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是湖体生态修复工程之一.工程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为后续生物技术介入提供基质条件、综合分析底泥污染物垂直分布、沉积相特征、主要污染物分布受人为干扰影响程度、沉水植物生物特性、淤泥土壤水动力学、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和疏浚后基面高程控制等参数,太湖底泥疏浚深度控制40~50cm为宜、施工总体设计强须注重建立物种保护区和排泥场淤泥的安全处置及尾水达标排放.依据底泥的不同密度选择不同的疏浚机械,疏浚挖掘头部设备的密封和抽吸是关键.竣工时应做好基底修复.  相似文献   

2.
太湖底泥的生态疏浚工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①太湖底泥是湖体水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是重要的内污染源.②在湖泊外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后,以减少内源污染负荷为目的的生态疏浚是控制内源污染效果较为明显的工程措施.③太湖底泥疏浚属水生态整治工程,以最大可能取走污染物、改善水生态环境为控制目标,生态疏浚是局部的薄层精确疏浚.经采用生态调查方法,查明太湖底泥总蓄积量为19亿m3.主要疏浚范围是底泥厚且污染重的重点功能湖区,如梅梁湖、贡湖等.依据太湖底泥的污染特性,疏浚深度以40~50cm为宜,并应为后续生物修复技术介入创造必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密闭无扰动抽吸式头部掘进是关键,冬初至春末为最佳施工期.排泥场防渗、尾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淤泥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生态疏浚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3.
储正气  赵胜发 《治淮》2001,(11):18-19
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定疏浚船型、构筑排泥场围堰以及如何安排退水,如何合理利用冲填土方是疏浚施工中常见而又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从1992年开始进行河道疏浚施工,共完成河道疏浚长约80公里。本文根据多年疏浚施工实践,就上述问题谈几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4.
对太湖疏浚底泥处置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底泥疏浚工程传统排泥场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太湖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特点,以及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需求,提出了将太湖疏浚底泥用于湖滨带生态修复基底和排泥场淤泥循环利用的两种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5.
潘德洲 《治淮》2003,(6):45-45
一、工程概况 涡河河道疏浚应急工程位于安徽亳州大寺闸下至蒙城闸上河段内,疏浚河道长度22.59km,疏浚土方556.78万m~3,根据沿河特点及疏浚方量需要,共设了11处冲填区。冲填区围堰填筑工程包括结合堤防段和非堤防段,按3级建筑物设计标准施工。其围堰填筑设计干容重15kN/m~3,不结合堤防段围堰设计干容重14.5kN/m~3。 二、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排泥场围堰工程在本工程中属于临时工程,但也是重要工程。排泥场围堰的功能是盛水和泥(冲填物)之用,因为有了水,就有了静水压力,越是在  相似文献   

6.
太湖底泥的生态疏浚工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底泥是太湖富营养化营养物质的内污染源。太湖淤积沉积约占全湖的69.84%,其分布受湖泊水动力特点的制约,粒度组成与湖周围土壤粒度和污染物有关。底泥表层富含营养物质,总氮为0.022-0.45%总磷为0.039-0.237%,是引起湖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营养直斩重要来源之一。自80年代以来,底泥中营养盐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受制约干湖水水质变化,呈同步急剧匠趋势,在强化外源综合治理的同时,对水源地和重  相似文献   

7.
对太湖东茭嘴疏浚工程中输泥管接连发生输送泵堵泵,输泥管堵管、爆管和异常磨损等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长距离输送粉质黏土,加之土块中含有0.%~0.%的铁锰结核物,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泵管堵管、爆管及管道异常磨损,增加了施工成本,延长了工期.  相似文献   

