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先对国内外梳棉机针布研究应用计算机的发展状况做了概述,之后评述针布配套研究现状,认为:国内在以往针布配套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足:(1)在针布配套中没有考虑到针布使用寿命这个参数;(2)由于选择样本数和搜集资料有限,因而建立的针布配套模型并不能代表当今世界针布配套实际,与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差距;(3)建立针布专家系统所应用软件滞后于当今软件的发展。最后提出了开发针布配套专家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梳棉机针布选配与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梳棉机针布选配和工艺参数的选择问题。通过工艺对比得出,纺C14.6 tex棉纱时针布选配应按照锡林针布稀、盖板针布密的原则进行。在生条定量3.9 g/m、刺辊速度970 r/min、锡林速度403 r/min工艺条件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国内外梳棉机针布研究应用计算机的发展状况做了概述,之后评述针布配套研究现 状,认为:国内在以往针布配套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足:(1)在针布配套中没有考虑到针布使 用寿命这个参数;(2)由于选择样本数和搜集资料有限,因而建立的针布配套模型并不能代表当今世界 针布配套实际,与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差距;(3)建立针布专家系统所应用软件滞后于当今软件的发展。 最后提出了开发针布配套专家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金属针布梳棉机上专门的抄针实验,研究抄针前后不同时刻的棉结粒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金属针布在纯涤纺时仍需要抄针,合理的抄针周期应为每两天一次。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当前新型的锡林针布、道夫针布、刺辊锯条和盖板针布的发展特点,重点介绍了锡林针布的发展,认为锡林针布的发展,起到了带动针布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白鲨针布与格拉夫针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产大白鲨针布与格拉夫针布进行了对比试验,用常规检验方法对大白鲨针布和格拉夫针布所加工的生条和成纱质量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大白鲨针布所加工的生条和成纱质量与格拉夫针布相差不大,大白鲨针布的性价比要好于格拉夫针布。  相似文献   

7.
国产针布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锡林针布、道夫针布、盖板针布、刺辊齿条、固定盖板和分梳板6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梳棉针布的特点,通过对国产针布技术进步和行业现状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国内外针布的差距及国产针布的发展方向,指出:国产针布虽然进步很大,但在先进性、可靠性,尤其是使用寿命方面,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15系列锡林针布已接近极限尺寸;目前我国针布应将提高锡林针布的耐磨性、创新道夫针布齿型设计、加强盖板针布底布对钢针的握持力和钢针耐磨性作为发展重点,并积极开发后整理针布品种。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分梳辊针布规格及其速度配置与转杯纱质量的关系,为工厂分梳辊针布的合理选择、转杯纱低捻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讨光山白鲨针布厂家生产的大白鲨锥齿系列针布在生产细旦莫代尔品种上的应用情况。生产实践对比显示,大白鲨锥齿系列针布与graf针布相比,质量指标基本相当,但要好于国内其它品牌针布的成纱质量。大白鲨锥齿针布优化的齿型设计和特殊表面处理工艺,是其能提高梳理质量、减少纤维损伤、提高成纱质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在TC5-3梳棉机采用大白鲨针布来取代Graf针布生产转杯纱问题。用AFIS单纤维测试系统和条干仪对生条和成纱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产量提高10%基础上,使用大白鲨针布配套所生产的纱线质量完全能满足织造要求。大白鲨针布性价比要优于Graf针布,大白鲨锡林针布采用锥齿化的设计是在产量提高10%以上条件下能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的关键。文章对针布维护与使用也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含陶瓷粒子PET纤维的服装舒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陶瓷粒子的PET纤维絮片保暖服为研究对象,以金属棉保暖服为参比样,从生理学角度,通过对受试者生理参数及主观感觉的测试,评价其热湿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合陶瓷粒子的PET纤维絮片服装具有较好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熔体纺丝、湿法纺丝、干法纺丝的定义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对熔融纺丝工程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根据纺丝过程中温度-时间,纤维直径、速度-时间,结晶度-时间的关系,描述了纤维结构的形成过程,指出纺丝过程中的结晶化是非等温、非稳态条件下的结晶化,并根据Avrami公式导出了纺丝过程中的结晶方程,探索了结晶机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古代服装结构特点的分析,对比东西方服装褶皱的成因,阐述了中国古代服装追求“完整、天成、留褶”的造型倾向,并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古代服装与中国古代文化内涵和社会道德、礼仪等因素的相互联系,归纳出中国古代服装“意在留褶”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4.
红帮的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在中国历史大转型时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服装流派;以其为主力军,揭开了中国服装发展史崭新的一页——中国现代服装史;重视服装文化和科技探索,是中国服装科学研究的开拓者;自筹经费,兴办服装职业教育,是中国服装职业教育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在IBM-PC机上实现各种服装款式的裁剪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方法和原理以及软件框图。并以某特级技师的西服裁剪技术为例,证明本系统能正确的实现其裁剪特色。若将各种服装款式的最佳裁剪技术输入该系统,一般工人就能用它裁剪出最高水平的服装。  相似文献   

16.
以符号学的理论为基础,从符号学的起源入手,对服装发展历史、服装广告的发展过程做历史性的考察,从而用符号学的视角来对服装广告总结性的分析与展望,对我国服装广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唐代背景古装剧,其男装服饰设计基于历史,可为戏服研究所借鉴。文章基于《长安十二时辰》影视、小说及相关文史资料,运用图像学原理,对该剧的影视男装进行探析。研究认为:《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男装设计可圈可点,无论是款式、色彩还是图案甚至服饰搭配都较为严格遵循唐代服饰制度,整体上符合唐代服饰特点;《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部分服饰细节上仍有错误,如李必冠帽的使用上,但瑕不掩瑜;《长安十二时辰》中胡服的设计和使用在颜色和图案乃至穿用人群上都较为灵活,表现了唐代文化的兼容并蓄。  相似文献   

18.
三维服装CAD中关键技术的特征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三维人体测量技术、服装人体建模方法、虚拟服装展示以及三雏服装展成二雏衣片4项关键技术,对其特征和实现方法作了总结和展望,提出基于网络的人体模型的快速生成、基于织物物理特性的虚拟服装的建立和服装一人体的碰撞检测等技术都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