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8钢垫环淬火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未进行合理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在实际生产中采取等温球化退火工艺〔750℃×3h+650℃×4h/炉冷(20~50℃/h)〕,并注重工艺操作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和改善垫环淬火变形开裂缺陷。进一步的工艺试验还证明,采用调质预处理新工艺(790℃×1h/油冷+590℃×2.5℃/空冷)或者更换零件材料,可以使垫环获得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预先热处理对20MnVB钢奥氏体晶粒度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经1250℃×1h固溶处理+860℃×1h水淬预先热处理后钢的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可达9_10级,860℃油淬+200℃回火后钢的冲击韧性可达162J/cm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钛合金β段造时,通过控制变形程度及锻后矫正热处理温度来改善TG11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途径。接近80%的变形程度及锻后水冷,tβ-55℃矫正保温1.2h,530℃×6h空冷可使β锻造塑性指标较50%变形程度标准双重退火工艺的提高7.3%,对高温锻造所引起的塑性下降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4.
我厂生产的M84160重型轧辊磨床中,有一主要零件尾架套筒(见图),用40Cr钢制造,要求整体为C42,其热处理是比较困难的。一、调质处理尾架套筒在粗车(留量为4~5mm)之后,原采用550~600℃×3h油冷的高温回火,以去除切削应力,但最终淬火后套筒外圆及锥孔变形过大。为了给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减少淬火变形,我们改为调质处理。淬火回火加热均在井式电阻炉中进行,淬火为840~860℃× 2 h油冷,高温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工艺制成的1种新型WC钢结硬质合金,经分析,其组织致密,宏观缺陷少,硬质相分布均匀。经不同工艺进行淬、回火,结果表明1150℃加热淬火+150℃×3h回火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6.
去年九月份,我们处理过一批T8板件(170×130×26mm),板上镗有大小不一的孔,技术要求为HRC43~48。开始,我们按照常规的淬火工艺:加热到790~810℃,水(三硝水)→油双液淬火。在水中停留时间为6~8s,即在水中停留时间系数为0.2~0.3s/mm。淬火后孔与孔之间出现严重开裂现象。我们观察金相组织,除晶粒度稍大外,组织正常。用线切割割下26×10×10mm长方形试样,测得表面硬度为HRC62,心  相似文献   

7.
2Cr12NiMoWV钢制高温紧固螺栓在高温下长期服役,会出现硬度上升、韧性降低的脆化现象。分析表明:硬度升高是由于碳化物在基体内部弥散析出,产生弥散硬化;而晶界网状碳化物的析出是造成冲击韧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经过适当的恢复热处理,可使脆化螺栓的硬度降低、冲击韧性升高,重新满足使用要求。最佳的恢复热处理工艺为:1055 ̄1070℃加热油冷淬火,710℃×6h回火。  相似文献   

8.
一、丝锥变形的一般情况 1.高炭工具钢(钢号为 12 )丝锥 我厂高炭工具钢丝锥在采用新的减少变形的淬火方法之前,会采用下列淬火方法: (1)双液淬火:先用水冷,后用油冷。(2) 双液淬火:先用水冷,继在 180°~200℃硝盐中保持2~5分钟后再行气冷。 (3)分级淬火:在180°一200℃硝盐中保持2~5分钟后气冷。 其中以第一种方法变形最大,第三种方法变形较小。有些较大规格的丝锥如φ40公厘左右的规格,采用第三种淬火方法,经常达不到硬度要求或硬化层太浅不能合格。 根据以往经验,φ20~φ35公厘丝锥经600℃预热,780℃加热,先用水冷,后用油冷,再经17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采用中间退火+冷变形方法制备的形变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抗拉强度和导电性。结果表明:铸态铬相为树枝晶,在变形过程中,铬相变成纤维状,横截面上呈卷曲薄片状;适当的中间退火能显著提高其电导率;配合适当的中间退火与冷变形,可以得到较好的强度和导电性;应变量为6.43时,采用450℃+400℃或500℃+500℃两次中间退火工艺制备的形变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组合,分别为1227MPa/64.89/6IACS、1025MPa/71.5%IACS。  相似文献   

10.
我厂生产的泰山12型拖拉机齿轮(见简图),是用20CrMnTi钢制造的。当锻后经930℃×3 h正火的预备热处理时,发现渗碳淬火后花键孔变形合格率仅为20%。后来,我们利用锻后余热860~900℃水冷  相似文献   

