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艳茹  沈一 《山西建筑》2009,35(33):20-21
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构成着手,探索研究了西昌市城市发展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城市才会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才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特色层面的探讨则较少。本文即从城市景观特色的角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城市景观特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前提下,探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性和保护战略,进而以南京云锦为对象分析了文化元素落实到空间场所的实现途径,试图探索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特色塑造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基因,也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的共同精神家园。我国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彰显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好人才队伍,创新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武汉市近年来提出建设世界中心城市的构想,首先分析武汉构建世界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与不足,然后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武汉中心城市构建中的作用,从提升中心城市文化品位及城市形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武汉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非物资文化遗产在武汉构建世界中心城市中的独特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座城市的根基、地域的灵魂,在中心城市的建设中的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切实地对农村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结合,使其成为承担建设和谐农村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三省交界地理位置特殊,历史重镇文化悠久绵长,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多。文章通过三门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城市的促进分析、城市建设对三门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分析等内容,阐述两者的必然关联性与相互激励的作用,进一步佐证三门峡非物质文化与城市建设的互动发展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君华 《山西建筑》2008,34(11):62-63
探讨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介绍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的几个方面,分析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城市规划对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作用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层次和基本要求,以促进城市的现代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提升文化自豪感,国家大力提倡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3个方面阐述了非遗文创产品对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弘扬地区精神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南京非遗文创产品的具体发展情况论述了创新性发展非遗文创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以沈阳餐饮业老字号为调研对 象,通过分析总结归纳老字号景观环境的 现存问题,探讨如何在城市文化景观层面对 我国传统老字号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行有效保护和再生利用,重点研究如何挖 掘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层面属性,论述将老 字号蕴藏的文化元素转译到景观实体要素 的多种实现途径,使这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认识层面和操 作层面提出相关观点,并以期能作为各地相 关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与规划层面的探讨则较允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为研究对象.在对非物质文化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景观与非物质文化融合的交叉点。通过对中华织锦园景观规划的尝试.试图探索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再生的模式。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保护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探索.并就其景观保护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剑  唐亚红 《山西建筑》2009,35(18):28-29
针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间的冲突,介绍了西方城市遗产保护的举措,指出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不一定是互相矛盾的,也可以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  相似文献   

12.
Today, for the first time in human history,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lives in cities. According to UN-Habitat, within two decades, five billion people will live in cities. Coincidentally, with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interest and attent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has been focused on urban areas. This is timely because pressur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prioritising of engagement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has accompanied rapid urbanisation. In many societies, pressur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privileged modernisation efforts leading to the loss of traditional communities. Accompanying this has been a concentration in the field of urban conservation on famous buildings and monuments rather than seeing cities as communities of people with values and belief systems that are reflected in the city’s overall setting: its cultural landscape. This paper explores alternative ways of seeing cities particularly through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paradigm.  相似文献   

13.
汪芳 《建筑学报》2007,(12):82-85
从城市视角,通过借鉴Eco-museum的理念,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运河活态博物馆的具体内涵。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态,是Eco-museum理念在城市中的实践形式,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理念,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延续高速发展的城市地区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协调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包容更为丰富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凡  卢济威 《新建筑》2009,(2):12-16
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与发扬的概念分析入手,在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发扬城市历史文化可在更高层攻上实现文化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目标。结合案倒实践总结出发扬城市历史文化的几种方法,力图寻找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保护转型期面临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而深圳的历史文化则少有人知,其改革开放文化十分突出,以及城市发展空间受限,需要重新考虑城市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机,本文对新时期深圳城市文化保护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英国谢菲尔德市作为较早经历城市衰退和城市更新的城市,通过充分发掘工业遗产的无形与有形价值,把它当作提升城市文化的基本理念,进而推动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从该城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实践的手段和特色入手,促进可适性的旧空间再利用的融合方式,塑造文化生态型的工业文化景观的形象,实现可持续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方向,推行多层次的政府管理机构的政策行动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此模式为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While the issue of socialist heritage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has been extensively researched by scholars, this paper addresses an existing gap in theory and practice ? how safeguarding socialist cultural heritag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can be used in post-socialist towns that have little emblematic resources available today to pursue urban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ity of Velenje in Slovenia and its collectivist means of original production. Attention is drawn to both the importance of this aspect of i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problematic nature of appealing to it, to underpin citizens’ engagement in a small-scale urban regeneration project. The paper offers insights about how using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called upon to motivate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urba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their urban identity, drawing on the recent past and living memory, through volunteered labour.  相似文献   

18.
浅谈工业遗产地的文化情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以在城市更新中的工业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城市文化情境的含义,并探析了工业遗产地的文化情境,指出应充分尊重工业遗产地中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中,同时使城市的历史文化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9.
胡彬 《山西建筑》2006,32(4):26-27
初步分析了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主要矛盾,提出结合城市开发建设保存与保护建筑文物的设想,并根据不同性质的建筑遗产类型提出不同的保护措施,初步探索了当前城市建设中建筑遗产保护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整体遗产观为理论基 础,通过对城市型历史文化步径理论渊源、概念特点的解析及 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的互鉴,系统梳理了城市型历史文化步径 作为城市视野下遗产整体性保护利用创新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发 展动态。提出了“摸家底-寻脉络-定区划-评价值-联骨架-塑 空间”的城市历史文化步径构建主体框架,并进一步通过福州 实证研究的开展,探究了符合中国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整 体性保护利用实践的可行路径。初步构建了城市历史文化步径 研究设计的系统方法,其开放性的理论框架和可操作性的指导 路径有益于补位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及空间规划模式缺项, 延伸整体性遗产观的理论脉络,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