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武定 《新建筑》2005,(2):9-12
后现代的城市文化现象是目前在城市中所出现的一些带有后现代特征因素的现象和趋势,它是在我国的文化转型过程中各种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碰撞现象。我国城市居民面对文化转型,表现出了对基本生活方式改变的无所适从的噪动。文化整合与文化转型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和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高育 《中州建设》2009,(13):64-64
城市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复杂的社会实体文化形态,它是市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总和。城市不仅是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集合,也是每一幢建筑所处的最密切的文化环境。因此,强调城市与建筑的关系具有文化和社会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亚才 《中州建设》2011,(19):28-33
城市文化,是指在城市中发生的,与满足人们的求知、娱乐、交往、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需要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它有三个特点:体现一个城市鲜明的个性特征、较高的精神品格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城市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是不同于其他文化的一种气氛,一种特征,一种灵魂,一种景观。城市文化作为一个城市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贯穿始终的情愫和现象,需要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规划中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秋 《规划师》2008,24(11):10-13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气质,是一种具有独特性、空间性和综合性的文化形式;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主流意识的凝炼。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文化价值日益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具有地方特质、以传统的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关键,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首先进行基于城市文化的城市精神概念规划,两者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现代人居住、工作的乐园。是记载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到网络文明人类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历史画卷。是我们物质与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开始热衷于城市内在文化品质的培育,文化建筑逐渐成为弘扬历史或者人文资源、满足现代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以及城市公共建筑建设的热点,也成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建筑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它是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理应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较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其体现的建筑文化应属于高雅文化的范畴。近几年来,许多建筑师在一些文化建筑的创作实践中对如何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为此,本论坛邀请该领域建筑师以"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为论题展开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7.
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城市景观艺术。城市精神的实质是城市的特色文化。城市特色文化才是城市的灵魂;只有拥有特色文化底蕴和城市个性的城市,才能形成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典型品质,集中表现城市的实体,城市的艺术空间以及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从上海世博会可以充分体会到:历史标志性建筑、城市的艺术空间,甚至城市居民的面部表情,这才是城市精神的活力体现。  相似文献   

8.
浅谈城市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其敏 《华中建筑》1998,16(1):60-61
浅谈城市的文化环境荆其敏作者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最深刻的特征是它的文化特征,跨世纪京津两地城市风格的建立以及城市建筑发展的中心问题,将是城市的文化面貌。为使未来的城市发展在整体上能配合高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形态的变化以及文化...  相似文献   

9.
杨善勇 《规划师》2008,24(11):14-18
文化古迹是构成城市特征的重要部分。现代城市的商业化,使得速成古迹的风潮在城市中日渐兴盛,同时,文化古迹由于城市无节制的发展不断遭到破坏、逐渐减少。要关怀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应当建立新居和古迹并存的共赢观念,致力于保护作为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本体的历史古迹,进而强化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文化具备三大特征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属于这个城市生活的完整价值体系。它不仅包括城市人群在城市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即狭义的城市文化;而且还包括建筑艺术、广场设计、交通规划、环境美化等物质财富。城市文化因其丰富的内涵而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地域性。地域性是城市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城市文化的地域性或者差异性塑造了城市与众不同的特色和形象。国内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1.
12.
生活的城市     
饶红 《城市规划》2001,25(12):60-63
通过笔者十几年来对城市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观察和研究 ,论述了我国一些城市的得与失 ,以及所得到的启示 ,从而提出“生活的城市”这一概念。认为一个“生活的城市”必须满足以下四方面的要求 :(1)生活的城市是适宜步行的城市 ,是步行者的天堂。 (2 )生活的城市是可以把城市外部空间当作客厅的城市。而城市广场则是一个城市最好的客厅之一。 (3)生活的城市是能提供安全 ,健康保障的城市。(4)生活的城市是生态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隐于市     
《Planning》2014,(6)
<正>上海,十里洋场,一个新旧交融的城市,近十年以来,自己对于租借旧区迷恋非常,旧区内均为二至三层建物,道路两旁的梧桐木,四季表情姿态皆不同,虽为市区内,但仍有闹中取静的感受。因此入沪之后,办公室的选择方向单纯且明确,辗转透过友人介绍,顺利取得一栋近百年洋房,心中着实雀跃不已,并立即执行装修,岂知进驻后却是一连串的惊奇。每逢外部大雨滂沱之际,室内则有如瀑布般的宣泄;每当隔邻工程大造之时,室内则无电力供应而收工。一年之后,只好忍痛放弃,选择离开心仪之地,转战有规有距的办公大楼。  相似文献   

14.
探索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城市规模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卫 《城市规划》2000,24(3):51-53
在对城市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不存在某种最佳规模的观点 ;从而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方针进行了重新检讨 ,认为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合理、健康、有序地发展 ,形成结构良好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骑行的城市     
如果说家体现着生活的方式,那么城市则蕴含着生活的品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城市,关注着城市。"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这是哲人亚里士多德的话,解释了城市的魅力。有资料显示.再过不到20年,全世畀的城市人口将突破总人口数量的60%。规模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会越来越多,城市的空间尺度也越采越大,人们的生活越米越依鞍汽车。道路更宽了,两点之间的距离更远了。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正处在一个从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演变的过程中,传统的城市尺度被放大,传统的城市形态被改变,从过去的小型街区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超级街区。城市空间也从被限定在传统的街巷之间,到自由地泛滥在现代建筑周围。大量的独立的强调自我的单体建筑已经充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未来——未来城镇建设的四大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也并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是为了人,为了使人生活的更好。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单军 《世界建筑》2005,(3):19-21
进入1990年代后期,交通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经验证明,轻轨公产是引导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模式,近几年来,我国的很多特大城市都在积极发展城市轻轨交通,以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城市轻轨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环境因素也开始影响着城市的物质和生活结构,成为城市设计的新课题。2004年“清华-MIT联合城市设计班”以北京13号轻轨线沿线地段的整治,改造为题,正是为了探索轻轨交通支持,影响下的城市环境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中静谧     
《Planning》2019,(6)
<正>谧静岩舍悠然城中高楼顶端住宅的宁静,更映衬城市的喧嚣繁忙。映入眼帘时,都市繁忙与室内谧静形成高反差与对比,冲突互相连结,形成另一种生活形态。在不同生活形态中感受在快与慢,动与静,繁忙与悠然,反而能得到一种美的平衡。而如此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成就了不一样的设计开端。当灵感来自户外,从原始自然中取材,设计师表达出了另一种慢活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设计》2010,(6):142-147
行至吉首,齐、王等人总结前番行程,云:凤凰,半真半假者也;吉首,全真全假者也。真,乃小镇生活之真;假,乃芧舍村居,实为伪古董也。如此欺下瞒上,建筑了无生趣,众英雄兴趣缺缺,仅小憩半日,即撤回长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