11.
对直径为8 mm的密封螺塞用锻造正火态45钢棒进行(750~880)℃×15 min淬火和550℃×30 min高温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试样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硬度,分析淬火温度对开裂的影响,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为750,780℃时,淬火后试样均未发生开裂,而当淬火温度为800~880℃时均发生了开裂;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减少,晶粒尺寸增大,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800~830℃淬火时,淬火开裂的原因为过冷奥氏体在马氏体转变相区冷却速率过大,组织应力在试样外层集中,裂纹以沿晶和穿晶混合方式扩展;在850~880℃淬火时,淬火温度较高,晶界弱化,在组织应力与热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裂纹沿晶界扩展。在830℃淬火前增加3~5 s室温缓冷工序再回火后45钢既可获得最佳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与较高的硬度,又可避免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工艺对ZA27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ZA27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ZA27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获得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的工艺为360℃×14h固溶处理后空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T1OA工具钢的超塑性工艺作了介绍,探索了预处理工艺、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对超塑性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经780℃的三次循环淬火,在温度为680℃,应变速率为2.0×10~(-4)S~(-1)的变形条件下获得最大延伸率为415%,m值为0.48。  相似文献   

14.
某社队企业生产自行车轴碗,系采用冷冲工艺将φ33×9mm的A3钢坯冷冲成型。轴碗冲模材料为Cr12MoV钢,结构如图1所示。冲模中间有通孔,头部最薄处只有8.7mm,图纸要求硬度HRC58~60。原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为:盐炉加热,淬火温度960℃,油冷,回火温度220~240℃×1h。结果在图中箭头所指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我厂某产品上的弧形支承块用GCr15钢制成,其尺寸为φ45×15毫米,要求硬度HRC62~65。按常规工艺820~850℃淬火,150℃回火,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磨削裂纹,有的虽未发现明显裂纹,但在运转试验时发生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16.
砂轮割刀见图1,材质为45钢,有效厚度2mm。技术要求:硬度HRC52~55,淬火后不允许有椭圆扭曲变形及裂纹。原采用的热处理工艺:840±10℃中温盐炉加热,保温4h(夹具装挂),淬入5~10%NaCl水溶液,水温≤40℃,220±10℃低温硝盐回火2h,空冷。处理结果:合格率60~G5%,其余椭圆变形扭曲占23~30%,淬裂报废5~10%。对椭圆变形者须退火后校正再重新淬火,  相似文献   

17.
薄壁零件制造过程中的变形控制研究是现代制造领域的重要课题.针对某新型航空相机上薄壁轴承环零件复合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对该薄壁轴承环(GCr15轴承钢)进行了淬火工艺的Deform 3D仿真研究.根据淬火工艺参数范围列出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实验表,进行不同的试验组合模拟试验,分析影响淬火质量因素的主次关系并优化出最佳水平条件:以5℃/min的加热速度将零件加热到840℃,保温15min后在20℃流动油中淬火冷却.最后对该优化条件下的薄壁轴承环进行了淬火变形仿真分析,获得了淬火变形影响规律以及较好的淬火质量,为轴承环的后续机加试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T10A碳素工具钢成本低,加工性能良好,可用来制作冷冲压模具,如枪弹生产中弹壳、弹头的冷冲压模具。但这种工具钢淬透性差,在激冷淬火时,变形大,易开裂。对于体积较小,内孔形状不规则的模具,要求淬火后变形小。为此可采用深层加热浅层淬火工艺,使模具工作部分的内表面为马氏体组织,心部是索氏体、屈氏体组织,外表面为正火珠光体加渗碳组织,从而使模具工作部分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及耐磨性,其它部位又有一定韧性,淬火变形小,又避免开裂。其工艺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塑料模架上的推杆,材质为45钢,形状简单,如图所示。淬火、回火后要求硬度HRC45~50,变形量<0.30mm。按常规工艺淬火,840±10℃加热,保温12min,在NaCl 10%水溶液中冷却,硬度为HRC55~58。220根推杆,开裂达140根,裂纹1~2条,校直时走向一般平行于轴向发展,见图。没  相似文献   

20.
电磁脉冲回火炉,可用于高速钢、轴承铜、弹簧钢等各种钢的回火工艺、等温淬火工艺及化学热处理等。钢在电磁脉冲回火炉中回火,时间可缩短50%,机械性能明显增高,并可取消精密零件、油泵油嘴偶件等的冷处理工艺。具体试验参数:脉冲磁场强度为20~100kA/m。高速钢经脉冲磁场回火后,其工艺由常规淬火+560℃×lh×3~4次,缩短为淬火+560℃×45min×2次。残余应力由197MPa,下降为66MPa。抗弯强度υ_(bb)、冲击韧性a_k值提高30%。残余奥氏体量为2%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