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尹少平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4):101-103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是一个可以使通信双方在不可信信道上建立共享密钥,并使之应用于后继对称密钥通信系统的一种密码协议。本原根是实现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的一个核心参数,直接影响协议本身的安全性。对于大素数,确定其本原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根据定义来检测本原根,会因为运算开销太大而影响保密通信性能。本文阐述并证明了一个能够快速确定本原根的算法,给出了流程设计和基于JAVA的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2.
对称密钥系统较之非对称密钥系统具有惊人的速度优势,但是管理对称密钥系统的密钥却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是一个可以使通信双方在不可信信道上一同建立共享密钥,并使之应用于后继对称密钥通信系统的一种密码协议。应当注意到,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不支持对所建立的密钥的认证。处于两个通信参与者Alice和Bob之间的一个恶意的攻击者Mallary可以主动操纵协议运行过程的信息并成功实施所谓的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attack)。因此为了能够真正在两个通信参与者Alice和Bob之间协商一个密钥就必须确保他们在协议运行过程中收到的信息的确是来自真实的对方。本文就是给出一种基于令牌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以对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进行改进。这对于电子商务等等很多网络应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也给出了这种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并描述了基于JAVA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是在通信前双方交换公钥产生密钥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闵  卢建朱  黄益栓 《微机发展》2006,16(10):153-154
Diffie-Hellman(D-H)算法可以实现密码系统的密钥交换,其安全性依赖于计算离散对数的难度,并且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能够提供前向保密性。文中通过分析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给出了一个可以应用于任何非对称密码体制的具有前向保密的密码协议。  相似文献   

5.
Diffie-Hellman(D-H)算法可以实现密码系统的密钥交换,其安全性依赖于计算离散对数的难度,并且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能够提供前向保密性。文中通过分析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给出了一个可以应用于任何非对称密码体制的具有前向保密的密码协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有的一个三方密钥交换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个具有完善双向认证机制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基于计算性Diffie-Hellman问题的难解性,只需三轮就能使通信双方协商好会话密钥,与现有的大多数协议相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并通过安全性分析证明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前向安全的基于口令认证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华  祝跃飞 《计算机学报》2007,30(10):1833-1841
目前,文献中提出的基于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很多都是针对两方的情形设计的,即通信双方为客户与服务器,它们通过一个预先共享的口令来进行认证的密钥交换.随着现代通信环境的快速变化,需要能为任意客户间构建一个端到端的安全信道,这种应用的情形与那些文献中所考虑的有很大区别.针对这种情形,文中提出了一个可证前向安全的基于口令认证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使通信双方在认证服务器的帮助下能相互进行认证并建立一个会话密钥.与前人提出的基于口令认证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相比,该协议在计算代价和通信代价上都较有效,因而更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环境.此协议的安全性是在口令型的选择基Gap Diffie-Hellman问题难解的假设前提下在随机谕示模型下证明的.  相似文献   

8.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可以使通信双方在不可信信道上建立共享密钥,从而实现安全通信。提出该协议的安全性建立在DH安全大素数P及其本原根g的基础上。证明了形如P=2q+1(其中q=4i+1是大素数)的DH安全大素数P有q-1个本原根,由P的最小本原根2可以快速生成其余本原根,并提出快速生成安全大素数P及其本原根g更新的算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RSA的网关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关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是一个三方协议,使得用户和网关在服务器的协助下建立起一个安全的会话密钥,从而实现用户和网关之间的安全通信.已有的网关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都是基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设计的.利用张木想所设计的PEKEP协议,提出了基于RSA体制的可证明安全的网关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在随机预言模型...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身份认证的密钥交换新方案,其安全性是同时基于离散对数和大整数分解难问题的。在进行密钥交换时,该方案能同时实现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和交换密钥的一致性认证,有效地抵抗冒名者的中间攻击和入侵者的重放攻击,提高了密钥交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别是,该方案的交换密钥具有随机性,克服了Diffie-Hellman方案中交换密钥固定不变的弱点;通信双方一旦发现当前交换密钥泄露,可生成一个新的交换密钥,而不需修改系统的任何公开数据和用户的密钥。  相似文献   

11.
Fast S-box security mechanism research based on the polymorphic ciph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new design method for fast S-box construction. Its security is dependent upon the length of pseudorandom numbers generated by two communication parties. As the S-box is being built, we demonstrate that Boolean func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of both block and stream ciphers. To satisfy a variety of cryptographic test methods, such as strict avalanche criterion (SAC), bit independence criterion (BIC), and nonlinearity, we apply polymorphic cipher (PMC) theory to the permutation function construction. Correlations among the test criteria in a real network environment are also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2.
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匿名性、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等优点, 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前沿技术, 在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用户可利用区块链发布匿名交易, 有效隐藏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 但双方交易完成后传输交易相关数据可能破坏匿名性。这是因为在数据传输过程中, 为了保证双方通信安全, 往往使用认证密钥交换协议认证双方身份, 计算会话密钥建立安全信道。由于传统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涉及双方的长期公私钥对信息, 所以将泄露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虽然区块链匿名密钥交换可基于交易双方的历史链上交易完成密钥交换, 有效保障交易双方的匿名性, 但现有区块链匿名密钥交换协议主要基于国外密码算法设计, 难以适用于国产区块链平台, 不符合我国密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要求。为丰富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在区块链匿名密钥交换方面的研究, 满足区块链交易后双方匿名安全通信的需求, 本文以 SM2 数字签名算法和区块链为基础, 构造非交互式和交互式两种区块链匿名密钥交换协议。并在 CK 安全模型中证明非交互式的协议满足会话密钥安全, 交互式的协议满足有前向安全性的会话密钥安全。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编程实现结果表明, 本文协议在没有比现有协议消耗更多的计算开销与通信代价的前提下, 可适用于国产化区块链平台。  相似文献   

