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实验获得三种不同产地铸造用石英砂的热膨胀性能数据,分析了石英砂原砂和焙烧砂的热膨胀特性,认为焙烧后石英砂的热膨胀能力小于原砂.这一结论为铸造生产中石英砂的再生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几种关于石英砂相变及其热膨胀的观点,结合本厂的生产实际,提出了使用铸造用砂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彭发云 《铸造技术》2004,25(10):785-787
用呋喃树脂石英砂工艺生产牵引电机换向器套筒出现变形、裂纹等铸造缺陷,是由石英砂相变膨胀引起,后用高铬刚玉砂代替石英砂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铸造用砂热膨胀测定仪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铸造用砂热膨胀性测试装置,由加热装置、温控装置、移位检测单元、数据记录与处理单元等组成,可实现铸造用砂随温和等温热膨胀性测试.利用本装置测出河北及内蒙古某著名铸造用砂的热膨胀-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5.
高温焙烧对石英砂加热时的相变与膨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DSC和热膨胀仪对两种石英砂的原砂和焙烧砂在加热过程中的相变和热膨胀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石英砂加热过程中,分别在574℃和790℃附近出现了两个吸热峰,高纯度石英砂焙烧后进行加热时只在569℃出现一个吸热峰。石英砂在加热时相变吸收的热量大于冷却时相变放出的热量,焙烧石英砂相变时需要更多的能量。石英砂的膨胀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焙烧石英砂的膨胀率明显低于新砂。  相似文献   

6.
焙烧石英砂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才元 《铸造技术》2004,25(6):422-423
砂型铸造中,铸件常产生粘砂、砂眼、起皮、脉纹、橘皮、气孔、裂纹、变形等缺陷.上述铸件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与硅砂的固有性能有关.发明专利"低膨胀低发气铸造石英砂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号ZL98110021·X)提供了改变硅砂固有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砂焙烧与改变硅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原砂高温焙烧后可降低硅砂的热膨胀率,排除硅砂高温分解的气体,改变砂粒表面的理化性能。用焙烧砂生产的覆膜砂因此具有低膨胀、低发气及高强度性能。分析了硅砂高温主要性能与常见铸造缺陷的关系,介绍了覆膜砂生产中降低膨胀率的一般方法,报道原砂焙烧的研究过程及实施结果,介绍了原砂焙烧设备,对原砂焙烧有关理论进行了探讨并展望原砂焙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覆膜种砂在激热条件下的膨胀值,并与相同条件下普通覆膜硅砂的膨胀值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两种覆膜砂的激热膨胀值差异较大。理论分析说明,覆膜砂的激热膨胀不仅受原砂种类的影响,而且还受粘结剂及其它附加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等离子体对铸造用石英砂进行高温焙烧,并对焙烧样品的铸造特性如耗酸值、发气量、角形系数、耐火度、型砂强度等进行了检测.与天然气焙烧的石英砂相比,等离子体高温焙烧大大提高了石英砂作为铸造型砂的性能,耗酸值降低,发气量减少,角形系数降低,抗弯强度提高等,特别是等离子体焙烧使石英砂的耐火度高于1 790℃,超出了标准检测极限.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镁橄榄石砂(粉)制造熔模铸造型壳的工艺研究,与石英砂(粉)型壳比较的结果表明,镁橄榄石砂(粉)型壳有较高的常温和高温强度,较低的残留强度、热膨胀率和热变形率,得到的铸件质量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DIL805A/D膨胀仪上对不同加热速度下20MnSi螺纹钢的奥氏体化温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加热速度显著影响20MnSi钢的奥氏体形成起始温度Ac1和结束温度Ac3;随加热速度增大,奥氏体转变温度升高,而其转变温度区间有变窄的趋势,奥氏体形成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2.
泰勒一阶或二阶级数展开是NURBS曲线迭代插补的常用方法,该方法会导致弦长误差进而产生速度波动。NURBS曲线插补速度控制的难点在于曲线与参数u无精确的解析关系,为完成速度规划,需要以准确的速度控制为基础。提出在二阶泰勒展开法的基础上通过界定搜索领域并采用最小偏差法来精确求取插补点参数的改进方法,实现精确的速度控制,为加减速控制提供速度控制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速度误差的均方差减小一半,速度控制精度提升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 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EH460船板钢进行1050 ℃下变形30%和850 ℃下变形30%的双道次压缩试验。绘制了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过程中钢的膨胀曲线,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冷速下试样的室温组织。结合膨胀法与金相法,利用 Origin 8.0软件绘制了船板钢的动态 CCT 曲线。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1~3 ℃/s 时,所得室温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速大于5 ℃/s 时,出现粒状贝氏体组织,随着冷速的增加贝氏体逐渐增多,铁素体与珠光体逐渐减少;当冷速为10~15 ℃/s 时,珠光体消失,组织为铁素体与粒状贝氏体;随着冷速进一步增到 20~50 ℃/s 时不再发生铁素体相变,仅为粒状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膨胀法测定了PCrNi3MoV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采用切线法获得了其相转变点,用Origin软件绘制PCrNi3MoV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PCrNi3MoV钢的临界点:Ac1和Ac3分别为720℃和850℃;Ms和Mf分别为300℃和160℃。对于过冷奥氏体,当冷却速度较慢时,如0.05~0.07℃/s时主要发生铁素体、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而冷却速度中等时,如0.1~1℃/s时发生贝氏体和大量马氏体转变;当冷却速度较大时,如50℃/s时只发生马氏体转变。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维氏硬度从500 HV迅速增加,当冷速大于1℃/s以后趋于平稳并达到800 HV。  相似文献   

