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某历史建筑,在不改变建筑外观与紧邻景观条件下,采用新建内嵌式地下结构方案,实现既有地下室大跨度结构改造、增加层高与外部拓展。为进行大跨度结构改造,采用托换结构与新建地下结构合二为一的永久性托换结构,实现既有建筑内部承重结构的整体托换,避免了采用临时性托换在其拆除时引起的既有结构二次变形。为增加地下室层高,将永久性托换结构荷载及其承担的结构荷载向两侧传递到地基基础侧向托换结构的托换桩上,拆除既有地下室内部承重构件后,顺序进行土体开挖、地基基础侧向托换结构水平构件施工、永久托换结构下部新建地下结构施工。地基基础侧向托换结构在保持既有地基应力和变形状态、控制土体开挖引起既有建筑沉降的同时,对永久托换结构荷载起到中间传递功能。本文从地下空间拓展建筑与结构方案、荷载托换与传递体系、托换结构设计、结构稳定性、沉降控制、沉降监测等方面对工程情况进行了介绍。本工程采用的新建内嵌式地下结构方案及荷载托换技术具有普遍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地下空间拓展工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城市地铁为代表的地下空间的大量开发,地下设施越来越复杂,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多,使基础托换技术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中发挥着越采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桥梁工程的特点,在其基础托换中,制定了相对应的控制措施.通过周密的作业计划和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使托换工程得以安全、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3.
一、立项背景城市在走向大型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为缓解交通压力,世界各地大量兴建轨道交通和地下工程。这些地下建筑往往要穿越部分既有建(构)筑物或重要的历史建筑物,这就需要对既有建筑物的基础进行托换加固,以满足新建轨道交通或地下隧道的使用功能。这种托换工程一般由托换大梁和托换桩基两部分组成,通常称为功能性托换。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为提升城市功能而进行的规划与建设必然涉及到对地面与地下空间的优化利用等新问题,因此也就出现了对既有建筑物的改造问题,出现了新旧基础的托换问题以及协调空间关系和环境保护问题等新技术,桩基托换就是其中的技术之一。本文围绕地铁施工中桩基托换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述北京中山音乐堂改扩建工程整体基础托换和地下加层设计施工技术。该工程采用“两桩托一柱”法的结构传力转换体系,实现整体基础托换,并最终达到了增加地下室,利用地下空间的目的。施工中采用机械钻孔化学生根钢筋、分段托换和开挖地下室以保证整体稳定的措施,避免了基础整体托换和地下加层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该工程的实践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城市建筑改造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供有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冯博慧 《福建建材》2006,(3):63-64,72
1托换技术简介 托换技术(或称基础托换)是指解决对原有建筑物的地基需要处理和基础需要加固的问题,和解决对原有建筑物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以及邻近需要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到原有建筑物的安全等问题的技术总称。  相似文献   

7.
参照已有的托换方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托换方法———扩底墩坑式托换技术 ,研究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受力特点、设计及施工要点 ,并介绍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分析了这种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砌体结构承重墙体的框式托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桂平  黄小许 《建筑技术》2004,35(6):441-442
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墙体改造难度较大,采用框式托换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物上层仍为小房间、下层将小房间打通为大房间的托换改造。该技术的特点是先施工托换框架,待其形成强度后再拆除被托换的承重墙体,达到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厦门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2标一工区暗挖地铁车站下穿地下商业街及其桩群工程为例,着重分析项目工程的重难点。在确保地下商业街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提出采用托换梁将桩基进行连接以替换原有桩的桩基托换施工工艺,并给出了本项目桩基托换技术的实施方案。为确保桩基托换方案的安全可靠,利用数值模拟对开挖岩墙的稳定性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在施工完成后靠右侧车站地下商业街的底板的位移较大,沉降区域也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地下商业街边墙可能会发生剪切破坏,应加强监控量测。  相似文献   

10.
新建内嵌式地下结构的既有建筑地下空间拓展技术指在保留上部既有建筑的情况下,在既有建筑基础或地下室内部采用结构及岩土工程技术方法,通过新建地下结构、增加既有地下结构层数或层高、改变既有地下结构平面与竖向布置等形式,实现既有建筑地下空间拓展与功能提升的加固改造技术.从结构与地基基础荷载托换及荷载传递路径的建立、托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