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珍惜粮食     
<正>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非常不注意节约粮食。我每天吃饭都剩下许多白花花的米饭在桌子上,在碗里。过不了几天,我剩下的米饭居然差不多有一碗那么多。妈妈看见我这样浪费粮食,决定在星期天带我去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到了星期天,我正要去拉车去田野时,妈妈说:  相似文献   

2.
骆洋 《四川烹饪》2003,(10):20-20
杏仁豆腐是一种传统食品,它既可单独成小吃,又可作为筵席的甜菜。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杏仁豆腐,但是制作方法却不尽相同。笔者在此就把三种不同的杏仁豆腐介绍给大家,供比较和选择。华北地区杏仁豆腐的制法原料:甜杏仁30克白糖500克冻粉15克鲜牛奶适量京糕丁[注]、蜜桂花各少许制法:1.甜杏仁洗净,用开水泡透后去皮,再用搅拌器磨成浆状,然后用纱布滤去料渣,即得杏仁汁;冻粉放入碗中,加入适量清水,上笼蒸化后取出,再用纱布滤去杂质,即得冻粉液。2.净锅上火,倒入杏仁汁和冻粉液,放入白糖和鲜牛奶,烧沸搅匀后,起锅盛入一方形盘内晾凉,再放入冰箱内…  相似文献   

3.
闲话风味     
几年前,我去昆明出差,朋友盛情邀我品尝云南风味小吃过桥米线。车停在一所很平常的饭店前,朋友说,这家是正宗货。这是一处门市不大的平房,里面已座无虚席,等了好一阵子才有了座位。稍后,服务员端来一碗鸡汤,一碗米线,一碗蔬菜配料。朋友告诉我吃法,并讲了这小吃的来历。我试着品尝一口,呀!那又鲜又香的味道立刻充溢七窍,想不到这简单的几样东西竟能卖几元钱。从此,一想起过桥米线那独特的味道,就难免垂涎。  相似文献   

4.
我从小身体就很差.伤风感冒是经常的事。因为家境不好.母亲拿不出钱送我去医院治病。每到这时,母亲就会说:“看来还得用老法子。”我知道.母亲所谓的老法子.就是给我做上几碗面片汤。吃上几碗母亲做的面片汤.发过了汗.病就会好一大半。  相似文献   

5.
洛阳的汤     
坛坛 《饮食科学》2006,(9):47-47
又是周末,明天早上不用赶着上班。可临睡前,我依然将闹钟定到六点半,惦记着起早到街口的汤馆去喝一碗牛肉汤。睡着之前,我似乎听到了肚子在咕咕叫。  相似文献   

6.
捞饭     
张正 《饮食科学》2013,(12):35-35
小时候,每天早上若能吃上捞饭,那算是很不错的待遇了。我们乡下,谁家孩子气色好,长得结实,熟悉的人就会问上一句:“你妈天天捞饭给你吃的?”大锅煮稀饭,锅潜了,焖一会儿,米“花”得差不多了,用勺子兜底轻轻捞起沉在下面的米粒,滗去汤,倒在碗里,碗里差不多满了,把勺子扣在碗上,碗倾斜,把汤滗干净,这就是捞饭。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饮食上,我是很注意卫生的,尤其是夏秋季节,格外小心,凡是剩下的饭菜一定放入冰箱,吃时再加热。谁知讲究卫生的我,却发生了食物中毒。 一天中午下班叫家,因妻子下乡去了,我便煮碗面条,将昨晚剩下的大半碗青菜从冰箱里拿出来加热后吃了。没想到正在午睡时被阵阵肚子痛给疼醒了!我从  相似文献   

8.
蹄花飘香     
周云 《四川烹饪》2009,(8):53-53
多少个晚霞飘散的黄昏,饥肠辘辘之时,我会漫步去梨园小区食街的“胖嫂蹄花汤”餐馆,先喊来一碗蹄花,再叫上半碟泡菜及一两碗干饭,等吃饱了心头也踏实了,随后便晃悠悠地回家。  相似文献   

9.
蓝翔 《四川烹饪》2002,(12):19-19
在釜山福泉山博物馆展出古筷、瓷器、佛像、书画等藏品后,我忙里偷闲前往汉城观光。参鸡汤下飞机已是一点多钟了,导游猜我们一行人恐已是饥肠辘辘,便马上送我们去吃午饭。一路上,导游只简单介绍了一下汉江两岸的风光,并没有对大家说要去吃什么?进了餐馆,韩国小姐很快就给我们每人端来了一大碗汤。韩国碗和中国的不同,口虽不大但却较深,低头一瞧,哇。只见碗中放了一只整鸡。我可从没有一顿吃过一只整鸡。翻译见我面有难色,便告诉我不对胃口可换其他面点。我扫了一眼同伴,见他们个个都在开怀大吃,于是我也下决心来了个敞开吃。其…  相似文献   

10.
朋友苏苏,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去过西安,他告诉我,要想用嘴品出西安的味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来一碗羊肉泡馍。所以苏苏和我这次一到西安,就决定找街上的羊肉泡馍。  相似文献   