8.
沈爱春 《中国水利》2011,(8):26-27,30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国家工程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措施正在逐项落实。出于治理太湖局部内源需要,修复水生态的底泥清淤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太湖湖底大量的流泥应是清淤的重点,但是由于生态清淤技术的成本较高、规模较小、占用大量堆场、淤泥再次污染等问题,建议太湖清淤与挖槽疏浚并举的模式,以克服上述诸问题,并扩大内源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太湖底泥的生态疏浚工程──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之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底泥是太湖富营养化营养物质的内污染源。太湖淤泥沉积面积约占全湖的69.84%,其分布受湖泊水动力特点的制约,粒度组成与湖周围土壤粒度和污染物有关。底泥表层富含营养物质,总氮为0.022%~0.45%,总磷为0.039%~0.237%,是引起湖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营养盐的重要来源之一。自80年代以来,底泥中营养盐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受制约于湖水水质变化,呈同步急剧增长的趋势。在强化外源综合治理的同时,对水源地和重要保护水域实施府泥生态疏浚,对改善湖泊生态环境有很大作用。生态疏浚有别于工程清淤,其目的是为清除含高营养盐的表层沉积物,属生态环境工程范畴。实施的技术路线、方法、设备、作业方式、清除最佳作业期等都有特殊要求。疏浚淤泥处理应注意防止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
疏浚工程中,排泥场退水口系统的优劣,影响着排泥场与退水口的运行效果及成本投入大小。通过对排泥场退水口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建设的施工工艺及控制标准,以达到节省工程投资,保护地方环境,提高资源的回报利用率,降低施工难度,方便工程管理,加快建设步伐等目的。  相似文献   

11.
构成湖泊生命的容积、水量、水质三要素,在太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指出保护太湖需从增加水量,治理污染和拓浚湖容三方面入手,着重对浚湖问题进行论证并提出设想。浚湖可以获得防洪、供水、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太湖生态清淤工程中需重视与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光兴  陈琴 《中国水利》2010,(16):33-35
生态清淤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控制和减轻太湖底泥内源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生态清淤也是在探索发展中的新型疏浚技术。在对太湖生态清淤已实施工程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清淤工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道疏浚工程悬浮物影响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用于预测河道疏浚施工活动对周围水体悬浮物质量浓度影响的数学模型。针对衰减模型预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泥沙运动方程的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工程实践。采用泥沙模型对深圳经济特区罗芳村附近施工时深圳河不同工况(雨季、旱季)的悬浮物质量浓度沿程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其能够反映泥沙运动的真实情形。该模型已运用于第4期深圳河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太湖蓝藻成因分析与清淤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氮磷比和温度对太湖蓝藻生长与消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质量浓度的TN、TP是太湖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适宜的氯磷比是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的内因,25℃左右的水温是太湖蓝藻暴发的突变点。针对太湖传统清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高频微幅振动清淤的湖泊淤泥疏浚新技术和清淤与淤灌相结合的综合清淤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环保疏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天津大沽排污河综合治理之前,在外环线9号桥至10号桥之间选取一段约100m长的河道作为试验段,对几种疏浚方案进行生产性试验,用以对整条大沽河的疏浚进行指导.试验研究的内容包括:沉积物的开挖、运输、脱水.试验中的2种清淤方法为:水力清淤和机械清淤;3种运输方式为:卡车、罐车和管道运输;3种脱水方法为:~风干、机械脱水和抽真空脱水.工程实施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环保的要求.最后,对2种清淤方法、3种脱水方法和3种运输方法的组合,综合造价、对环境的影响、实施速度等因素进行了组合排序。  相似文献   

16.
江阴市某镇三号河为镇区主要排水通道,两岸临街近路,河道上空桥梁、管线众多,因长年没有整治清淤,导致河道堵塞,水流不畅,水质变差。针对该情况采用气力泵疏浚+垃圾水下破碎新技术,对其实施了环保清淤作业处理,达到了预期效果。与常规的挖泥船、泥浆泵等清淤方式相比,该综合技术不仅具有特别适应城区河道情况复杂的特点,还有不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可处理河道淤积层中多种垃圾,以及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河湖清淤工程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此类工程一般性环境影响特征分析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太湖输水主通道清淤工程这一典型案例,从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主评价结论5个方面对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湖清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点与工程特征、环境特征密不可分,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及其敏感程度应当作为优先因素加以考虑,此外还应重点关注施工期间排泥场恶臭对大气环境影响、清淤活动对地表水环境及生态环境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复杂水文水动力条件及污染来源区域的引水调控效果,选取太湖下游河网区29个断面2007—2018年NH_3-N和COD_(Mn)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聚类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以及单因素方差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质情况在时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2015年为水质整体转好的拐点;空间上可分为6类断面,距离引水口较近的断面改善效果较好,引水改善范围逐年扩大;不同水质指标对引水量的响应情况不同,NH_3-N在距离引水口较近的断面与引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COD_(Mn)与引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的断面更多;不同引水量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综合得出引水量为2.0亿~2.5亿m~3时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