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述了《结构设计规范》第 2 6 4页计算矩形截面对称配筋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近似公式进行简化 ,然而对计算小偏心受压构件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新修订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配筋计算方法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配筋计算方法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家标准《砼结构规范》GBJ10—89中的钢筋砼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受压区相对高度进行了简便计算,并编成表格,供计算时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能简便有效地提高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极限承载力的调整方法,通过对一个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柱截面极限承载力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截面高度、截面宽度及纵向钢筋面积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就提高构件的截面极限承载力而言,不论构件属于大偏心受压还是小偏心受压,增大截面高度的效果最显著;当构件属于大偏心受压时,增大纵向钢筋面积比增大截面宽度更有效;当构件属于小偏心受压时,增大截面宽度比增大纵向钢筋面积更有效.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对各种设计调整方案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讨论,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大小偏心受压简易判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仙红  沈芳 《浙江建筑》2004,21(Z1):25-26
简述偏心受压构件大、小偏心受压情况判定原则;笔者从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M-N相关曲线的启发中,提出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大、小偏心受压情况的简易判定法.  相似文献   

6.
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构件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汝庚 《工业建筑》1998,28(5):43-46
分析了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构件采用规范近似算法的误差来由;将牛顿-秦九韶法用于计算此种构件,从而提高了精度,且运算公式颇为简便。  相似文献   

7.
对对称配置高强钢筋矩形截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配筋计算进行了简化,利用该简化计算方法给出了对称配置高强钢筋矩形截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在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下,同时适用于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表格.经验证,利用该表格简化计算出的配筋与按现行规范得出的配筋基本接近,可用于实际工程的简化计算.  相似文献   

8.
针对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大小偏心受压两种判别方法存在的分歧,分别通过算例、数值解法、图解法对两种判别方法及相应的判别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表明:两种判别方法判别大小偏心受压都是正确的、可行的,不会发生误判。对于e_i≤0.3h_0且ξ≤ξ_b的情况,既不属于大偏心也不属于小偏心,但无论按大偏心受压还是按小偏心受压计算,实质上没有差别,配筋量都很小,最终按构造要求配筋即可。而直接根据相对受压区高度ξ或界限破坏时轴力N_b判别大小偏心受压的方法更加简便、实用,省去了计算初始偏心距e_i的繁琐步骤。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这一简易方法判定大、小偏心受压情况后,所得配筋与构造配筋取大值即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增加的HRB500级高强钢筋用于偏心受压构件时的截面对称配筋进行研究,得到HRB500级高强钢筋偏心受压构件大小偏心受压的判别条件,以及对应的截面配筋计算方法;同时,对HRB500级高强钢筋对应的Nu-Mu相关曲线进行讨论。本文研究结论为高强钢筋偏心受压构件对称配筋截面设计提供了具体判别条件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6)
小偏心受压构件配筋计算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中推荐了简化算法,但是该算法精度不够,本文采用无量纲化方法将荷载-偏心距线性化,结合表格查询和简化牛顿迭代法求解配筋计算,具有较大的施工现场演算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型混凝土静、动态三轴液压伺服试验系统,比较了大骨料混凝土试件和湿筛二级配混凝土试件在动态三轴拉压压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特征.结果表明:2种试件的破坏均为典型的拉伸破坏,裂缝垂直于拉应力方向;动态抗拉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抗拉强度增长系数与应变率比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大骨料混凝土试件的动态抗拉强度及其对应变率的敏感性均比湿筛二级配混凝土试件的要小.在八面体应力空间中建立了破坏准则,为大体积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再生混凝土柱受压性能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完成了12根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的再生混凝土柱轴心和偏心受压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主要包括其破坏形态和承载能力等,并与普通混凝土柱进行了对比。基于试验结果的分析,探讨了现行规范(GB50010)中针对普通混凝土柱的计算方法对再生混凝土柱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作为广泛应用的路面材料,在路面使用中各有优劣。而水泥一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兼具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特点的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主要是在沥青混合料中填充水泥浆而形成的,其力学强度和龄期有关。为了研究其力学强度随龄期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水泥一沥青混合料棱柱体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来说明该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以及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AC-16进行力学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14.
新型FRP橡胶支座受压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RP橡胶支座是用FRP复合材料板替代传统板式橡胶支座中的加劲钢板而制成的.已有的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FRP橡胶支座在满足一般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要求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阻尼耗能能力,因此在减隔震设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首先对FRP橡胶支座的概念及特点做了基本介绍,在此基础上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对FRP橡胶...  相似文献   

