随阴极过电位升高,Sn-Ni-Mn合金电沉积电荷转移电阻减小,沉积速率加快;Sn-Ni-Mn合金电结晶过程遵循扩散控制下的三维瞬时成核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流和x射线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450℃下LiCl-KCl共晶熔体中PrCl_3的电化学还原。研究结果表明,Pr~(3+)在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机理为一步还原的准可逆过程:Pr~(3+)+3e→Pr,-3.10V(相对标准氯电极)。而Pr~(3+)在铁电极上还原为金属时可逆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钛离子在低碳钢电极上电化学还原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占恒  顾学范 《稀有金属》1993,17(5):321-325
采用循环伏安法及卷积伏安法研究了 LiCl-KCl 熔盐体系中低价钛离子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研究表明,低价钛离子在低碳钢电极上的阴极还原过程为产物可溶的电化学极接近可逆反应。同时还发现,在制备低价钛的过程中可能有杂质产生,这种杂质估计是钛的氯氧化物。  相似文献   

16.
仅通过添加少量电化学调整剂实现了硫化共生矿石的无捕收剂电化学浮选。在适当的矿浆电势Eh和pH值下,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适度氧化,可生成疏水性物质S0,导致浮选,大大降低药剂消耗,改善了后续分离浮选。对电化学调整剂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考察说明,在低浓度下其性质稳定,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苯并三氮唑(BTA)和钨酸钠(Na2WO4)对紫铜在5%Na Cl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5%Na Cl溶液中,BTA和Na2WO4单独使用均能够抑制铜电极的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对铜的腐蚀具有阻碍作用。两者复配使用能够进一步增大电荷转移电阻,阻碍铜腐蚀电化学反应的电荷转移过程,抑制铜的溶解和氧在电极表面还原,显示出协同缓蚀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硫酸镍、次亚磷酸钠、钨酸钠、钼酸钠等为原料,采用一步恒电流电沉积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合成Ni-P-W-Mo析氢电极,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以及电化学析氢性能。结果表明,Ni-P-W-Mo析氢电极在碱性溶液中析氢催化时有出色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仅需92 m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比Ni-P电极降低67 mV,电极的双层电容为42.98 mF/cm2,经过2 000次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 CV)测试后,析氢活性略微下降。Ni-P-W-Mo电极优异的催化性能可能是由于W、Mo的添加使电极的表面形貌更粗糙,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和活性位点显著增加,同时自支撑电极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界面传输电阻,提高电荷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9.
锌离子对锌粉置换除钴的抑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得了锌钴的单独极化曲线和混和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锌离子存在时,钴的阴极还原受到抑制,但锌粉置换钴仍有一定的推动力。研究了电极表面上氢氧化锌的吸附及对钴阴极还原的影响,用锑微电极测定了电极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pH的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未发现有锌钴之间的化合物生成。得出了锌离子对锌粉置换除钴的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20.
于文强  易清风 《黄金》2009,30(7):5-8
利用恒电流电沉积法,制备出金纳米颗粒修饰钛电极(Au/Ti)。利用循环伏安、电位阶跃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碱性溶液中Au/Ti电极对葡萄糖氧化的电催化活性。与多晶金电极相比,葡萄糖在Au/Ti电极上氧化的起始电位更低、电流密度明显增加。实验表明,A11/Ti电极对葡萄糖氧化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对葡萄糖在Au/Ti电极上的双电位阶跃分析表明,葡萄糖在0.1mol/L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反应速率常数为5.79×10^4cm^3/(m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