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前,印前系统中都把显示器作为预打样的设备,依靠屏幕显示的色彩来调整图像色彩。因此,色彩管理技术的关键之一就是把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与输出打样或印刷效果调整至相接近的程度。显示器色彩管理规范化的目的是使其显示的图像和最终输出的图像颜色之间尽可能地接近。针对同一颜色在不同显示器之间呈现的色彩差异,  相似文献   

2.
洪亮 《印刷世界》2013,(1):16-19
目前,印前系统中都把显示器作为预打样的设备,依靠屏幕显示的色彩来调整图像色彩。因此,色彩管理技术的关键之一就是把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与输出打样或印刷效果调整至相接近的程度。本文利用艺卓显示器自带的ColorNavigator色彩管理软件和Eye-OnePro分光光度仪对液晶显示器进行屏幕的校正和特性化,并对显示器特性文件的精度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前,印前系统中都把显示器作为预打样的设备,依靠屏幕显示的色彩来调整图像色彩。因此,色彩管理技术的关键之一就是把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与输出打样或印刷效果调整至相接近的程度。近年来,随着LCD(Liquid Crysta Display)技术的不断发展,不论是在颜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色域空间的大小、显示均匀性方面,还是在观看角度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以往针对显示器特性文件质量的研究采用CRT(Cathod Ray Tube)的比较多,本文以LCD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性文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前,印前系统中都把显示器作为预打样的设备,依靠屏幕显示的色彩来调整图像色彩.因此,色彩管理技术的关键之一就是把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与输出打样或印刷效果调整至相接近的程度.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器LCD技术的不断发展,不论是在颜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色域空间的大小、显示均匀性方面,还是在观看角度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本文以LCD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性文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彩色图像复制过程中,越来越追求图像颜色的统一性。而要做到从扫描、显示、输出到印刷的颜色统一性,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的色彩管理,包括:输入设备间的颜色匹配;原稿颜色与显示器颜色之间的匹配;输出设备间的颜色匹配;显示器颜色与印刷品颜色之间的匹配;原稿与印刷品之间的颜色匹配。  相似文献   

6.
目前印前色彩管理的重点在于,使各类制作软件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颜色与打样,印刷品颜色相接近,最终使色彩还原更加准确,因此显示器的校正是最终印刷色彩还原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在ICC色彩管理流程中,特性文件依据ICC特性文件格式标准来构建,用来转换色彩之间的编码,希望依附图像在显示器显示、印刷品和存储为数字文件再现时都能够产生期望的效果。在任何特定的转换方式中,开始颜色编码称为源编码,结果颜色编码称为目标编码。源特性文件定义了从源颜色  相似文献   

8.
韦晓磊 《印刷世界》2005,(10):34-36
目前印前领域使用的是开放性系统,一份原稿可能需要在多台扫描仪上扫描输入,而在一台扫描仪上扫描得到的图像也可能用于多台显示器显示输出。如何在开放性的系统内保证模拟原稿的输入和显示质量,是值得印前工作人员关心的问题。为了使图像在扫描后能正确地再现在显示器上,应该对扫描仪和显示器进行色彩管理,实现扫描仪之间、显示器之间、扫描仪与显示器之间色彩的匹配(图1)。当前通用的是对设备进行基于ICC特性文件的色彩管理方法。本文介绍了扫描仪、显示器色彩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对色彩管理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前印前领域使用的是开放性系统,一份原稿可能需要在多台扫描仪上扫描输入,而在一台扫描仪上扫描得到的图像也可能用于多台显示器显示输出.如何在开放性的系统内保证模拟原稿的输入和显示质量,是值得印前工作人员关心的问题.为了使图像在扫描后能正确地再现在显示器上,应该对扫描仪和显示器进行色彩管理,实现扫描仪之间、显示器之间、扫描仪与显示器之间色彩的匹配(图1).当前通用的是对设备进行基于ICC特性文件的色彩管理方法.本文介绍了扫描仪、显示器色彩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对色彩管理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对显示器进行特性化之前我们需要做显示器的校准工作,校准能够调整设备的参数使其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特征化的过程是用来确定校准后显示设备的色域,并建立RGB设备相关颜色空间与设备无关颜色空间的对应关系。特征化是实施色彩管理的基础,在显示器与显示器之间,或者显示器与打样机(印刷机)之间建立色彩管理之前,必须先获得源设备和目的设备的设备特性文件。  相似文献   

