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实施给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在解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就地方师范院校如何主动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培养专门化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一些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已越来越被中外高校所接纳和运用.从分析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出发,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内容、教学方式三个层面论述了通识教育是特别适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既是地方高校的优势,也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物理通识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从物理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的选取、物理教学环境的熏陶等方面探索如何成功地开设文科物理课程.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工科人才是为了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多形式办学,拓展新专业的需要,更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我国工科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国际工程教育综合化和实践化的趋势,师范院校工科人才的培养要认准目标,扬长避短,在高起点进行工科人才的培养,探索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近年美国部分大学"通识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国内重点高校近十年的"通识教育"改革尝试,对大学英语通识化教改在非重点高校中如何开展,对国家政策的适度把握,高校之间开展合作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输入与输出假说移位于大学外语教育领域的通识化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在该假说关照下的大学外语教育应基于通识化教育这一理论由以前的单一型、纯粹性外语语言"教学"转向以外语教学内容为主导的外语"教育"。大学外语教师应基于大学外语教育这一平台和载体,一方面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大量丰富输入信息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输出信息训练,使大学外语领域的通识化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协调合理发展,以此建立"通识化教育+专业教育"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自然、和谐、均衡发展,使学生成为开放型、创新型、多元化的"生态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程度提高,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形势下我国高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理念,切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提出我国工科类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通识和专业课程、加强国际化工程教育师资建设、更新理念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完善评聘机制、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等途径,积极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有效途径,提高我国工科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竞争优势,以应对全球化挑战。  相似文献   

8.
解答"钱学森之问"须改变专才培养模式,树立育才先育人的通识教育观念。"通中西、通古今,有知识、有见识"是通识教育在中国的应有之义。加强通识教育的三点建议是:应加强我国高等教育中民族文化归属感的生成;强调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倡研究性学习;提高高校教师通识教育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识教育的教育价值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知识观重视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识教育的学生观是主体性的学生观,也就是要树立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结合通识教育课设置的目的、目标和任务,对高校环境通识教育进行讨论分析。在高校中设置环境类通识教育课非常必要,对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环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环境类通识教育课设置与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环境类课程的有机覆盖、合理布置,并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提升新时期环境类通识教育课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大量的复合型环境专业技术人才,改善和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身上的民族文化失根现象、缺乏社会责任感、过分的功利性等特点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目前我国教育界大都赞同在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使用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概念.本文从开展通识教育的意义出发,结合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难点,着重探讨了如何开展好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结合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开展了"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建立了以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规划体系为指导、以校企合作为办学机制、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为辅助的具有鲜明特色和显著成效的"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同时对于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通识教育课设置的目的、目标和任务,对高校环境通识教育进行讨论分析.在高校中设置环境类通识教育课非常必要,对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环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环境类通识教育课设置与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环境类课程的有机覆盖、合理布置,并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提升新时期环境类通识教育课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大量的复合型环境专业技术人才,改善和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起源于自由教育,是基于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其代表性的理论有进步主义、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争三个派别.进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克拉克·克尔,他提出了著名的"多元化巨型大学"思想;永恒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主张推行永恒学科的学习;要素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科南特,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 三种教育理论各有利弊,各具特色,但都为通识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实际情况,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之间产生了诸多不平衡。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地方本科教育职业化的趋势,并阐述了本科教育职业化的基本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三师型"教师和"校企深层合作"等主要方面,以实现教育与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上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特色培养理念淡化、培养体制僵化、生源危机冲击等诸多现实困境。为提高本硕贯通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高校亟需转变观念,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和培育办学特色,强化学科专业评估与监控,重塑本硕贯通培养机制,建立满足本硕贯通培养需要和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努力彰显具有特色、高效的人才培养品牌。三峡大学作为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省属地方高校,以服务水利水电行业、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大力推进本硕贯通培养课程和教学改革,完善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努力提升本硕贯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地方高校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与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具有"以学为主,以研为辅"的特点;以采用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模式为主,同时开展以科研课题和项目为中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运行机制上要树立"校企双赢"的理念,加强沟通协调和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8.
环境通识教育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为摆脱当前大学生环境知识肤浅,环境知识与环境行为相脱节的局面,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建设"清洁生产"通识课程,让学生学会用清洁生产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通识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以建立基于大工程观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工程教育模式为出发点,力图为工程人才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培养体系,通过更加宽泛的方式培养既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又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创新型工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进一步形成特色鲜明,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满足工程界、企业界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培养体系,提高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追求工程创造的机会。本文着重介绍了课程体系设置、工程实践教育系列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问题的思考和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海南师范大学开创了教师教育实习的新模式--顶岗实习支教,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顶岗支教工作,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种实习模式为海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教育强省"战略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为乡镇中学输送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