13.
张健  熊天放  杨宇航 《计算机工程》2000,26(9):149-151,F003
该文论述了用OAKLEY密钥确定协议在Internet2上建立安全通信密钥的方法,OAKLEY密钥确定协议使得经过身份认证双方可以通过一定的协商建立起安全的保密连接,包括采用何种加密算法,保密通信协议和通信密钥等。这个协议的核心是基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的。  相似文献   

14.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devices, achieving secur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ommunication parti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e typical solutions are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s, designed to efficiently implement secure channels for two or more parties communicating via a public network by providing them with a shared secret key, called a session key.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wo key agreement schemes based on elliptic curve cryptosystems suited for mobile environments. The first one is an identity-based remote mutual authentication with key agreement scheme, and it is used to establish a session key between the client and the server. In the second one, we extend the proposed two-party authentication key exchange scheme to develop an efficient three-party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scheme for establishing a session key between two users with the help of a trusted server. Both our proposed schemes achieve efficiency, practicability, simplicity, and strong notions of security.  相似文献   

15.
赵耿  张森民  马英杰  高世蕊 《计算机应用》2022,42(10):3069-3073
S盒是分组密码算法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混淆和置乱作用决定着整个密码算法的安全强度。为使基于混沌系统生成的S盒具有更好的密码学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抗退化混沌系统的动态S盒设计方案。首先,使用Lorenz混沌映射扰动Chebyshev混沌映射;然后,使用截取位数法和划分区间法生成两种初始S盒;最后,使用索引排序扰乱法得到最终S盒。所提抗退化混沌系统生成的混沌序列不存在短周期现象,具有遍历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运用于S盒的设计中能极大提升S盒的安全性能,消除混沌生成源的安全隐患;并且,通过对系统参数的调控可批量地生成动态S盒。对S盒的安全性能,即非线性度、差分均匀性、严格雪崩准则、输出比特间独立性和双射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生成的S盒具有更好的密码学性能,可用于分组密码算法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基于AES的短分组加密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基于AES的短分组加密算法,研究并指出算法中S盒的大小对加密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求逆、作仿射变换构造了新的十进制S盒,空间是原先的10倍。将新S盒应用于短分组加密仿真系统中,分析发现其增强了算法的抗攻击能力,提高了算法的安全性。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新S盒使加解密的各项扩散率指标有明显提高,加密过程中密钥对密文的扩散率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半量子的秘密信息互换协议,使得通信双方在半可信第三方TP的帮助下可以公平地实现秘密信息互换。在协议中,TP制备Bell态粒子,并将粒子分别发送给通信双方,通信双方将自己的秘密信息加载在粒子中返回给TP。TP对粒子进行测量,并公布测量结果,通信双方可以根据TP公布的测量结果推断出对方的秘密信息。同时,只有TP具备完整的量子能力,使得该协议对于量子资源的需求大幅下降。通过协议分析可以证明,该协议面对截获/重发攻击、中间人攻击、特洛伊木马攻击都具有抵抗性,并且在面对不诚实的TP或通信方时,诚实的通信方可以发现这些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新协议提出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方案,通过在CDH假设下运用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将长期私钥和临时私钥混合的方法保证协议的安全,通过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表明该协议可以抵御多种攻击;另一方面,将参与方中的任意两方作为一组,生成一个共同密钥,然后两方中的任意一方再与第三方进行消息认证和密钥协商,这样仅需要五次信息交互就可以实现整个协议的相互认证和密钥的确认功能,同时通过协议的比较还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量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面临严重威胁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环上误差学习(RLWE)问题的后量子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协议通过使用Peikert式误差协调机制,双方通过计算可直接得到均匀分布的共享比特值,从而使得通信双方得到相同的会话密钥。使用理想格上的解码基对协议正确性进行了分析,并设置合理参数从而保证协议双方以显著概率得到相同密钥值。该协议在BR (Bellare-Rogaway)模型下可证明安全并达到弱的完美前向安全性。协议安全性归约为格上RLWE困难问题,可抵御量子攻击。与现有基于RLWE问题设计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相比,该协议中参数值模数的大小由亚指数级降低至多项式级,相应计算量和通信量显著减小,是一种更加简洁高效的后量子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相似文献   

20.
密钥协商算法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包括TLS/SSL在内的各种安全协议中,以支持通信双方在不被保护的信道中建立共享秘密。特别是在TLS 1.3中,为保证前向安全性(forward secrecy),移除了利用静态RSA公钥加密算法进行密钥交换的方式,仅保留Diffie Hellman (DH)密钥协商算法,并引入了一个新的密钥协商算法X25519/448。相比于TLS 1.3其他两类DH密钥协商算法(有限域DH和基于NIST-P曲线的椭圆曲线DH),X25519/448的计算量更小且参数的选取过程公开,更受产业界青睐。事实上,包括OpenSSH在内的众多开源项目已经将X25519/448作为默认的密钥协商算法。虽然X25519/448的计算量相对较小,但是在云计算、电子交易等大规模并发请求的场景下,它所依赖的椭圆曲线点乘运算仍然是性能瓶颈。本文利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针对X25519/448进行了多层次的性能优化,同时考虑了可能的计时攻击威胁,完成性能的最大化。所实现的X25519/448在桌面级GPU GTX 1080达到每秒2860412/357944次操作,在嵌入式GPU Tegra X2上达到每秒155459/17909次操作,性能远远超过CPU、FPGA和同类GPU平台实现。其中,Tegra X2上的X25519实现分别是ARM CPU的8.5倍和FPGA的13.2倍,体现了GPU在嵌入式密码计算领域的强大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