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辉 《中国酒》2022,(4):60-63
“国粹黄酒被誉为中国最有文化的酒,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酒。”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伟强表示,伴随后疫情理性饮酒理念的回归,“喝少点、喝好点、喝健康点”成为新趋势,具有低度养生、营养丰富的黄酒,已成为消费者的首选,黄酒迎来发展新机遇。特别是随着以90、00后为代表的新消费崛起,他们喝的酒不仅是产品,更是产品中蕴藏的附加值,如品牌、文化等。也就是说,不仅要酒好,更要能打动消费者的内心,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会稽山·兰亭(系列)中国高端文化黄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将传统大米麦曲黄酒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更新为大米,麦芽为原料,采用先液化,糖化,蛋白休止后发酵的方式,并引入药食二用的草本植物提取液,勾兑,调味,成型.初步建立了液化法麦芽草本特型黄酒生产工艺.此法符合消费者对黄酒香醇、柔和、爽适、养生、洁净的要求和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生物循环的基本国策.也为今后黄酒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管道化、流程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充分理解消费者对我国黄酒不同饮用条件的偏好,对于我国黄酒行业新产品开发及市场普及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利用30名品评员通过现代食品感官评价技术对不同饮用温度及不同添加物处理的黄酒进行偏好性检验和风味轮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饮用温度对于偏好性没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而添加不同配料则会显著影响消费者对黄酒的感官偏好(p0.01)。蜂蜜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品评员对黄酒的偏好程度;而生姜的添加,特别是45℃较高温度下生姜气息的增强降低了消费者的偏好性。研究表明,黄酒不同饮用条件对消费者感官偏好性的影响与黄酒一些主要感官特征的改变可能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胡建华 《中国酒》2013,(6):55-55
女儿红公司曾经委托市场调查公司,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黄酒市场调研,结果发现:消费者对黄酒及黄酒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实在是非常的有限。问卷中的几个简单的问题,消费者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5.
骆亚佩 《新食品》2006,(21):48-48
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成都人来说,喝黄酒就是一种新尝试,虽然成都的消费者对黄酒的认识仍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但这并不影响大蒙消费黄酒的热情。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他们认为黄酒一改保守古板的形象,将时尚的元素融入到产品,很有意思。像孔乙己,引导消费者就着话梅喝,并佐以小菜,别有一番风味;而稽山鉴水则是为消费者演绎了一种黄酒加冰的夏季新喝法,迅速提升了销量。  相似文献   

6.
张静 《新食品》2008,(18):88-88
在2006年的唐山市场上,黄酒因为适应了唐山消费者猎奇、跟风的消费心理,加上当时各大黄酒企业对唐山市场进行了大力度的市场投入。一时之间引起了消费者以及经销商的追捧。但在随后的两年之中,黄酒的消费却在唐山市场上表现出了水土不服。  相似文献   

7.
基于黄酒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建构"法防""物防""技防""网防""人防"五位一体化整体性治理体系。通过界定权利与责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健全黄酒质量安全信息网络、提高全民诚信道德意识,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企业自律、社会组织协助和消费者的主体作用。从而提升政府对黄酒安全治理能力,促进黄酒行业稳步发展,确保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从根本上解决黄酒质量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祁传林 《中国酒》2013,(4):68-68
"会稽山"黄酒始于1743年,至今已整整270年。270年来,"会稽山"黄酒一直被众多消费者推崇,被推荐的原因业界认为是它优质的品质,如它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食用的保健价值、储藏的升值价值、宴请宾客的身份价值等。"会稽山"黄酒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价值,其根源还是它品质背后的品味。"会稽山"黄酒确实值得让人品味。从1743年先辈周佳木开始到现代,会稽山一直坚持"要酿好酒,先做好人"的原则,坚信诚实做人是立业之本。为把绍兴黄酒发扬光大,先辈周清潜心研究黄酒技艺,1915年,他克服千难万险、历尽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国际金质奖。  相似文献   

9.
黄酒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具有民族特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黄酒产量占全国饮料酒总产量的第二位,因此发展黄酒工业生产,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2004年开始.黄酒品牌开始大规模进入重庆市场。当时很多经销商介入进来做黄酒完全是看在黄酒带来的高额利润上。大家只想赚钱.有谁会去培养消费者.宣传黄酒文化呢?现在分析经销商们的营销思路.我发现大家对消费者的“工作”还是做得不够。客观地说,在2004年-2006年这段时间,黄酒在重庆被人为地引导成了一个中高档消费酒种.经销商公关的对象也主要是政务、商务人士。  相似文献   

