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百色盆地那坤地区地处南方丘陵山区,地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采集效果不理想.针对该区地震反射资料信噪比较低、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开展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地震技术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工作.结果表明:该区地震资料品质有明显改善,构造格局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发现并落实了一批有利圈闭,在K12块东部部署探井获得工业油流,为那坤地区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复杂地表区的地震数据处理中,通常使用浮动基准面校正法来消弱因近地表变化引起的静校正量影响,减少因静校正剧烈变化造成的反射波双曲线时距曲线畸变,从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本文对目前常用的浮动基准面计算方法——平均静校正量法和平滑地表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认为平滑地表计算法更适合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地表高程起伏大、近地表低降速层厚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可靠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3.
徐敏  刘克难  梅莉 《断块油气田》2011,18(4):453-456
勘探区位于川东高陡复杂地区,工区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受多期次多组系应力作用,虽经过了多次二维地震勘探,但仍然难以搞清各构造之间的相互接触关系及区内断层的断点位置和组合关系.在该地区进行的三维地震勘探施工中,通过优化野外采集施工方式、室内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措施、三维可视化技术精细地震资料对比解释技术,提高了地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宽方位角细分面元采集方法在苏北盆地勘探中得到广泛运用,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品质。但由于受探区地表和地质条件复杂性的制约,以及在资料处理时难以同时兼顾同一CMP面元线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直接影响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此,从复杂地表、地质条件和地震资料处理角度出发,对细分面元采集方法的不利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不利因素影响的相应方法,在苏北GY凹陷ZZ地区三维区块的应用中,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提高,满足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精细解释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SK地区目标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是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质构造特点进行针对性采集设计的方法。在SK地区,地下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以前所采用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不均匀,方位角较窄,覆盖次数较低,使该地区义东大断裂系统及潜山构造资料的信噪比较低,无法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本文提供了一种针对复杂地质构造进行精细目标地震采集的设计方法,并在野外实际生产中运用一系列的高精度采集技术手段和措施,使目标区域内的资料品质整体水平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获得了可用于精细构造解释的地震剖面。通过该地区成功应用的实例表明,目标地震采集技术对于解决复杂地质构造区域资料较差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以后类似工区的采集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桩海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高精度地震勘探在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技术方面形成了关键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ZH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ZH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改进了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使得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李航  苏耿 《南方油气》2006,19(2):50-53
针对百色盆地那坤油田复杂地表条件,地震反射资料信噪比较低和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开展了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来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地震技术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等方面的工作。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地震资料品质有明显改善,构造格局得到进一步落实,并在储层预测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认识。运用该成果在坤12块东部布署探井获得工业油流,为那坤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受复杂构造活动的影响,敦煌盆地内地貌特征较为复杂,地形高差大,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快;环境噪音类型多,地下地质构造复杂。研究区内地震资料比较少,且分属多批次进行采集,资料分布范围广,激发方式和接收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给地震资料的处理和成像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解决上述各种问题,在借鉴前人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分析,利用复杂近地表校正技术、多域复合去噪技术、一致性处理技术和精确速度建模成像技术,探索建立了一套适用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杂地表条件和复杂地质构造双复杂地区勘探难点,在野外采集中,采用面向目标的野外施工方法,通过观测系统优化,精细表层调查改进采集效果。在处理中,通过层析反演近地表校正、组合去噪、叠前偏移等技术提高成像质量。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及变速成图,准确反映地下构造形态。通过采集、处理、解释的联合攻关,在双复杂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采集质量监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复杂地质条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指地表地震条件复杂;其二指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质量监控关键在于科学准确地把握三大主要施工环节:震源激发,地震波的接收以及合理,科学的地震观测方法设计。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马海地区由于复杂地表条件和马仙、绿南断裂的影响。使得地震资料信曝比较低,地震勘探难度较大。在2003-2004年进行的三维地震攻关中。通过设计合理的观测系统、精细的表层结构调查、井震联合激发、选岩选层激发等采集技术措施和配套的资料处理攻关。取得明显的效果,形成了适合于柴达木盆地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加快柴北缘的勘探开发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柴达木盆地类似地区地震勘探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地区不仅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腹构造及其断裂体系也复杂多样,使构造地震成像困难。因此,近十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勘探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在矿山梁、天井山等复杂构造区的二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了基于地表条件的动态观测系统设计和宽线组合高覆盖采集技术,发现了一批潜伏构造,但是其构造复杂带的准确成像仍然存在问题;2007年,开始对三维勘探"禁区"的龙门山南段莲花山—张家坪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攻关,逐渐形成了有效的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处理及解释的配套勘探技术,使山前带逆掩推覆构造成像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强钻井跟踪地震地质评价工作以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加速了龙门山山前带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玛山地区是典型的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地震勘探困难区,地形陡峭,地表条件变化快,地下构造复杂,应用非地震方法开展综合勘探是解决该区地质难题的重要勘探手段。经过对CEMP攻关及重,磁力细测资料的精细处理和解释,获得了丰富的,可信的地质成果,为查明目的层构造形态与油气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实践证明,在复杂地区开展综合勘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南缘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和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年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地地震勘探几经反复,皆因该区地质构造复杂以及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限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勘探成果。随着新疆准噶尔盆地勘探程度的提高,新疆油田公司再次把勘探目光投向了南缘山地复杂构造带。1999—2002年,在FOCU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上处理和重新处理了该区历年采集的资料。在处理中利用FOCUS资料处理的优势,结合在该系统上自行开发的针对性技术,使得该区资料的品质得到显著提高,由此发现并落实了多个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16.
火焰山三维层速度模型与成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地表条件和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主要表现为静校正和成像,而这两者均与速度模型有关。本文分析了表层模型、近地表模型和层速度模型对静校正和成像问题的影响,研究了静校正和地震成像以及速度模型在资料处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速度模型里包含地表高程和近地表模型的叠前深度偏移实现方法,合理地解决了地表高程、地表风化层、近地表地层对静校正和地震成像的综合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种复杂构造二维地震资料平点控制成图方法,一种提高地震数据处理分辨率的方法,宽频地震勘探方法,起伏地表下采集的地震资料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反射和折射波联合地震勘探在JR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JR地区地质构造复杂 ,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虽然在这一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地震勘探方法、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研究 ,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 ,在该区开展了反射和折射波联合地震勘探 ,在采集方法、反射波处理方法和折射波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到了适合于该地区的采集方式和处理手段 ,并应用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使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获得了清晰的地下构造成像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复杂山地采集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达木盆地复杂山地由于受复杂地表条件和地下构造的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地震勘探难度较大,是多年来勘探的地震空白区或资料空白区,直接影响了该区勘探潜力评价及有利勘探目标的选择。随着盆地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在总结、分析以往资料和勘探经验的基础上,在该区进行了山地地震攻关,通过针对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精细的表层结构调查、科学的采集参数试验、选岩选层的井深逐点设计及其他相应的采集技术措施,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复杂山地勘探技术,在野外采集资料品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复杂山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三维连片数据处理已成为若干相邻分区块三维资料进行统一地质解释的最佳选择。本文主要针对复杂地表区和复杂地质构造地区存在的静校正,速度横向变化造成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讨论了振幅补偿、叠前去噪、层析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等与三维连片叠前偏移相关的一些技术,旨在为处理人员更好地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复杂地表和复杂地质构造地区的地震资料的成像及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