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亮 《广州建筑》2007,35(5):8-12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历史发展特点及高等教育历程并结合同济大学自身历史,将同济大学1907至2007年的百年历程划分为1949年前,1949年到1976年,1976年至2007年三个阶段进行研究,探究同济校园建筑的发展过程,从而为大学校园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胡红林  郑权泽 《山西建筑》2007,33(35):42-43
提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与理性主义相伴随的非理性成分存在的必然性和意义,并通过对柯布的昌第加尔议会大厦作品的解读进行例证,从而推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倪昕 《山西建筑》2008,34(4):45-46
对柯林.罗在《拼贴城市》一书中包含的乌托邦思想进行了分析,从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如何把乌托邦作为现代建筑中缺失的目的性进而在文中的论述中体现出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提高人们对乌托邦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拼贴城市     
《国外城市规划》2005,(6):89-91
《拼贴城市》是一部对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进行哲学式批判的著作。在书中所及的时代,工业化国家正在经历着”现代城市”的煎熬,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试图找回失去了的世界。《拼贴城市》引入”拼贴城市”(Collage City)这样一种城市设计方法,试图把割断的历史重新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5.
刘刊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12,(6):144-147
有着悠久历史的米兰三年展对世界范围认识设计和建筑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012年米兰三年展“从研究到设计——同济建筑师展”,邀请包括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在内的27位建筑师及其团队的50个建成作品参展,从不同视角描绘了当代中国建筑的真实相貌。因为参展建筑师全都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或者在同济大学任教,使这次展览成为西方了解同济实践的重要展览事件。从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开始,同济学派对现代建筑理性精神的执着坚持,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发展富有特色的重要一支。  相似文献   

6.
建筑的非理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匀飞 《山西建筑》2007,33(5):25-26
以拉莫斯馆为例分析了西扎的内在设计逻辑,论述了理性与非理性成分在建筑中的不同体现,探讨了两者在建筑创作中的出发点、结果和关系,最后指出非理性成分是建筑师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伊东丰雄设计的松本市民艺术馆的分析,探讨了建筑设计中对基地条件、设计环境、设计任务等的理性分析与解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非理性的设计创造.最终实现了既契合设计条件、合理满足功能要求,又创作出独具特色、充满艺术气质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8.
李久芳 《山西建筑》2012,(23):16-17
通过对重庆大学学生活动中心设计"前因后果"的分析,揭示了建筑创作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思想之间对峙与融合的互补互动关系,即建筑创作可以认为是在基地条件、环境和设计目标等既定条件下的理性求解,并融入非理性思想的艺术性创造。  相似文献   

9.
同济报道     
, 《时代建筑》2012,(5):155-155
米兰三年展馆举办“从研究到设计——同济建筑师展” 意大利时间2012年9月4日,米兰三年展馆举办“从研究到设计——同济建筑师展”开幕展。本次建筑展受米兰三年展主席科劳迪奥·德·阿伯蒂斯和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安杰罗·布加迪教授邀请,同济大学郑耐龄院士推荐,  相似文献   

10.
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当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院系合并形成的同济大学建筑系荟萃了集设计师、教育家和学者为一身的众多大师,以其学术思想、教育理念和创作风格形成了多元化学派。他们创建集大成的现代建筑学科体系,坚持现代建筑理性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倡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该学派既有共同的目标,又有着深厚的师承关系,包含迄今从第一代至第五代的建筑师和教育家,是群峰耸立的高原。通过创建批判性的现代建筑思想和理论,建构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体系,倡导批判性和实验性的建筑实践,以全球视野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同济学派”对中国城市建设和建成环境学科的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规划中的校园空间建构问题,分别从校园总体空间体系和校园空间的深层属性两方面,提出嘉定校区校园空间建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雪峰 《山西建筑》2008,34(11):41-42
指出在建筑创作之初,建筑师总是在理性和情感之间抉择。论述了理性与情感各自的内涵,以及两者彼此制约、彼此关联直至合二为一的具体途径和由此带来的总体效果,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建筑的理性与非理性。  相似文献   

13.
唐杨涛  操红 《山西建筑》2011,37(22):21-22
通过对阿尔贝托.坎波.巴埃萨三个作品的解读,揭示了其作品中理性的思考、精确的控制、清晰的建构逻辑以及所赋予的精神内涵,阐明了理性与非理性在其作品中达到完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在立足于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积极关注发展超过半个世纪以上的老校区建设状况.面对老校区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的忽视和急功近利的拓展,阐释老校区在发展过程中应更多地通过完善自身的空间构成、物质实体的拼贴建构,使老校区在一种弹性有序的环境背景中健康发展,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谐共生于老校区的肌体之中.指明老校区应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寻找适合的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施微娜 《山西建筑》2007,33(35):34-35
从哲学原理出发,指出理性与非理性是建筑中的矛盾双方,两者此消彼长,共同存在,试图阐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定义,对圆厅别墅的非理性因素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建筑的理性与非理性。  相似文献   

16.
The industry's attempt to rationaliz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examined. Two schools of thought are identified. While the determinist school of thought envisages a belief that every construction element can be quantified and accounted for in writing, the indeterminist school, on the other hand, suggests otherwise. The socio-political effects on quality 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safeguards taken by both the contractor and the employer are investigated. Emphasis is then directed towards workmanship and the relevance of Quality Assurance as a management process for achieving quality standard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a field study from six building sites in the West Midlands, England are presented to highlight the salie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respon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construction quality.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tend to mirror the existence of both the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approaches to qua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industry needs to recognize this phenomenon in its attempt to institutionalize any procedure to both achieve and maintain quality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7.
汪伟国 《山西建筑》2012,38(19):220-221
简要阐述了校园景观设计的根本目标,说明了校园空间环境的本质意义,以某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现代化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的趋势,指出回归自然,延续文脉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蔡峰 《山西建筑》2012,38(29):39-40
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景观设计不应该是普通的校园环境,应该加强其科普性、专题性、实践性,充分挖掘校园的历史人文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优势,以南京浦口行知基地为例,具体阐述了实践基地的景观设计方法,通过多种元素的综合利用,建设出了有独特的、鲜明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