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用慢正电子束配合多普勒湮没能谱测量技术研究N~+离子注入镍样品产生的缺陷。由未注入的样品得到了正电子在镍中的扩散参数E_0=4.6keV。比较两个样品的S参数随入射正电子能量变化的曲线给出了95keV、6.4×10~(17)/cm~2剂量的N~+注入镍样品所产生的缺陷分布;缺陷由表面一直延伸到190nm,浓度最大的区域在27—110nm。这些都与由Trim程序的Monte Carlo模拟计算的结果很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educed 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RAFM)钢的辐照损伤机理,利用慢正电子技术研究了H~+辐照RAFM钢时所产生的空位型缺陷及其对于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H~+能量和剂量分别为100 keV和1×10~(15)cm~(-2)、1×10~(16) cm~(-2)、1×10~(17)cm~(-2)。慢正电子束多普勒展宽测量结果可得,S参数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大,W参数呈现正相反的趋势。样品中主要辐照区域为142~348 nm,此范围内有大量缺陷产生,辐照产生的主要为空位型缺陷,其中多为氢-空位复合体缺陷,辐照缺陷的浓度随着H~+剂量的增大而增加。空位型缺陷的尺寸大小也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有所变化,辐照剂量达到10~(17)cm~(-2)时,S-W曲线斜率发生变化,故辐照缺陷类型发生明显变化,有较大尺寸的缺陷产生。 相似文献
5.
木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于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节约木材、综合利用木材成为重大的技术课题。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等人造板生产是充分和合理利用木材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扩大人造板的应用范围,世界各国又十分重视人造板的表面装饰处理技术。目前,人造板表面装饰处理的主要方式有:油漆装饰、浸演纸贴面、木纹直接印刷装饰、薄木贴面、塑料薄膜贴面、浮雕装饰等。上述这些薄层涂装工艺都存在着一个如何高质量、高效地使涂料或粘结剂固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环氧丙烯酸酯类UV固化光纤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环氧丙烯酸酯类UV固化光纤涂料。改性涂料具有固化迅速、机械性能好、与石英基质有良好的附着力等优点,又具有良好的柔顺性。使用该涂料一次预涂复的光纤具有优良的高低温性能。在预聚物、活性稀释剂和光敏剂等方面讨论了该涂料的改性。. 相似文献
7.
8.
9.
慢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是一种灵敏度高且可以无损探测材料微观缺陷的重要分析方法,束流束团化系统是实现该技术的核心部件,主要用来产生满足寿命测量时间分辨的束团并提供正电子产生的时间信号。本文选用Parmela程序,基于"预聚束器-斩波器"束团化系统,模拟计算了不同束流参数对150 ps(半高宽)束团化结果的影响并与"斩波器-预聚束器"束团化系统的计算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提高束流能量、降低束流能散以及缩小束斑尺寸有利于提高束团化效率。数据显示:当束流能量≥500 eV、能散≤5 eV、束斑≤12 mm,"预聚束-斩波器"束团化系统的正电子利用率≥20%、聚束效率≥85%;且在相同束流参数下,"预聚束器-斩波器"束团化系统的正电子利用率要优于"斩波器-预聚束器"。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利用XPS对环氧丙烯酸酯型光固化涂料被复的石英光纤进行了剖析。结果发现,涂料中官能团类型与光纤的传输损耗存在一定的联系。较多的-O-C=O或-C=O可能会损害光纤的传输性能。涂料与基质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涂料所用的树脂是丙烯酸羟丙酯,聚丙二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反应物。本反应物经某些丙烯酸酯稀释,配制成电子束固化涂料。将此涂料涂布于木材表面,于氮气氛下,以3Mrad的总剂量经电子静电加速器辐照。固化后测得涂膜性能优良,作为木器表面涂料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用12MeV电子束对200A双向晶闸管进行三种不同方式辐照,并对辐照前后双向晶闸管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12MeV电子束辐照可以明显改善双向晶闸管的换向能力,而且根据对品件参数的不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辐射方式,使器件各电学参数达到最佳,为了保证器件能够长期稳定工作,辐照后在200℃下进行2-4h退火。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辐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LLDPE/EVA)共混体系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LLDPE/EPDM)共混体系的溶胶分数(S)与辐照剂量(R)间的关系,发现适用于某些纯聚合物辐射交联规律的Charlesby-Pinner关系式和陈-刘-唐关系式不适用于共混体系。建立了LLDPE/EVA和LLDPE/EPDM共混体系的S与R间的关系:R(S+S~(1/2))=1/q_0u_1+α_0R~(βb)/q_0及β_b=∑PW_iβ_1,用此式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