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的光接枝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氮气保护,紫外光照射下,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丙烯酸在HDPE薄膜面的光接枝聚合改性,探讨了光照时间,单体浓度,单体种类溶剂种类等反应对接枝效果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水接触角和染色程度表征接枝效果,水接触角由80°降至34.4°,染色程度增加的99倍。结果表明,表面光接枝改性对薄膜本体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炭黑表面接枝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讨论了自由基接枝、阴离子接枝和阳离子接枝聚合新方法炭黑与聚合物的偶联反应接枝。  相似文献   

3.
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光接枝改性的ESCA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紫外光接枝表面改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研究。PTFE表面在预光照阶段发生C-F键的断裂,产生活性中心;在接枝反应阶段,PTFE表面的C-F键继续受紫外光照射而发生断裂,氟原子脱落,从而接枝上丙烯酸单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RAFT)的方法,在UV辐射下对聚丙烯微孔膜(PPMM)进行功能化改性,制备了PPMM-PAA-PAAm膜,考察了辐射时间、链转移剂浓度对光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辐射时间的延长和转移剂浓度的下降接枝率呈线性上升;加入0.167~0.835 mmol/L三硫代酯(DBTTC)时,随辐射时间的增加接枝率呈线性上升,但是加了DBTTC时相比没加DBTTC时接枝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光接枝LDPE膜的结晶行为和表面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空气气氛中,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单体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光接枝的影响及光接枝LDPE的结晶行为和表面形态。结果表明,与丙烯酰胺单体相比,LDPE接枝丙烯酸的聚合反应速度较快,有效接枝率较高。与未接枝膜相比,光接枝LDPE膜对水的接触角显著降低,亲水性显著增强。光敏剂二苯甲酮(BP)与光敏促进剂N,N-二甲基苯甲酸乙酯(EDAB)的协同作用,有效地促进接枝反应的进行,使LDPE的有效接枝率增加。IR结果表明,LDPE膜表面已接枝了丙烯酸或丙烯酰胺。DSC结果表明,LDPE的光接枝聚合反应主要发生在表面或无定形区。SEM结果表明,随有效接枝率增加,LDPE表面粗糙度增加,进一步证明光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取合物表面。  相似文献   

6.
在聚乙烯薄膜表面丙烯酸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二苯基甲酮(BP)为光敏剂,在聚乙烯薄膜表面进行丙烯酸的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观察到:反应速率与光敏剂二苯基甲酮的浓度成正比;反应活化能为4.18kJ/mol,温度对光接枝反应影响不大;光接枝率随着聚乙烯上氢的活性和聚乙烯结构无序度的增加而增加:关键词:光敏剂;二苯基甲酮;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丙烯酸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含有偶氮基的反应型炭黑的合成。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炭黑用量对苯乙烯在该反应型炭黑表面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化学负载到炭黑表面的偶氮基团,可以实现苯乙烯单体在其表面的接枝聚合。在本实验条件下,表面接枝率最高可达7.8%。  相似文献   