11.
在印刷行业,Photoshop 软件是校正图像色彩的首选工具。下文以 PhotoshopCS2(即9.0版本)为例.谈谈如何充分利用 Photoshop 的功能,调整图像色彩.进行色彩管理。用“颜色设置”加载 ICC 特性文件使用 Photoshop 的“颜色设置”为导入的图像文件加载不同的描述设备输出颜色特性的 ICC 特性文件,即 ICC 设备颜色再现特性文件(简称 ICC 特性文件)。通过该文件可在 Photoshop 软件中显示图像的输出颜色效果,预测采用不同设备,油墨、纸张印刷时,应用不同色彩管理方案产生的颜色效果。ICC 特性文件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显示器的颜色计算和色彩管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分析彩色显示器呈色机制的基础上,推导出调整显示器和计算显示颜色的方法,并根据颜色叠加原理提出了一种对显示器进行色彩管理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印前领域,无论是设计还是排版,显示器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因此,显示器的色彩管理和屏幕软打样技术成为印刷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屏幕软打样技术通过对显示器的色彩校正及色彩管理,使显示器之间显示效果达到一致,同时显示器显示的色彩与印品的颜色再现效果达到一致,从而实现“所见即所得”。屏幕软打样可以减少传统或数字打样的次数,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所需软硬件条件 1.硬件:X-Rite DTP94屏幕校正仪、X-Rite DTP92分光光度计、X-Rite 530密度计、X-RiteDTP41、X-Rite印版测试仪、…  相似文献   

14.
印前质量对整个印刷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要解决印前系统的色彩空间匹配问题.因为如果在图像输出前不进行色彩校正,便很可能出现从显示器上看到的色彩和打印输出的色彩不一致的情况.其中显示器作为连接输入、输出设备的中间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实现色彩管理系统所见即所得的性能.显示器主要分为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两大类,目前普遍使用液晶显示器较多.因此有必要对液晶显示器进行色彩管理,使其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输入的颜色信息,也能准确地预示输出的色彩效果.  相似文献   

15.
显示器打样是自DTP系统出现后逐渐兴起的一种印刷打样方法.显示器打样也叫软打样,就是在显示器上模拟显示最终印刷效果的打样方式.所谓的"软打样"是因为只使用电子文件,而并没有使用纸张、油墨来呈色.使用色彩校正及色彩转换等色彩管理技术,可以实现显示的颜色与最终印刷输出效果的一致.软打样具有可缩短印刷周期、减少重复劳动、削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色彩管理是保证从输入设备到输出设备色彩一致性的重要条件,是印刷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时,同一幅图像的颜色在不同显示器上看起来会不一样.有时,通过桌面打印机打印出的图像颜色与出版物中的印刷图像颜色看起来可能也会不一样。如果印刷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不能不考虑色彩管理。  相似文献   

17.
显示器色彩管理前后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霖  黄岩 《数码印刷》2008,(10):46-48
显示器作为连接输入、输出设备的中间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实现色彩管理系统所见即所得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显示器进行色彩管理,使其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输入的颜色信息,也能准确地预示输出的色彩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各印刷图像处理设备间的色彩特征不同,图像在各设备上的颜色表现也不相同。图像在输入和输出设备间传输,在不同色彩空间进行转换造成图像的颜色信息损失,在软打样和硬打样时,都会引起颜色的不一致。因此,为了保持图像的颜色在不同设备之间输出时的一致性,就要对印前,印刷相关设备以及制作软件进行色彩管理。所谓色彩管理就是指,图像在不同设备传输以及不同色彩模式相互转换中,为了减少图像信息的损失,保持图像颜色一致,使图像颜色能够逼真复制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杨丽  张晖 《今日印刷》2008,(11):23-24
近几年,数码相机应用越来越普遍,数码影像的出现加速了数码输出市场的发展,数码打印已经成为数码影像输出市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保证打印后的照片能够忠实地再现所拍摄的图像,影像的色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再现意图是色彩管理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它是指颜色在不同设备之间转换时所采用的色域映射和色貌变换的方法,直接影响最终的颜色复制结果,因此,选择合适的再现意图才能得到摄影师所希望的颜色复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印前设计中经常会出现这些情况:扫描得到的图像和原稿的颜色不一样,有的甚至相差很大;图像打印出来时,与显示器显示的颜色不同;印刷输出的图像颜色与打样有很大差异;甚至还有同一图像用不同的应用软件打开时颜色不一致的情况。这些给图像的复制带来了很大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