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针对中医按摩机器人采用示教的控制方式,降低了中医按摩机器人的灵活性,不适合对大量不同体型特征的病人进行治疗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sift特征匹配和概率Hough变换算法分别实现了对人体穴位和腿部姿态的检测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中医推拿及保健康复设备的临床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中医推拿手法(坐位调膝法)的推拿机器人,并对推拿机器人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机械臂上下活动范围为0~20 mm,机械臂上下旋转活动范围为0~19°,机械手膝宽调节范围为0~20 mm,水平运动的范围为0~140 mm,均符合预期设计...  相似文献   

3.
焊接机器人系统通讯接口设计包括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两个方面,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通常为分散式的结构,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与焊接控制系统是相互分离的。本文对焊接控制系统与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之间的信号通讯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系统的工作时序,提出了一种通信接口线路。  相似文献   

4.
NAO机器人它是一种交互性的机器人,它是由许多传感器、电机等各种软硬件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NAO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青睐;成功运用在机器视觉、模式识别、运动控制、机电一体化、人机互动等教学及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NAO机器人的视觉系统及其相关图像处理。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飞跃。随着教学机器人在理工科大学教学中的普及,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向机器人教育转移。目前,大学的机器人教育已远远落后于国内中小学,大学的机器人教育不能停留于相关机器人的赛事上,必须像30年前抓计算机基础教育一样,才有可能实现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机器人相关文献的分析,从机器人形态、人机交互,包括教学形式、情绪感知、教学反馈,以及相关角色三个方面提出教育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并对教育机器人的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教育机器人的研发提供参考,推动教育机器人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地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东建筑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发的中医按摩机器人为背景,基于BP网络的学习功能,提出一种中医按摩机器人自动寻找人体穴位方法.利用三维坐标测量仪检测若干人体坐标数据,以其中的几个关键穴位坐标为样本,用BP网络进行训练仿真,以得到其他的穴位坐标,实现中医按摩机器人的穴位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8.
足球机器人通讯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分析了影响足球机器人无线通讯系统的噪声和干扰,设计出具抗干扰能力的无线通讯接收与发射电路和通讯协议,实验结果表明本无线通讯系统能有效地抑制噪声,克服干扰、满足足球机器人比赛要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焊接机器人系统中的电源电路,详细论述了其启动电路、触发电路、过压报警及保护电路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具体电路图。  相似文献   

10.
空域中的传统人工作业方式存在危险性大、效率低、成本高三大痛点,通过机器人代替人力进行作业具有十分迫切的需求和现实意义.具备主动交互作业能力的智能空中作业机器人(作业型飞行机器人/飞行机械臂)由飞行平台与作业机构两部分组成,飞行平台与作业机构间的耦合效应以及作业机构与物理环境间的耦合效应使得其与常规无人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草药管理是中医院管理中的难题,解决好草药管理是中医院信息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将现代光子学理论与技术纳入中医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光子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对中医的光子学学科建设、研究领域及其前景进行了论述。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光子中医学就阴阳的属性及判断、五行的划分及向五色的延伸、经络系统的穴位特征与效应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在中医临床应用上,研究了光生物效应的中医作用机理.对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及激光针灸进行了初步临床疗效观察:在中药研究方面,对中药有效成分与药理分析提出了光子药理学分析,为中医学的光子学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光子中医学的进展,重点强调中医阴阳原理可以用于细胞光生物调节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中药材模式识别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中药材模式识别新方法。此方法采用一种新的自组织模糊神经网络识别中药材。网络由2级神经网络构成:第1级为子类自动聚类结构自组织模糊神经网络;第2级为有监督子类分类神经网络。整个网络既有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又有模糊系统的基于规则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对子类的自动聚类能力。因为中药材会由于产地、采摘时间和处理方法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子类的自动聚类能力对中药材模式识别尤其有意义。另外整个网络还能适应特征维数不等的模糊模式识别问题。经大量中药材样本和实际测试表明,网络抗平移、形变和适应新产地药材的能力都很强,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波能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微波能烘干、灭菌在中药加工中的实例和一系列优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UML的医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医药行业GSP管理的要求,在基于UML建模的基础上,通过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借助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和Powerbuild工具,实现了采购、批发、零售连锁、仓库和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  相似文献   

17.
红外热像仪用于医学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红外热像仪的基本结构及诊断人体疾病的机制.综述其在基础理论医学如:经络学,人脑的研究工作及在研究疾病治疗方法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诊断哮喘病,痹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运动病,恶性肿瘤等病症具有无放射性,一次多脏器全身扫描的非接触测量的优点.说明它是综合确诊人体某种疾病的一种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18.
In the field of large scale robotic, which is often remotely operated, having direct interaction can be disruptive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moving heavy loads or 3D printing. A Cable-Driven Parallel Robot (CDPR) is used here in physical Human–Robot Interactions (pHRI) with an admittance-based control strategy to physically interact with a user in tele-operation or in co-manipulation mode. A user experiment involving participants i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uman–robot team in a given task completion. Task performance and interaction quality metrics are defined and recorded during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robot configurations. The novelty is to provide a methodology to compare the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metrics. The methodology accounts for variations of the metrics along time of use and assert a training effect leading to a progression or a regression of the performances. The experiment apparatus includes a CDPR, a user task composed of targets to reach with the robot and a handle equipped with a force sensor acting as a control input of a fixed admittance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robot. Collected data show that the task performances and the interaction quality vary during the experiments and denote different variation profiles among the user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se profiles among configurations are analysed to determine the configuration that has the best training effect on users.  相似文献   

19.
宋琳  郝宏虎 《科普研究》2011,6(1):33-37
本文针对21世纪初的这次网络世界中的"中医存废"之争,从持续时间、参与人群、参与频度、关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并从科学传播学视角对这场争论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未来利用网络进行科学传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