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快递     
国内部分(Chinese)扎哈·哈迪德公布成都当代艺术中心设计方案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公布了在四川省设计的成都当代艺术中心设计方案,这将是中国最大的文化类建筑。  相似文献   

2.
正"建筑女魔头"扎哈·哈迪德虽已离开了我们,但其极具辨识度的建筑风格以及其对建筑空间、建筑实践和建筑构造传统理念的挑战却永远地被历史铭记,并为后人的设计创作不断提供灵感。近期,扎哈·哈迪德事务所为Royal Thai设计了一款名为RE/Form系列的编制流线型地毯,每款设计都让人很容易地联想到扎哈的建筑设计作品。RE/Form系列共有22款设计,其灵感来源于扎哈·哈迪德作品中四个突出的特征:条纹线条、带状凸起、像素化的画面以及有机  相似文献   

3.
引领时代的先锋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凭借其充满张力的设计草图和富有流动感和动态感、线条张力十足、空间锐利多变的作品令世界震惊。哈迪德勇敢创新,她的创作思想与设计方法独树一帜。该文通过对哈迪德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的分析,总结哈迪德从苏联先锋艺术得到的创作灵感,并以其作品为例,试析哈迪德独特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建筑表现、形体空间、建筑思想三个方面解析了扎哈·哈迪德建筑大师的建筑语言,同时体现了她的建筑的表现手法、形体空间的塑造以及建筑设计的理念,以创造出更多非凡的建筑.  相似文献   

5.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投资:20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题功能:大剧院、艺术博物馆项目地址:中国长沙梅溪湖设计单位: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预计建成时间:2015年总概述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由世界顶级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造型犹如盛开的"花朵"。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超过20亿元,总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大剧院和艺术馆两  相似文献   

6.
扎哈·哈迪德作为现代建筑界的领军人物,凭借大胆前卫的设计理念,在参数化的语境下演绎出全新的形式语言。文章通过研究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从“反重力”理念、非线性建筑形式及“有机建筑”理念三个方面,对扎哈·哈迪德的设计进行解读,剖析其内在的建筑设计观念,从而为参数化建筑的学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扎哈·哈迪德在《El Croquis建筑素描》杂志的三次采访内容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扎哈·哈迪德在1983至2004年间的重要作品,及其形式创作手法与特征的演进。形式,是扎哈·哈迪德作品研究中必然会论及的关键词,但扎哈从未发表过相关内容的完整著述,因而媒体访谈成为人们了解扎哈设计理念的重要窗口。世界知名建筑杂志《El Croquis建筑素描》在1992至2004年间总共出版过三期扎哈·哈迪德专辑和两本精选合订刊,并在1992年、1995年和2001年三次对她进行深入采访,九年的时间跨度涵盖了扎哈·哈迪德设计理念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通过扎哈的自我阐释和所列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在形式创作上的脉络谱系。  相似文献   

8.
它以在米兰的大学建筑成为我们首届建筑节的首届大奖获得者,还有扎哈·哈迪德——她在第三届建筑节以在罗马设计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获奖);也有擅长景观设计的事务所(如土人景观);还有一些刚刚崭露头角的事务所,想借助参加世界建筑节的机会,接触一些规模更大、经验更为丰富的公司。  相似文献   

9.
银河SOHO位于北京东二环朝阳门,是一个占地50000m2、总建筑面积328204m2、集商业办公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这座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建筑景观。银河SOHO由扎哈·哈迪德设计,用她一贯充满幻想和超现实主义的设计理念,将银河SOHO打造成为北京建筑新地标。银河SOHO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而同时,这又是一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4日下午,国际顶尖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在北京银河SOHO样板间举行演讲,分享她心中的"未来建筑"。演讲受到各界热烈关注,包括国内外建筑师、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建筑和艺术专业师生、国内外媒体、以及建筑设计爱好者等等。有"建筑女皇"之称的扎哈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2004年被授予普利兹克建筑学奖。普利兹克奖有建筑界的诺贝尔之称,扎哈是该奖项设立26年以来第一位女性得主。她的理论和学术成就蜚声国际,三十年来,扎哈对城市主义、建筑以及设计等关联的领域进行了革命性的探  相似文献   

11.
冯江  徐好好 《新建筑》2006,(5):105-109
15年来,一向以风格前卫著称的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不断有作品建成。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以及对扎哈·哈迪德和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的工作习惯、表达方式、项目选择、组织方式等方面的探讨,如常用的设计词汇、工作软件、建筑师立场、城市地景观念等,结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在从图纸走向建成的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来解析扎哈·哈迪德在不断探索建筑设计边界的实践中发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窦志 《建筑创作》2004,(3):116-121
文章介绍了长谷川逸子与扎哈·哈迪德的简要经历,并将她们的早期作品、成名作、成名后的作品及近期作品进行了类比,展示了当今两位女性建筑大师的风采和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3.
北京银河sOHO是扎哈·哈迪德在中国的第二个项目,也是第一个商业项目。文章介绍了设计过程中对各方面的具体考量,提出一种新的营造柔性城市景观的建筑策略,从而应对巨型建筑和街区尺度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4.
曾利  陈安斐  刘华 《中外建筑》2009,(10):50-51
本文从城市语境、退让策略、环境探索及建筑师的和谐观几方面对扎哈-哈迪德设计的维也纳斯皮特劳公寓进行了探讨,指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在设计时不仅要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和业主经济利益,还必须考虑建筑最终能够方便公众的日常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与优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新落成的广州歌剧院为原本,在介绍广州歌剧院设计过程的同时,以图画、模型、参数化三种设计媒介分类探讨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的设计体系和方法,追溯其演变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侯伟  周松 《中外建筑》2014,(11):55-57
建筑评论是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之间的纽带。对建筑评论比较研究方法作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妹岛和世与扎哈·哈迪德的建筑的阅读,希望对东西方建筑思想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动态构成及其他——哈迪德的视觉艺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欣欣 《新建筑》2001,(1):13-17
当今世界许多建筑师的创作涉及到动力学。在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风尚下,扎哈·哈迪德创造出自己特有的富于动态的 造型语言。以视觉心理学为切入点,可以了解哈迪德其被称为"动态构成"的一些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罗马21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为例,揭示了扎哈·哈迪德对场所文脉的理性自觉和积极思考,再现了哈氏把文脉信息转译为设计元素,并在外部形式、室内空间和场地景观三方面将设计进行集成化表现的真实性。进而指出集成形态设计对塑造个体识别性的重要意义和对国内建筑设计现状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For Patrik Schumacher of Zaha Hadid Architects, articulation is the central core competency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ed patterns provide one of the most potent devices for architectural articulation. Schumacher ushers in a new era of parametric architecture in which pattern becomes an innovative and powerful register of articulation, providing amplification of surface difference and correlation, ultimately resulting in dynamic, high-performance orna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