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在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电脑上都已经取消了软驱的设计,取而代之的则是少则2个、多则4个的USB接口,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USB接口也进化到了速度更快的USB2.0接口。高速的USB2.0接口彻底代替了龟速般的软驱,成为了目前最流行的移动存储设备接口,众多基于USB2.0的移动存储设备应运而生,笔记本电脑上也选择了USB2.0接口作为淘汰软驱后的移动存储设备接口。  相似文献   

2.
现在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电脑上都已经取消了软驱的设计,取而代之的则是少则2个、多则4个的USB接口,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USB接口也进化到了速度更快的USB 2.0接口。高速的LLSB 2.0接口彻底代替了龟速般的软驱,成为了目前最流行的移动存储设备接口,众多基于USB 2.0的移动存储设备应运而生,笔记本电脑上也选择了USB 2.0接口作为淘汰软驱后的移动存储设备接口。也许有人会问,笔记本电脑本身就是一种能够移动工作的设备,那还需要其它的移动存储设备干什么?问这样的问题当然也没什么不对的,但必须知道的是,笔记本电脑虽然能够移动工作,但它还是主要作为—个工作平台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重量也注定它不能像U盘或者移动硬盘一样方便地携带,再加上现在许多移动存储设备在保密及安全性上甚至已经超过了笔记本电脑,所以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在几台笔记本电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或备份还是最常用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大仓库USB.0     
随着USB端口成为PC的标准配置接 口,闪寸存储器、移动硬盘等这些轻便小巧的移动存储设备使用户的数据交换变得更加方便。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的特性使USB移动存储设备具有很好的易用性,但是以往USB1.0/1.1协议只能提供  相似文献   

4.
USB诞生已长达十余年之久,早已成为我们熟悉和不可缺少的一个接口。但是占据着我们的电脑和设备的USB2.0已经发布8年多了,其传输速率早就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特别是移动存储设备。这更让我们期盼增速  相似文献   

5.
8月28日,艾美加公司(Iomega)宣布其刚刚推出的FireWire接口Peerless~(TM)驱动器系统,将于9月1日起在各经销商处开始销售。和艾美加USB1.1接口的Peerless~(TM_)驱动器相比,其持续传输速率从1MB/秒达到了15MB/秒。 这款可以在Macintosh和Window计算机上通用的新驱动器,为移动存储设备应用于消费和商业领域建立了新的容量和性能标准。Peerless~(TM)的技术代表了艾美加新一代移动存储产品的发展方向:从容量上讲,高达10GB  相似文献   

6.
USB诞生已长达十余年之久,早已成为我们熟悉和不可缺少的一个接口。但是占据着我们的电脑和设备的USB2.0已经发布8年多了,其传输速率早就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特别是移动存储设备。这更让我们期盼增速达10倍的uSB3.0的到来。目前USB3.0现状~zDN?我们使用它需要哪些准备工作?随着USB3.0主板和设备的逐渐增多,我们有必要再来探讨二下。  相似文献   

7.
口袋小硬盘     
USB插口是目前大多数计算机的标准 配置。我们在市面上能看到的使用USB接口的设备越来越多:除了USB硬盘这种大容量的移动存储设备之外,还可以  相似文献   

8.
胡纲 《个人电脑》2002,8(10):61-61
Iomega公司推出了第三代Zip存储设备,与以往相比,Iomega Zip 750MB USB 2.0外置驱动器(179.99美元)在存储容量和传送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款新的750MB驱动器采用USB 2.0接口,它为用户提供了快速,易用和稳定的备份设备,可作为CD-RW的替代品使用。Zip在易用性方面要比光存储设备更具有优势。你可以在Windows Explorer下面毫无阻碍地往Zip盘上移动文件。我们用随机附带的USB电缆把Zip连接到USB 2.0端口,然后重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知名的移动存储厂商,Iomega的名字代表着技术上的创新以及产品的高品质。这次我们收到了Iomega公司送测的一款基于USB 2.0接口的外置CD-RW驱动器和一个64MB容量的Mini USB Drive。在过去,如果提到高速外置存储设备,我们可能首先想起的是那些SCSI设备。直到今天,外置SCSI刻录机、硬盘等产品在速度以及CPU占用率上仍旧保持着优势,但由于SCSI接口并不十分普及,只是在专业领域这些设备才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台式机和主板产品中,USB 2.0接口几乎已经成了标准配置。相对于以往的USB 1.0/1.1规格,USB…  相似文献   

