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号是一种具有特殊音色的铜管乐器,它既温和高雅,又嘹亮、明快、充满活力。但圆号在乐队中的作用似乎远胜于独奏地位。正如英国作曲家迈克尔·伯克利(Michael Berkley)所说,圆号是  相似文献   

2.
虽然著名钢琴演奏家RADULUPU尚未到垂垂老矣的人生状态,不过,就演出状况而言,他仿佛如一个早已归隐山林的大师那样,只有在兴趣与灵感忽而进发之际的时候,才出来过把瘾。在外人看来,  相似文献   

3.
霍尔斯特(Gustav Holst)是瑞典裔英国作曲家与小提琴教师,作品具有国际性风格,尤以配器精湛著称于世。1874年9月21日生于切尔滕纳姆,1934年5月25日卒于伦敦。成长于音乐家庭。父亲是管风琴演奏家,母亲是钢琴家。很早就取得管风琴、钢琴和指挥的演出经验。1893年移居伦敦,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先后学钢琴、作曲理论、长号,并从斯坦福学作曲。毕业后在卡尔罗萨歌剧团乐队任长号演奏员。  相似文献   

4.
王彤 《高保真音响》2014,(7):128-128
从2009年开始的“五月音乐节”已经成为了国家大剧,院的一个品牌,世界各地的许多著名乐团、演奏家每年都会聚集于此。今年五月音乐节的特殊之处是以莫扎特音乐为主题,除了音乐厅内的音乐会,大剧院还邀请了多个乐团在北京各地上演了多场公益演出。  相似文献   

5.
6.
广州雨林公司今年推出《最后的华尔兹——木管三重奏》专辑,邀请三位广州交响乐团的演奏家——陈擎(双簧管)、孙迪(单簧管)李娟(长笛、短笛)以三重奏的室r8乐形式,演奏13首中外名曲。  相似文献   

7.
蝶衣 《现代音响技术》2013,(10):111-111
JANINE JANSEN与她的朋友们这个团体有着演绎上的高默契度,或者,他们平时就像朋友们那样彼此亲密无间的合作演出。  相似文献   

8.
杨宁 《高保真音响》2012,(11):122-124
一位有着意大利血统却生长在苏格兰的金发美女,年仅17岁就成为BBC 2004年度青年音乐家得主.被称为“苏格兰最性感的明星”。这个女孩毅然拒绝了模特公司诱人的重金邀请,而尽心致力于改变古典音乐在年轻人心中的刻板形象——她就是尼古拉·贝内黛蒂(Nicola Benedetti)。  相似文献   

9.
对于任何一种乐器而言,无论在任何一个发展时期,作曲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难道不是吗?试想一下,如果离开了作曲家及其妙笔生花的创作,技艺再优秀的演奏家也等于失去了发挥的空间,处在首度创作(作曲家)——二度创作(演奏家)——三度创作(欣赏者)这一音乐诞生、传播程序末端环节的我等乐迷,更是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10.
广州和香港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几乎都会知道叶咏诗。广州交响乐团的乐手和广州乐迷至今对叶咏诗担任音乐总监的时期念念不忘。而2002年叶咏诗离开广交担任香港小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后.也让小交有了极大进步.相比起财力雄厚得多的香港管弦乐团.依然可以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1.
王彤 《高保真音响》2014,(4):126-127
丹尼尔·哈丁的履历颇具传奇色彩.可谓当今古典乐坛新生代指挥家中最亮眼的一位。丹尼尔.哈丁1975年生于英国牛津,童年时代的哈丁在牛津度过.14岁时他坐在小号席上参与演奏了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就此希望将来有一天.自己能站在指挥台上指挥演奏这部作品。17岁时他毛遂自荐成为指挥大师西蒙·拉特尔的助理指挥,19T被克劳迪奥·阿巴多聘请担任自己在柏林爱乐的助理指挥。哈丁首次登台即被英国皇家爱乐协会授予“最佳新人奖”.20岁便登上了柏林爱乐大厅的指挥台,28岁首度指挥维也纳爱乐.29岁成为伦敦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国家大剧院建成之初,伦敦爱乐乐团成为首支造访的国际知名交响乐团。2010年1月.乐团再度登上大剧院的舞台,成为当年北京新年音乐会舞台上最闪亮的“明星”。2011年.乐团刚刚为伦敦奥运会录制7205首各国国歌,这些国歌将在夏季奥运会期间用于开闭幕式和颁奖仪式等.这意味着“伦敦爱乐之声”将会成为全世界听众耳中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在2008年广州新年音乐会和2月14日的情人节音乐会上,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不仅是因为她清丽动人的外表,更因为她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连续两次在广州交响乐团音乐季重量级音乐会中担纲小提琴独奏的角色,而5月17日,她又将再次和广交携手演绎一曲格拉祖诺夫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影视产业和影视制作技术的迅速发展,剪辑的作用越显突出,对剪辑人员的素养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幕后工作人员,剪辑师既需要发挥自身创意又需要符合导演的思路。因此,剪辑师要有较为深厚的艺术素养,以适应节目需求。笔者就文化素养、色彩和音乐使用三个方面,探究提升剪辑师艺术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伯初若父,仲偶似母。兄弟俩在外型上几乎到了无法辨认的地步:剃平头,著布衣,穿草鞋,平和安详地在校园和都市里穿行。伯初为西南交大教授,仲偶是四川大学教授,他们对艺术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和热情。作为教授,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他们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们不得不在重重的荆棘和陷阱之中开辟自己的道路。正是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从容地去展现人类关于爱的主题,并以非凡的才华和过人的精力创作一系列震惊当代的建筑设计与艺术作品,他们的生命之旅也因此生动而富有朝气  相似文献   

16.
生活的艺术     
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么,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生活?而真正的生活又是什么呢?答案可能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在做本期“宽窄巷子一一好好生活,天天巷尚”头条的时候,我脑海里一直出现对生活和艺术的寻问。  相似文献   

17.
董蕊 《电子测试》2013,(3X):223-224
数字艺术是当今时代的发展产物,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如何将数字艺术与中国画进行完美结合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数字艺术的内涵、特点以及与中国画之间联系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为我国艺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奔跑的艺术     
《数码》2007,(12):178-181
一个David Belle,让本来简单的跑步和攀岩扯上了关系,形成了法国目前大肆流行的街头极限运动,而且众人追随,正有风靡全球的趋势,连那最大的N字头运动品牌都要在这上面做文章,我倒要看看Parkour的魅力如何。  相似文献   

19.
百度词条:“蝈蝈是一种昆虫,体形类似蚂蚱,喜食植物的嫩叶,成虫有鸣叫的习惯,繁殖期好斗,因此网络上有许多人网名和论坛名都叫蝈蝈”。而今我们也发现了一只蝈蝈,他不但自身有着超强能力,平日还喜欢组织一些人马在圈内进行激烈的较量,既带动了圈内的气氛,又引导和发掘了一些新的强者。这只神秘的蝈蝈的研究是何许人也?又在哪里混迹,下面就让我们为您一一揭秘……  相似文献   

20.
艺术的东芝     
《新潮电子》2009,(8):62-64
什么是艺术?迄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也有人定义艺术为人类以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经过不断地磨练与探索之后升华而成的技术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