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科技时代网购模式成为了消费主流,在此大背景下,城市用地性质、用地分类及其规模、城市空间布局等将产生联动效应.借助于大量数据分析了用地性质的变化;通过对比网购模式和传统购物模式的特征与外在表现,提出了未来城市用地分类、功能及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即传统的购物商厦、大型超市将面临着功能升级重组,更多地将以购物体验及休闲娱乐来代替单一的商品贸易,且将逐渐迁移到其他更加综合类的商业服务类设施中,与其相应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将会重新整合,与此同时,仓储物流快递类用地将会迅猛增长,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城市用地布局和空间形态:即以往的传统商服类尤其是大型商厦用地集聚式布局将会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快递服务类用地将会更多地分布在市区内部或居住区内部,形成分散式布局空间.  相似文献   

2.
根据分形理论,借助ArcGIS研究连云港1980—2005年城市用地形态和结构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连云港城市土地形态及各职能用地存在明显分形特征,且符合城市用地分维包容原理。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等共同作用下,整体城市用地形态维数在逐渐上升,说明城市分形发育程度还不高。城市用地在自组织优化过程中还存在公共绿地、工业用地发展的局部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用地规模及空间增长方式、城市用地构成以及城市整体空间秩序三个层面剖析了太谷县现代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特征.并以此为基础,从空间格局、视线关系以及风景体系三个角度,针对城市空间增长对传统城市空间秩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解读,提出太谷城市空间的增长过程也是太谷城市空间整体秩序的衰变过程的观点.总结了太谷现代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及问题.最后,提出城市空间的增长,应当是人文秩序的延续与创新,是城市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美学价值的再发现过程,更是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再次融合过程,以及城市整体空间秩序的二次创作过程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黄山市及中心城区的产业变迁、城市建设等数据,指出黄山市旅游城市化进程中,政策支持、区位优势等推动的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中心城区城市空间不断扩大.产业调整还促进了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建设用地逐渐替代其他用地.黄山市旅游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区以旅游主导的城市商业发展,加速了城市土地等级差异的形成,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珠海经济经过30年的不断优化调整,现已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态。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珠海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了专业设置及结构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珠海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2009-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各土地类型用地面积进行分析,运用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和空间洛伦兹曲线方法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内13个城市8年间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整体信息熵值逐年递增,城市发展建设已进入稳步阶段,信息熵变化主要表现在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其他土地分布基本保持均衡的分布状态,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成为分布不均衡的土地利用类型;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于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与制定土地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城市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出现的缺乏内在自组织进化的问题,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城总体规划为例,应用系统的"有机生长"理论,研究了具体案例的环境特征,分析了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的发展需要自规划角度引入有机生长的"人为干预"对策,进而从宏观(城市外部地域功能与空间)和微观(城市内部地域功能与空间)两个层次研究了有机生长规划方法,提出了在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城市功能用地布局、城市人居环境的调整完善等方面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用地结构反映了一定时期居民的社会生活秩序和城市性质.通过定量化的研究方式,以韩城、河津两座古城为例,总结出两座古代城市的用地结构,并通过与现代城市的比较,总结出农耕文明时期聚落与工业文明时期聚落用地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即基本生活用地比例的持平,城市文化用地的骤减与生产用地的陡增.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古代城市的深层结构和聚居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会对解决现代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给予历史智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近现代长江中下游沿岸中等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阶段发辰动因和布局特征,阐述了城市发展动因与城市布局形态演化的规律,指出了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特点,提出了调整和完善城市布局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微观角度对城市空间形成的客观机制进行解析,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以温岭市区为实例,研究了城市空间各阶段演化过程,对建设用地结构及规划许可证发放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以建设项目的空间分布数据为出发点,利用网格系统建立空间数据模型,探讨了中小城市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项目与城市空间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温岭市区城市空间演化和建设项目布局特征基本吻合,建设项目不同的选址布局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并促进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演化,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应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改善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体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土地调查资料,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为基础,提出柳州市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应走集约型山水城市的道路,并分圈层提出土地利用的调控策略,以形成柳州市多核心加外围组团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推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城乡空间的合理开发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的重要前提。以湖北省枝江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统计功能,构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并将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匹配性研究模型、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研究模型和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动态模拟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现状空间格局的匹配性、建设用地空间发展潜力和空间扩张趋势。本研究对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能够为类似市(县、区)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武昌沙湖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影像图进行武昌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类,利用元胞自动机(CA)模型预测2011-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将CA预测结果与面源模型相结合,预测2015年沙湖流域面源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负荷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展,其他地类向建设用地转变速度依次为:农田56.8%、绿地35.1%、水域23.9%、未利用地8.9%.2011-2015年间各用地类型均有继续向建设用地转变的趋势.从污染物负荷总量的变化情况上看,2015年3种污染物的负荷总量较2003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TN增长30.11%,TP增长17.32%,BOD增长43.38%.从污染物负荷总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上看:TN由2003年的建设用地>绿地>农田>未利用地,转变为2015年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田>绿地;2015年TP和BOD的污染负荷总量空间分布规律与2003年保持一致,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田>绿地.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研究区2009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运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数学模型,分析大庆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空间布局及土地利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大庆市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的特点,耕地面积最大,其次为草地;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各行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不同区域的分布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程度总体上比较高,并且在各行政区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在大开发中实现重庆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再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的构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为此从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配置入手 ,在深入分析重庆现有产业结构和布局中存在的四大矛盾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重庆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再构建的可能性 ,提出了有益于重庆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有创见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也呈现出这一发展趋向。进一步提升武汉市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是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做大做强做优武汉市服务业的必然,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地域的扩展。从土地利用角度来审视城市化现象,可以更综合、更深入地去把握城市化及其本质。本文以大连甘井子区为例,深入研究甘井子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趋向同步扩张,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突出,现行交通用地形成的交通网络体系结构效益低下,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益有待提高。提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方案: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最终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8.
The spatial calculating analysis model is based on GIS overlay. It compartmentalizes the research district land into three spatial parts: unchanged part, converted part and increased part. By this method we can evaluate the numerical model and dynamic degree model for existing calculating changing speed of land-use. Furthermore the paper raises reviving the calculating analysis model of spatia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dynamic changing level of all sorts of land. More concretely speaking, the model is mainly to know the changing area and changing speed (increased or decreased) of different land classifications from the microcosmic angle and to clearly show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patio-temporal law for changing urban lands. We discover why the situation has taken place by combining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alculating analysis model of spatial information can derive more accurate procedure of spatial transference and increase of all kinds of land from the microcosmic angle. By this model and technology, we can make the research of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evolution in land-use be more systematical and deeper. The result will benefit the planning management of urban land-use of developed districts in Chin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9.
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集成SPOT5、TM遥感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城市现状图、城市规划图、历史地图等空间数据建立了一种"面向对象分割"的信息提取方法重建长春1905年、1932年、1954年、1976年、1990年和2004年共6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类信息.利用分形模型、空间集聚模型、空间圈层结构模型分析长春百年来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割"的多源源空间信息集成下的系列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在提高信息提取效率、分类精度以及进一步的空间分析定位精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