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宁省水稻灌溉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俏俏 《东北水利水电》2013,31(5):55-56,72
水稻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在辽宁省内种植较为普遍,根据地形地势、河流水势、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及灌区分布情况,辽宁省共划分为9个水稻灌溉分区。每个分区选择1~2个代表站,根据代表站的试验资料,包括育苗期用水、泡田、水层深度、生育期起止时间、田间渗漏等,分析计算各站的净灌溉定额,从而反映所在分区的水稻净灌溉定额水平,以满足水资源平衡分析及灌区改造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吉林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方法、要求,阐述了编制流程中定额调整方法,并以2000年作为调查现状年,对全省的4个分区进行了灌溉用水量平衡分析后,舍出了吉林省分区灌溉用水定额。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灌溉用水定额按照不同分区、作物种类和不同降水频率编制.降水频率为50%的灌溉定额采用典型调研的方式编制:以调查典型县现状灌溉用水定额为基础,以山西省农业供水量为控制条件,采取全省平衡,并结合多年灌溉试验成果,制定了全省4个分区、14种主要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降水频率为75%的灌溉用水定额是在50%频率年的基础上,参照不同频率年降水量差值计算得出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然地理及农业发展特点,分析了影响四川灌溉用水定额的因素及处理方法。结合四川省各地的地貌、气候、作物种植及水资源等差异将全省划分为5个区.采用典型调查方法确定了灌溉用水基准定额.并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灌溉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和调节系数,重新修订了四川农业灌溉用水定额。  相似文献   

5.
根据浙江省的自然地理及农业灌溉用水的特点,对全省按6个区域进行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对浙江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区域划分、编制方法及编制依据等作了介绍.对该定额编制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双季水稻和单季水稻的灌溉用水定额由于直接利用试验站资料进行编制,因此其用水定额是合理而可靠的;经济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由于采用以理论分析为主,并用实际观测值进行验证.因此其用水定额也是合理而可靠的;作物实际需水量由于采用彭曼一蒙特斯方法进行估算,并经浙江省的实例验证,其定额也较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6.
从2006—2008年中选择接近平水偏枯的2008年为调查基准年,对山西省4个区域19个典型县(区)的农业用水情况进行调研和资料分析,编制了全省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牲畜用水定额、渔业用水定额,并制定了晋北、晋中、晋东南、晋南4个分区的农业用水定额。经与有关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表明:各分区的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的灌溉用水定额调整幅度都不大,说明本次典型县现场调查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旱作物播前灌溉制度及灌水定额拟订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同涛  徐峰  王浩  梅梅 《治淮》2006,(1):36-37
灌溉制度是否合理,能否反映出实际灌溉中的一些情况,关系到在灌溉制度基础上计算出的农作物灌溉定额的合理性。目前,农业用水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农业灌溉需水预测成果合理与否,对整个水资源合理配置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农田灌溉用水,农田灌溉用水量一般要占到农业灌溉总用水量的90%以上,这样,合理计算农田灌溉用水量(定额)对农业灌溉用水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一、目前旱作物播前灌溉制度及灌水定额拟订方法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须的土壤含水量或储…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辽宁省水稻生产用水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水稻需水特性和影响因子,采用典型调查法、灌溉试验法和彭曼法相结合的方法,分区、分降水频率研究制定了辽宁省水稻灌溉用水基本定额,为辽宁省水资源配置、灌溉规划设计、修订辽宁省地方标准《行业用水定额》及落实国家用水效率红线和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提供技术支撑,为推进辽宁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为国内其它地区研究制定水稻用水基本定额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西为农业大省,农田灌溉用水占全省用水总量比重较大,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农田灌溉的需水量,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尤为重要。在分析江西省水资源状况及农田灌溉用水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省农田灌溉面积的发展预测及灌溉净定额的分析计算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合理确定,采用定额法分别对全省2020,2030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农田灌溉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预测结果满足江西省农业规划的需求,为研究制定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加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按照水利部下发的《编制灌溉用水定额细则》要求,在调查典型县现有灌溉条件下灌溉用水量的基础上,编制了全省6个分区7种主要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文中介绍了编制结果,并进行了结果的评价和现状灌溉缺水程度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和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所经历的4个阶段及形成的定额成果分类,统计分析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编制、修订和应用现状,针对灌溉用水定额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各地考核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灌溉用水定额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并选取了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动态聚类分析的聚类要素。以云南省为例,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按照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要求,将云南省分为6个类型区,用于指导云南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把握新时期农业灌溉发展面临国家扶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气候变化导致热区扩大等机遇发展高原农业,针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立体地形和气候差异、工农业生产与河道生态争水等问题,通过对云南省各水资源四级区套县的高原农业灌溉现状调查分析,研究了云南省农业高效节水减排与生态节水型灌区工程布局、分区农业灌溉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灌溉定额的分区管理、农业节水管养机制建设等重点领域。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云南省四大板块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考虑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地区间的协调性的基础上,就珠江流域(片)内的渠系利用系数、回归系数、灌溉定额、农村人口、牲畜用水定额、以及城镇生活用水定额分省(自治区)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其结果可作为流域(片)内各省(自治区)在进行需水预测参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在分析晋南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程度的基础上,研究拟订了该区冬小麦节水高产灌溉制度,即生育期内浇返青、孕穗、灌浆三次关键水,灌溉定额1800m^3/hm^2,灌水定额600m^3/hm^2左右,就可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结合晋南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缺水对产量的影响分析及我国北方各地对冬小麦最佳灌水时间的研究成果,对晋南冬小麦的最佳灌水时间进行了分析论证。具体实施节水灌溉制度时,根据晋南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适宜多砾石砂土浅埋式滴灌苜蓿的灌溉制度, 试验设定 5 种灌水定额( 22. 5、 30.0、 37.5、 45.0 和 52.5 mm) 并以地面灌为对照组( CK) , 研究灌水定额对浅埋式滴灌苜蓿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灌水定额下各茬苜蓿的耗水强度为第 2 茬> 第 1 茬> 第 3 茬, 且均在孕蕾期达到峰值。各茬苜蓿的总耗水量表现为第 2 茬> 第 3 茬> 第 1 茬, 且耗水量分别在分枝期、初花期及孕蕾期最高。灌水定额大于 45.0 mm 时, 耗水强度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与地面灌( CK) 相近。45.0 mm 灌水定额与地面灌( CK) 间的耗水量差异不显著( P < 0.05) 。高灌水定 额( 45.0、52.5 mm) 与地面灌( CK) 之间的总耗水量、总产量以及总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 与低灌水定额( 22.5、 30.0、37.5 mm) 差异显著( P < 0.05) , 且各茬苜蓿此三项指标的差异性一致。总产量与总水分利用效率在灌水定额 为 45.0 mm 处达到最大, 与地面灌( CK) 相比分别增加了 9.05% 、14.54% 。选用 45.0 mm 灌水定额和 54.0 mm 灌溉定额作为多砾石砂土浅埋式滴灌苜蓿灌溉制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宁夏扬黄灌区玉米限额补充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宁夏中部干旱补灌区限额供水的特点,集成覆盖保墒技术、大田微集水技术、限额补充灌溉技术,开展玉米限额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作物需水关键期、限额灌溉技术、土壤含水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出宁夏中部干旱区适宜的玉米限额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紧缺已是影响河北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学习国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总结节水灌溉事业的经验,对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阿克苏河流域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随着塔里木河流域限额用水制度的不断完善,农业灌溉用水正面临着资源型缺水。因此,提高流域各灌区用水效率将是未来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