15.
陈杨  樊新民 《金属热处理》2005,30(10):50-52
运用智能检测技术开发了智能化热膨胀检测系统,系统由加热炉、冷却部分、微型计算机检测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组成,运用C++Builde和VisualBasic语言设计开发了应用软件。该系统能够测量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金属材料的临界点及CCT曲线。应用该系统测定的40CrNiMo钢的CCT曲线表明系统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The model-based Taylor series expansion error compensation (TSEEC) method has been shown to be capable of eliminating contour errors in biaxial CNC machines. However, i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only linear and circular contours. In this paper, an extension of TSEEC, a generalized TSEEC or GTSEEC, is proposed which is capable of compensating for the contour errors of arbitrary two-dimensional contours. A new real-time algorithm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contour error so that GTSEEC can be applied even in cases where the function of the contour is unknown.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linear, circular and parabolic contours are presented which show that, with perfect knowledge of the axial dynamics, GTSEEC can perfectly eliminate the contour errors for any contour, even when there is significant mismatch in the axes' dynamics. Experiments on a small two-axis computer-controlled machine indic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better performance of GTSEEC in reducing contour errors for free-form contour following tasks when compared with two other leading approaches, the zero phase error tracking control (ZPETC) and cross-coupled control (CCC).  相似文献   

17.
利用DIL805A热膨胀仪记录了铸态GCr15钢在不同的加热速率下(0.5、3、5、30、100 ℃/s)的线膨胀量,获得了不同加热速率下的热膨胀曲线和奥氏体体积转变分数曲线,研究了加热速率对奥氏体化的影响。采用高温光学显微镜对该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转变过程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表明:GC15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转变可分为3个阶段:在760~790 ℃为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Fe, Cr)3CII向奥氏体中的溶解和奥氏体的成分均匀化温度分别为790~890 ℃及890 ℃以上。并且随着加热速率提高,相变临界温度提高,相变速率提高。在连续加热过程中,铸态GCr15钢的奥氏体转变是一个形核和长大交替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苏轶  王之昌 《金属学报》1995,31(18):255-261
提出二元系热力学性质的Margules展开式,Redlich-Kister展开式和Lgendre展开式的改进形式。该式具有收敛性强和系数间不相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延长转炉炉壳的寿命,降低耐火材料的消耗,进行炉体热膨胀应力的精确计算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有限元为手段,采用ANSYS软件包,利用单元生死来描述膨胀缝的尺寸和位置,对炉体进行了热膨胀应力计算,此计算是炉体热膨胀应力定量化研究的新探索,对炉体热强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电催化活性和耐腐蚀性能的Ti/Pb-WC-PANI复合材料,用作锌电积过程中的电极材料,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方法在Ti基上采用脉冲电沉积法,以纯铅作为打底层,再沉积Pb-WC-PANI。通过对脉冲Pb-WC-PANI复合镀层、直流Pb-WC-PANI复合镀层、铅银合金以及纯铅的稳态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的对比分析,研究其析氧电催化活性,利用塔菲尔曲线研究其腐蚀性能。结果在电流密度2 A/dm~2,正向导通时间0.3 ms,周期1.5 ms,工作时间200 ms,磁力搅拌,25℃施镀1.5 h的工艺条件下制备铅底层,再在脉冲平均电流密度2 A/dm~2,脉宽0.3~0.5 ms,脉冲周期1.5 ms,25℃沉积1 h的工艺条件下镀Pb-WC-PANI,得到Ti/Pb-WC-PANI复合材料。其开始析氧电位最低,在1.7 V左右,伏安电荷q~*=0.54 C/cm~2,腐蚀电位E_(corr)=-0.530 V(vs.SCE),腐蚀电流密度J_(corr)=6.90×10~(-4) A/cm~2。结论脉冲镀Pb-WC-PANI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析氧电位,其伏安电荷最大,并且反应阻抗较低,表面的电催化活性最好。同时,其腐蚀电位最高,腐蚀电流密度最低,耐腐蚀性能最好,在锌电积模拟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