10.
李爱国  冯国松 《计算机工程》2012,38(24):288-290
针对基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的移动存储设备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常见安全机制的弱点,提出一种安全USB2.0设备控制器的设计方案,采用基于哈希函数的双向身份认证协议以及块加密方案XTS-AES算法,为USB接口提供主机与设备的双向身份认证和存储数据加密的安全机制。该方案从硬件层为USB移动存储设备的安全机制提供技术支持,以较少的密钥使用量为存储数据提供芯片级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1.
随着拥有USB3.0接口的主板大量上市.USB3.0接口大有普及之势.但是能够享受到USB3.0接口的设备却不多。西部数据在最近推出了一款采用US83.0接口的3.5英寸移动硬盘My Book3.0.它的出现让我们主板上的USB3.0接口不再是个摆设。那么USB3.0接口的移动存储设备在速度上究竟提升幅度有多大.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这款My Book3.0移动硬盘的测试,来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2.
在USB接口的可移动存储设备(闪存盘、可移动硬盘等)日益普及的今天, 大家可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把可移动存储设备插入USB接口的时候, 在任务栏系统托盘区会弹出一个错误提示。这主要是由于可移动存储设备与电脑 USB接口驱动不相匹配造成的。如果电脑 USB接口是2.0版本,而可移动存储设备是USB 1.1接口,那么就会弹出“高速USB  相似文献   

13.
《电脑迷》2010,(6):38-38
外置存储解决方案位于领先地位的西部数据公司宣布推出速度最快的My Book 3.0桌面外置硬盘。它是硬盘市场上首款采用Super Speed USB3.0接口的存储设备。凭借比上一代USB2,0快至少10倍的接口,接口传输速率达到5Gbps,高性能My Book 3.0硬盘大大降低了打开与保存大文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USB接口的出现,使得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更为普遍,相信没有人会否认USB存储设备是个好东西,但一方面由于人们对USB的特性了解不够;另一方面USB及配套技术目前还未完全成熟,导致了不少用户在使用USB储存设备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枫智 《数码精品世界》2007,(11):136-138
如今,SATA硬盘已经基本取代PATA硬盘成为个人电脑主要的存储设备,除了极少数升级用户,现在购买电脑时选用SATA接口的硬盘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随着主板上IDE接口的减少,连光驱也逐步向SATA转变。 与此同时.外置移动存储设备接口也在迅速发展着USB2.0和IEEE1394已经是用户非常熟悉的词汇。特别是USB接口.基本人人都有几款USB设备。那么新一代的外置移动存储设备接口将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6.
新型USB移动存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萍 《现代计算机》2003,(12):57-59,65
本文讲述了移动存储的现状,及对目前市场上移动存储设备的分析,介绍了USB接口运用到移动存储的优势与技术特点,说明了在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微型计算机》2007,(1Z):30-30
这个名叫Huby的东西和章鱼一样都长着八只脚,但它并不属于头足纲八腕目,而是LaCie的杰作,Hubyde的头内包括了5个USB 2.0接口和3wh FireWire 400接口,附带的8条脚分别是USB和Fire Wire延长线各两条,标准和迷你USB接口各一样,以及一个不知道够不够亮的小灯和一个夏天没用冬天不用的小风扇。  相似文献   

18.
现在,USB接口的使用越来越频繁,那么你希望了解更多USB接口的使用技巧吗?希望在DOS命令行状态下也能够使用你的USB设备吗?需要禁止他用户使用USB移动存储设备拷贝你电脑上的文件吗?或者希望挖掘USB移动存储设备的功能,将其作为锁定电脑的钥?请看下面CHIP为你精心准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吴敌 《个人电脑》2009,15(4):25-25
外置移动硬盘已经非常普及了,是我们日常携带、备份、共享数据时必不可少的存储设备。USB2.0的易用特性让基于这种接口的外置硬盘设备迅速成为广大用户的首选移动存储设备。不过USB2.0的速度并不高,而速度更快的USB3.0标准迟迟不肯露面。  相似文献   

20.
赵飞 《微型计算机》2004,(11):23-24
USB移动硬盘和USB闪盘是目前很为常用的移动存储设备,从原理上来说,USB移动硬盘是采用硬盘作为存储部件,通过IDE转USB的桥接芯片将硬盘转为USB接口,以实现即插即用,外壳主要起保护作用。USB硬盘就是盒子 硬盘这么简单吗?这里就为你介绍三款与众不同的移动硬盘新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