11.
善待生命     
星期天早上,我到锦华早市去买菜,为了驱寒便到路边小吃摊上要了一碗热豆腐脑吃了起来。这时,旁边走过来一对老人,他们的衣服极为普通,然而整洁、干净,年纪约七十上下。老太太的腿脚似乎不大方便,被同行的老爷子搀扶着,胳膊上却挎着一个有些碎草的柳条筐,像是卖完了鸡蛋,正要回家。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和老公去饭店进餐,席间有一小碗水果羹,尤其令我难忘。只见透明的雕花玻璃小碗中,盛放着白玉般透彻的羹汁,羹汁里游移着各种水果珠或水果丁。入口后顿感绵滑、清凉,甘甜,果香四溢。回到家,我便开始操练,循着饭店里那碗水果羹的感觉,依样画瓢,自己动手做一碗水果羹。  相似文献   

13.
九斗碗,也称九大碗,我国不少地方民间都有此称呼。九斗碗的叫法是旧时依据筵席所上莱品的数目而来的,与之类似的还有肉八碗、七星剑之类。笔者春节期间回了趟川东渠县老家,恰逢大舅七十大寿,于是又吃了一回乡土味浓的九斗碗。出于对家乡饮食的热爱,此次我特意对家乡的“九斗碗”进行了一番深入了解,再加上自己儿时吃九斗碗的一些片段回忆,拉拉杂杂写下了此文。  相似文献   

14.
多宝蛋羹     
《中外食品工业》2006,(6):13-13
爸爸有爸爸的康宁碗, 妈妈有妈妈的康宁碗, 看,这是我自己的康宁碗, 一点也不重,我端着可稳了。 闻一闻,香不香? 里面盛的可是妈妈特别给我做的蛋羹哦!  相似文献   

15.
常见的米粉有炒粉和煮粉,很少听说有什么糊汤米粉。而我吃湖汤米粉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那是某一年的秋天,我到武汉出差,办完事后赶到车站准备乘车返回。看着离发车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就想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再说。车站周围热闹非凡,各种卖小吃的摊子到处都是,锅碗声、叫卖声此起彼伏。为了节省时间,我找了一个就近的摊子坐了下来。只见摊子的招牌上写着:“糊汤米粉,2.50元一碗。”平日在我工作的小县城里,小吃摊上也有米粉卖,但这糊汤米粉却从未见过。于是我出干好奇就要了一碗。吃完以后觉得味道还不错,确实与其它米粉有…  相似文献   

16.
美食三题     
蛋炒饭 朋友中都知道我爱吃蛋炒饭,每去相熟的地方,不妨麻烦的时候,都特请照顾做上一盘或一碗。有时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只要有蒸好的米饭,便用鸡蛋一炒,即使没有别的什么菜,我也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7.
我爱吃豆花,而且是从小就爱吃,这可能缘于妈妈的喜爱吧。那时,我们家离一间豆腐店不远。每天下班后,妈妈总是拿着一个大瓷盆到豆腐店去买上三毛钱的豆花回家。那是物质十分匮乏、买什么都得凭票的年代,但豆腐、豆花却不凭票,而且三毛钱的豆花足足有大半盆呢。这对有四个孩子正在“吃长饭”的家庭来说,豆花就是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的好菜。因此,母亲总是在下班后的第一时间买回这适合我们“家情”的“尤物”。豆花端回家后,母亲总是先让我喝上一碗“窖水”(据说这窖水有清热的功效),随后才给我舀来一碗白嫩嫩、热乎乎的豆花,这豆…  相似文献   

18.
白饭香     
周末,我领着儿子去母亲家聚餐,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老太端一碗白米饭,佐以腐乳两块,双手捧着吃,我们才尝了几道菜,老太手中瓷碗已空。"菜,老太夹菜!"儿子在一边关切地喊,老太笑着接过碗,对重孙说:"你吃,老太吃不消了。"我握着老太枯如树皮的手,抚着她干瘦的背,感到时光像一把刀,在她容颜上刻画下岁月的沧桑。  相似文献   

19.
喝大麦糁儿     
饥饿年代,若天天能喝上大麦糁儿,就算是很幸运的了。 改革开放后,大麦糁儿一度时期告别了咱家的餐桌,可有年夏天,我去乡下的一位亲戚家,当他给我端上一碗大麦糁儿粥,品尝后一种新鲜的味觉,那是当年从未有过的。于是,我向这位亲戚要了几斤大麦糁儿带回家中,准备熬给妻与女儿喝。  相似文献   

20.
谢小刚 《四川烹饪》2009,(11):30-31
不久前,我去了一趟盐城东台,见识了许多当地的特色美食。有一天,东台电影院对面的“留香饭店”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留香饭店”的店面虽不怎么起眼,但早上却食客盈门,一些没位子坐的顾客只能或蹲或站立地端着一碗面条吃,这究竟是一种什么面呢?一问才知,原来这家店卖的是吓油面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