8.
丙烯腈在碳黑表面接枝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e^4和炭黑表面的羟甲基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探讨了丙烯腈在炭黑表面的接枝聚合机理。研究表明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和硝酸的浓度以及离子的用量对该反应有显著的影响。经接枝改性的炭黑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固相接枝聚丙烯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相接枝法制得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用国产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进行了流变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0.
炭黑表面接枝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炭黑表面接枝聚合改性及表征方法,着重介绍自由基接枝、阳离子接枝及阴离子接枝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苯乙烯在纳米氧化锌表面的接枝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表面改性后的表面负载有乙烯基官能团活化的纳米氧化锌与苯乙烯在BPO热引发体系下进行接枝共聚,采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表明苯乙烯成功地接枝到了活化后的纳米氧化锌表面上,当纳米氧化锌的用量为苯乙烯1%~8%(质量分数)时,纳米氧化锌的用量为苯乙烯4%(质量分数)左右时接枝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备了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对马来酸酐和聚丙烯(PP)的二元固相接枝共聚物,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固相接枝改性PP熔体流动行为、熔体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接枝改性PP的熔点和热焓比纯PP的相应值均有所下降;其非牛顿指数n值比纯PP的n值有所增加,说明改性后PP的熔体流动比纯PP偏离非牛顿型流体;其粘流活化能(Eη)比纯PP的Eη有大幅度提高,说明接枝改性后PP的表观粘度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单体接枝聚合对聚合物的表面改性.选取PE为聚合物底材接枝丙烯腈,研究了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反应温度愈高,接枝率愈大,当反应温度达到溶液的沸点时,接枝率急剧增大;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大,接枝率几乎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接枝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溶剂对接枝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当选用(甲醇+水)作为混合溶剂时,接枝率随着水与醇的体积比R(R=V(H2O) / V(CnH2n+1OH))的增加而增加.当选用(乙醇+水)或(异丙醇+水)作为混合溶剂时,水醇体积比R为零(即溶剂为纯乙醇或异丙醇时)接枝率最大,当溶剂中有水参与时,接枝率下降.并利用ATR FTIR分析证明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聚合物薄膜样品表面.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薄膜等离子体接枝丙烯酸类单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几种聚合物薄膜通过等离子体接枝方法接枝丙烯酸类单体的反应规律。详细研究了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接触角、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吸收光谱对接枝样品的表面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Ce4+和炭黑表面的羟甲基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探讨了丙烯腈在炭黑表面的接枝聚合机理.研究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和硝酸的浓度以及铈离子的用量对该反应有显著的影响.经接枝改性的炭黑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引发聚四氟乙烯(PTFE)膜接枝丙烯酸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r气氛等离子体为引发手段对PTFE膜进行表面处理,最终实现了在PTFE膜表面接枝丙烯酸。通过XPS和ATR—FTIR对改性膜进行表面分析,表明在PTFE膜的表面形成一层聚丙烯酸(pAAc)薄膜。实验证实PTFE—g~pAAc膜的表面亲水性及表面稳定性较好,克服了等离子体改性效果不稳定的缺点。本研究拓展了PTFE膜材料在其他各相关领域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混合溶剂对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影响的本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丙烯酸在不同溶剂中的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及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征了接枝样品。实验结果表明溶剂对接枝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当选用醇和水为混合溶剂时,接枝率随着水与醇的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大。利用紫外光谱中出现的红移现象可以解释丙烯酸在不同溶剂中的反应活性以及接枝率的变化规律。红外光谱中C=O伸缩振动吸收峰积分面积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且呈线性关系,证实了丙烯酸单体已接枝到PET表面。  相似文献   

18.
用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表面改性后的表面负载有乙烯基官能团活化的纳米氧化锌与苯乙烯在BPO热引发体系下进行接枝共聚,采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表明苯乙烯成功地接枝到了活化后的纳米氧化锌表面上,当纳米氧化锌的用量为苯乙烯1%~8%(质量分数)时,纳米氧化锌的用量为苯乙烯4%(质量分数)左右时接枝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备了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对马来酸酐和聚丙烯(PP)的二元固相接枝共聚物,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固相接枝改性PP熔体流动行为、熔体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接枝改性PP的熔点和热焓比纯PP的相应值均有所下降;其非牛顿指数n值比纯PP的n值有所增加,说明改性后PP的熔体流动比纯PP偏离非牛顿型流体;其粘流活化能(Eη)比纯PP的Eη有大幅度提高,说明接枝改性后PP的表观粘度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紫外光接枝聚合对聚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利用红外光谱鉴定了接枝产物,接枝率随辐照时间延长而增加,随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增加先上升而后下降;纯水通量随着接枝率增加先上升,当接枝率达到17%左右后,纯水通量随接枝率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