15.
固化污泥压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化技术是污泥进行填埋处置常用的处理技术之一,固化污泥的压缩参数是进行填埋场库容计算和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指标。选用水泥作为固化材料,开展了不同材料添加量和不同养护时间条件下固化污泥的压缩特性研究,并从固化污泥水分形态和转化角度对压缩性变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即使水泥添加量达到30%,固化污泥的压缩指数也高达0.71,是一种高压缩性的土。水泥的添加量在10%~20%时,固化污泥压缩指数降低显著,但是超过20%以后,压缩指数变化趋于稳定。其原因主要在于污泥中的水分具有较高的结合势能,过多的水泥并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水发生水化反应。固化污泥的压缩指数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当达到14 d时趋于稳定,但60 d以后压缩指数又出现降低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微生物逐步分解污泥结合水中的碳氢化合物,有机质含量下降,导致压缩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6.
王刚 《城市勘测》2013,(6):50-53
从当前WebGIS的应用系统结构出发,根据地图瓦片技术应用的特点,从数据压缩和网络传输技术两方面来考虑如何通过减少数据量来提高用户体验,其中前者主要通过剔除PNG文件冗余数据信息,经过无损压缩减少数据本身数据量。而后者则通过GZIP压缩技术,实现在矢量块数据传输之前,对数据先进行动态压缩,再通过网络传输到达目的端后自动解压缩的方法,从而有效减少了网络传输中的数据量,节省了数据传输时间。实验及应用表明,以上两种方法能实际应用中极较好地改善数据传输性能,提高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7.
在侧限条件下,对粉砂和两种不同饱和度的粉质粘土进行冲击试验和冲击后的高压固结试验,研究冲击产生的压密、冲击后的压缩曲线和压缩指数、冲击形成的前期固结压力及其与冲击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近初始密实度下,低饱和粉质粘土密实效果最好;冲击后近饱和粉质粘土基本不形成超固结,低饱和粉质粘土形成明显的超固结,冲击形成的前期固结压力随着冲击能增大而增大;冲击后土的压缩指数与冲击能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3组共9片混凝土空心小砌块配筋砌体墙片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在轴心及偏心荷载作用下墙片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性能,并把试验结果与新版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提出的设计公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刘刚  李笑宇 《城市勘测》2015,(2):161-164
黏性土的工程特性,都与土体的微观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量的研究表明,微观结构的变化,决定了土体宏观力学性质。因此,研究黏性土工程特性与其微观结构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深入研究黏性土工程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选取大连市某钻孔不同深度的5个土样样品首先进行模拟原状样压缩试验(主要还是针对扰动样),分析不同荷载下的释水量和变形量,试验完成后,对原状样和压缩土样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SEM),然后利用ERDAS软件对SEM图片进行分析,研究压缩前后土体微观结构,特别是孔隙大小和颗粒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结合压缩试验数据,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椭圆钢管柱受压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促进中国椭圆钢管结构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对国外椭圆钢管的应用和研究相关文献的调研与分析,归纳总结了椭圆钢管柱的截面特性、截面分类以及在轴压和压弯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等问题,发现目前国外对于椭圆钢管的研究主要关注单个构件的受力性能,对于椭圆钢管结构节点性能及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性能的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