11.
黄酒发酵过程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控制黄酒发酵过程中的关键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黄酒前发酵过程和后发酵过程中发酵醪总糖、酒精度、总酸和氨基酸态氮等成分的变化,结合黄酒发酵的生物化学机理,对黄酒发酵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总糖呈现先逐渐下降后保持稳定的趋势、总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氨基酸态氮含量基本上呈现不断增加之势和酒精度则呈现先迅速升高后小幅波动之势。  相似文献   

12.
丁敬波 《新食品》2005,(10):28-28
长期以来,黄酒普遍缺乏品牌塑造。产品没有USP(独特的销售主张),在消费者心目中,黄酒的品牌除了历史、传统、营养之外.再无其他内涵。由此可见。黄酒要走向全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品牌问题,即黄酒卖什么?  相似文献   

13.
小砂 《酿酒科技》2006,(3):31-31
《中国黄酒》编委会,上海商情信息中心近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前黄酒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3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到了54.3%,与此同时,选择黄酒的人群收入层次也逐渐提高。男性对黄酒的偏好度较女性高。  相似文献   

14.
李建祥 《新食品》2012,(18):38-38
十年前.当我们在河南省会郑州推广绍兴黄酒时,北方城市的人们还只是把黄酒当作调料用,并没有真正把黄酒当成酒。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培育,许多消费者逐步认识到黄酒的价值,观念在悄然地改变,现在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黄酒的影子。黄酒的热度,我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黄酒必然会以燎原之势蔓延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5.
《新食品》2010,(10):22-22
陷入技术改良不如把握市场趋势 《中国酒业报导》:有人说,黄酒不能算一个产业,顶多是一个品类。因为没有找到有效路径去持续地推广、传播黄酒文化。改善消费者对于黄酒功用的认知,使黄酒的市场空间变得极为狭小;因为市场狭小,黄酒企业愈发“不作为”。在这样的循环下.黄酒作为一种个性化产品,似在走向边缘。我觉得黄酒可能会止于我们这一代。  相似文献   

16.
江源 《酿酒科技》2007,(3):70-70
为促进黄酒行业的健康发展,保证黄酒类产品的质量,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用以证明高品质黄酒产品标志——纯粮精酿黄酒标志(受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并于去年年底开始在国内黄酒行业骨干企业中开展了纯粮精酿黄酒产品认定工作,受到黄酒企业的广泛好评。目前,首批通过认定的共有7家企业18个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黄酒风味感官特征及其风味轮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经斌  徐岩  赵光鳌 《食品科学》2013,34(5):90-95
首次对中国黄酒的风味轮进行绘制,由国家黄酒评委组成的品评小组结合消费者品评小组,对6种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典型黄酒进行风味感官品评,给出黄酒风味感官基本描述语,对描述语进行筛选整理后,参照啤酒、葡萄酒及清酒风味轮,对描述语进行归类,绘制出中国黄酒风味轮。从黄酒风味轮描述语中,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及ISO 11035感官描述语选择方法的国际标准,选择确定重要的、而且具有典型差异性的味觉和嗅觉描述语:甜味、苦味、涩味、酸味、鲜味、醇香、焦糖香、果香、药香、烟气香、曲香及蜂蜜香12个作为构成黄酒风味轮廓的主要描述语。这些描述语分别经由国家黄酒评委和消费者应用于黄酒描述分析,表明可以表征中国黄酒主要的基本风味感官特征,可用于黄酒基本描述性感官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沈振昌 《中国酒》1998,(4):26-27
“中国黄酒天下一绝……,”黄酒是我国独有的酒种,酒体温和,鲜香可口,营养丰富,适合各种消费者饮用。但建国以来,我国黄酒行业的发展却远远滞后于啤酒和白酒。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产业政策的调整,给黄酒行业以广阔的天地,黄酒的春天来啦!今天业内外有识之士在呼吁,“黄酒加油”!  相似文献   

19.
博勤峰 《中国酒》2010,(8):52-52
"知我黄酒、喝我黄酒、爱我黄酒,共兴黄酒大业"。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组先比我们做得要好得多。君不见,"明清之际,黄酒风行天下"么?此即是明证;而今日的我们,显然已是OUT了。  相似文献   

20.
氨基甲酸乙酯(EC)是发酵食品(面包、酸奶、大豆奶酪等)和酒精饮料(葡萄酒、清酒、黄酒等)在发酵过程中,含氮化合物不完全代谢产生的副产物,与乙醇自发反应产生的,对人体具有潜在遗传毒性和致癌性。黄酒是我国传统而独特的发酵酒,因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在传统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酒精饮料,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对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尿素、瓜氨酸及精氨酸分别在酿酒酵母及乳酸菌细胞中代谢调控机制,以及黄酒酿造过程中EC消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