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志刚  王志伟 《化工学报》2007,58(8):2125-2132
基于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化学物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及迁移物在食品内的不稳定性。结果表明,扩散系数DP决定了迁移的动力学过程,分配系数KP,F表征平衡时化学物在包装材料和食品内的浓度比值,平衡时食品内的化学物浓度随化学物在包装材料内的初始浓度Cin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多层复合包装,阻隔层可显著减缓污染物层内化学物向食品的迁移,从而达到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阻隔层厚度LR影响阻隔功效。化学迁移物在食品内存在不稳定现象,这将导致实验结果低估其向食品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游琴 《广东化工》2013,40(10):20-21,26
本论文在迁移理论和迁移模型基础上,利用现代分析测定仪器和实验模拟手段,在现有实验条件下,真实模拟食品包装材料中的迁移过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聚合物PS材料中苯乙烯提取物的迁移情况及影响迁移的因素。对由迁移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塑料科技》2019,(12):131-136
针对塑料食品包装中罗丹明B迁移量的分析,本文首先建立了水、4%(体积分数)乙酸、20%(体积分数)乙醇和5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以及橄榄油五种食品模拟物中罗丹明B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分析方法。四种水性食品模拟物中,罗丹明B含量在0.001~0.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橄榄油中,罗丹明B含量在0.005~0.200 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添加试验结果表明方法回收率较高,相对标准偏差较低,准确度和稳定性较好。验证后的方法运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在50个市售塑料食品包装中,3个包装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迁移试验数据表明,罗丹明B迁移量在0.002~0.023 mg/kg之间。  相似文献   

4.
总迁移量和特定迁移量是评判接触食品塑料材料卫生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综述了我国与欧盟在食品包装塑料材料的总迁移量和特定迁移量测量方法以及标准上的区别,并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孙岩  王振华  杜悦  崔洁  高昂 《塑料科技》2014,(7):110-113
建立了一种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增塑剂迁移量的检测方法。以正己烷为萃取溶剂对食品包装材料模拟液中17种PAEs进行提取,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7种PAEs的分离较好,方法检出限为0.14~0.30 mg/kg,线性范围0.5~8.0 mg/L,相关系数大于0.9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4.8%,回收率为95.0%~116.0%。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同时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17种PAEs类增塑剂的迁移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究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PE材质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脂类(PAEs)的迁移量。选用4%乙酸体系和4%乙醇体系对试样进行前处理,用正己烷进行液液超声萃取,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完成标准曲线的绘制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显示,各标准曲线均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在0.002~0.012mg·dm-2范围内,加标回收率为91.2%~113%,精密度(RSD%)在0.9%~4.1%之间。该方法检出限较低、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操作简便,可应用于PE等塑料材质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迁移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7.
郭海倩  吴晓红  李晨  王芳  刘曙 《中国塑料》2019,33(6):106-111
对食品包装材料迁移物的风险评估是控制包装材料中迁移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的有效手段,其中暴露评估是风险评估中的关键步骤,暴露评估方法包括确定性评估和概率评估。本文针对不同暴露评估方法(包括欧盟传统确定性评估方法、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方法以及改进的确定性评估方法),进行介绍和比较,引入分层思想,选择合适的暴露评估方法。优先选择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的确定性评估方法,当确定性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无法准确判断暴露的情况,则进一步选择概率评估法进行评估。概率评估法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结果,同时概率评估法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并建立模型。  相似文献   

8.
食品包装材料迁移试验方法和食品模拟物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化学成份向食品的迁移试验方法、食品模拟物选择和包括食品安全法规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国外塑料》2009,27(11):76-76
11月初,继加拿大、美国宣布禁止在食品包装及接触材料中使用双酚A(BPA)后,法国议会议员也联名提出议案,要求禁止在食品包装及接触材料中使用双酚A(BPA)。欧美国家对食品包装及接触材料的新规定,应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食品包装用塑料材料的优势与潜在风险;以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食品包装用塑料材料的功能;建立市场准入机制确保食品包装用塑料材料的卫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食品包装材料--塑料薄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近几年食品包装材料—塑料薄膜的发展,通过分析各种食品的特性,选择最能满足该食品要求的包装材料,介绍了几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食品包装材料,指出今后我国塑料包装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食品抗菌包装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抗菌剂的种类,并概述了国内、外食品抗菌包装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吕亮  王莹  苗壮 《塑料科技》2012,40(11):95-98
在查阅了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毒性、含量及迁移量分析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正丁醇迁移量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采用水、4%(体积分数)乙酸水溶液、1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5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9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和橄榄油作为食品模拟物,不同类型食品接触材料在不同迁移条件下的进行迁移试验。浸泡液在顶空70℃下平衡40 min后进样,采用INNOWAX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在优化的条件下,橄榄油模拟液中正丁醇在0.01~0.5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 5,检出限为0.01 mg/kg,其他5种模拟液中正丁醇在0.01~0.5mg/L线性良好,r均大于0.999 5,检出限为0.01 mg/L。在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0%~110%之间。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满足食品接触材料中正丁醇迁移量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5.
食品添加剂单甘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食品添加剂单甘酯的合成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一些方法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微波条件塑料包装化学物质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广泛应用食品于食品包装中,并且常常会在塑料包装加工过程中添加许多化学添加剂以提高其性能,可能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就微波条件下塑料包装化学物质的迁移进行了研究,采用500,700,900W三个不同加热功率下分别对食品模拟物三种食用油(橄榄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的迁移率进行实验。以期对预防塑料包装危害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Chinaplas 2011塑料包装成型加工设备绿色技术的展示,说明绿色化成为塑料包装成型加工设备新时期研发的方向。应用和研发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节能、环保、洁净、节材、智能控制等是塑料成型加工设备重点研发的绿色技术。围绕绿色技术开展塑料成型加工设备的创新创造。绿色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三乙醇胺迁移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方法。食品接触材料浸泡液以氨基柱BEH Amide(50 mm×2.1 mm,1.7μm)作为分离色谱柱,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条件下,三乙醇胺在5.0~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可达1.0和5.0μg/kg。在低、中、高3个水平加标浓度下的回收率为97.6%~10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7%,本方法简单方便、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满足相关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李明  刘渭萍  刘刚  孙蕊 《辽宁化工》2004,33(10):593-594
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分析了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综述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及监督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浅议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祖源 《上海化工》2012,37(2):24-31
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概况类别和品种,食品添加剂添加原则及要求。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执彳亍。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则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多加或滥加现象而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最后提出一些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