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介绍了奥氏不锈钢(1Cr18Ni9Ti)在硼酸缓冲液、柠檬酸三铵、硫酸亚铁铵和添加剂的电解液中进行彩色化的环保型配方,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其着色条件.可将不锈钢试片进行电化学氧化着绿色,使其表面形成彩色膜.  相似文献   

2.
浅谈环保型不锈钢表面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述了低温或无铬环保型不锈钢表面抛光和着色工艺的现状、各种抛光和着色方法。通过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抛光和着色工艺配方,讨论了各工艺配方的特点,得出了综合性能较好的工艺配方。尤其对环保性能较佳的工艺方法作了讨论,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不锈钢化学着色老化液的污染严重,制约着彩色不锈钢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针对不锈钢化学着色老化液难以处理这一技术难题,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蒸发分离-电化学氧化法。通过实验研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蒸发分离-电化学氧化法处理不锈钢化学着色老化液,可实现铬的循环利用和其他离子的回收利用,达到了零排放,既节约了资源,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4.
彩色不锈钢生产工艺及其耐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添加了CS-1添加剂的常规的不锈钢着色液可以生产出彩色不锈钢。所获彩色膜除包括在常规的着色液中可获得的颜色外,还能着出茶色、咖啡色、古铜色等颜色。通过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等的测量和分析,研究了所得着色膜的耐蚀性能,并解释着色膜经硬化处理后,耐蚀性得到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不锈钢抛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 不锈钢呈银白色,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随着不锈钢用途的多样化,在不锈钢表面进行着色处理,使其具有装饰功能.在国外,彩色不锈钢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在航天航空、原子能、军工、轻工、建材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为了获得优质的彩色不锈钢,不锈钢着色前表面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着色层的结合力、色彩的均匀性和制品的光洁度有明显的影响,正确的前处理是获得优质彩色不锈钢产品的必要条件[2,3].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不锈钢用途的多样化、高级化,着色的要求就成为很迫切的事。对着色技术进行了种种研究,促进了实用化。本文将就不锈钢着色技术中的因科法彩色不锈钢板、涂覆不锈钢板、镀铜不锈钢板,以其制造技术和产品性能为中心,介绍日本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三氧化铬、重铬酸盐作为着色液进行不锈钢浸渍着色新技术,对于开发彩色不锈钢工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不锈钢表面制备彩色图案的连续着色法。考察了多种颜色连续着色与单一颜色着色的着色电位差异,以及着色面积、底色、表面遮盖物对多种颜色连续着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丝网印刷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得到由不同颜色构成的彩色图案。结果表明:多种颜色连续着色的电位变化规律与单一颜色着色的不同;底色电位差越小,继续着色得到的颜色种类越多;着色面积和表面遮盖物均不影响多种颜色连续着色的电位变化规律,但覆盖遮盖物后着色时间略微延长。多种颜色连续着色具有工艺简单、颜色可控、彩色图案精美、易工业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以CrO3和H2SO4.4H2O为主要组分加入适量MnSO4.4H2O的着色液对不锈钢进行化学着色,探讨了前处理工艺,着色液温度、质量浓度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不锈钢彩色膜的影响。经大量实验得到了最佳的着色液配方和工艺范围:240 g/LCrO3、270 mL/LH2SO4、10 g/LMnSO4.4H2O,θ为50~90℃,t为10~35min。得到了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膜厚度增加,颜色的变化为茶色→蓝色→金黄色→紫红色→绿色。着色膜经固化处理和封闭处理,表面色彩更均匀,重现性好,耐磨性及耐蚀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喷砂、抛光、除油、活化等前处理工艺对不锈钢着色质量的影响。同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一种马氏体不锈钢着黑色工艺,获得了其最佳配方及工艺参数为:铬酸200g/L,硫酸500mL/L,温度90℃,时间5min。获得的不锈钢着色膜呈黑色、着色均匀,不仅具有优越的耐蚀性,而且能满足光学仪器零件消光和防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概括了国内外环保型不锈钢抛光和表面着色工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无铬环保型不锈钢表面化学和电化学抛光以及含铬低温和无铬型着色工艺配方。指出激光表面处理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无铬环保型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基于电解液中的含铬量的不同,可以分为高铬、低铬和无铬电化学着色,其中高铬着色工艺比较成熟,但由于六价铬存在对环境污染而限制了其发展,低铬和无铬着色工艺成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发展方向。本文为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不锈钢着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锈钢着色液配方、温度、时间、电极电位对着色的影响,优化了着色工艺,获得了电极电位与颜色的良好对应关系。测试了着色膜的耐磨性、耐蚀性、变形加工性能,分析了添加剂对不锈钢着色的影响。所得膜层颜色均匀,耐磨性、耐蚀性、变形加工性能良好,工艺维护简单。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化学着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锈钢在H2SO4-CrO3体系中化学着色,探讨了除油、抛光、活化、前处理工艺对着色过程的影响及不同前处理对着色膜的形态、微观组织、均匀性、光亮度和重现性等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化学着色液中加入添加剂对着色过程和色膜的影响。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最为可行的着色工艺。  相似文献   

15.
不锈钢表面化学着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锈钢具有强度高、可加工性好、耐蚀、耐磨等特点,目前已在航天、海洋、军工和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探讨了各种添加剂在不锈钢化学着黑色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不锈钢化学着彩色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304不锈钢化学着黑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NCO法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辅助成膜剂和添加剂对不锈钢化学着色液的配方进行改进,采用时间-电位差法控制着色过程,在304不锈钢表面得到了黑色膜(简称304黑钛板)。实验结果表明:304黑钛板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加工性能。Tafel极化曲线表明:着色膜的形成提高了304不锈钢板的阳极极化作用以及电化学稳定性。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黑色膜均匀、致密,主要由Fe,Cr,Ni,Mn,Ce,C,O,P等元素组成。此外,初步探讨了304不锈钢表面黑色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及复合抛光的特性、优缺点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工艺技术对不锈钢进行着色前处理,指出了不锈钢表面抛光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陈昌炽  陈焕明  黄元盛 《广东化工》2010,37(12):23-23,29
使用直流电源,研究了0Cr18Ni9不锈钢表面电化学着蓝色膜工艺。探讨了电流密度、着色时间和温度对着色膜色彩的影响。使用擦拭法测试了膜的耐擦拭性。试验了如何提高色彩的稳定性的方法。结果表明,蓝色膜的最佳电流密度控制在0.2 A/dm-2比较合适。温度和时间范围分别为40~50℃和5~15 min。着色膜具有较好的耐擦拭性和很好的附着性能。可通过调节着色液温度和成分来提高色彩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