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其中重金属污染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所以针对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研究也显得更加重要。该文在重金属对作物生长发育、作物吸收累积重金属、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运移积累、重金属复合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质地土壤中重金属的运移积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污水灌溉面积的持续扩大,研究污水灌溉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物对土壤一作物系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以铅、镉两种常见的重金属为例,研究这两种重金属在不同土壤质地(砂土和砂壤土)条件下的运移积累规律.  相似文献   

3.
随着污水灌溉面积的持续扩大,研究污水灌溉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物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以铅、镉两种常见的重金属为例,研究这两种重金属在不同土壤质地(砂土和砂壤土)条件下的运移积累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北京东南郊典型灌区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含量和污染水平,2015年对该灌区31个监测点位土壤样品和62个作物样品的6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对土壤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地统计学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属于安全级别,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满足国家食品标准,灌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农业施肥、污水灌溉和大气沉降。  相似文献   

5.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迁移性取决于其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赋存状态和土壤环境,反映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研究,可为认识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特性、植物种类与根际效应、人为活动及其它因素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迁移性的影响机理;阐明了总量预测法、化学形态提取法、自由离子活度法和生物学评价等方法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引用蟒河污水灌溉,重金属及其污染物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质地、地理分布状况、土壤有机肥力和灌溉类型等因素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积累和迁移状况有不同的影响。根据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容量极限值计算、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了灌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趋势及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采矿和冶金行业的发展,重金属泄露及含重金属产品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成为世界瞩目的问题之一。生物炭作为优良的土壤重金属固定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通过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生物炭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探讨生物炭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质量的可行性,为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指导。共设置5个处理:矿区污染土壤作为对照处理,以及矿区污染土壤分别添加1%、2%、4%和10%生物炭。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使土壤基础呼吸最大增加20.07%,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50.59%,可降低土壤微生物呼吸熵和FDA水解酶活性分别达30.66%和34.78%,可提高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分别达73.96%、251.21%和57.72%。生物炭可明显影响红壤矿区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质量,是红壤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一种理想调理剂。  相似文献   

8.
污灌条件下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灌溉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污水灌溉中的重金属对作物、土壤和地下水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呼市近郊污灌区试验研究,探讨了污灌条件下主要4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9.
结合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垃圾治理现状,开展了农村厨余垃圾堆肥对土壤环境及苹果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试验研究,旨在为北京市农村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成效,保障首都水环境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厨余垃圾堆肥对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远低于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限值要求,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小于土壤安全限值0.7,表明苹果园土壤未受到重金属污染;施用农村厨余垃圾堆肥,苹果中重金属含量虽均呈现增加趋势,但均远低于GB18406.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限值要求,且苹果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85,苹果未受到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大伙房水库迁建区的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研究,并采用多种污染评价方法对迁建区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大伙房水库迁建区土壤中主要含有铬、铜、铅、锌、镉五种重金属元素,且含量超过了辽宁省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在迁建区中富集程度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鄂州市某湖泊底泥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分布以及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柱状底泥纵向分布来看,该湖底泥重金属含量整体上呈现从上到下递减的变化趋势,上层底泥重金属含量最高;从空间分布上看,3个湖区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是西湖区域>东湖区域>中湖区域。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该湖底泥重金属主要以无污染—中度污染为主,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大小排序为Cd>Zn>Cu>Pb>Ni>Cr>Hg>As;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底泥中As、Ni、Cu、Pb、Cr和Zn生态风险水平较低,Cd和Hg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Cd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研究成果为该湖泊的污染调查和评价分析提供参考,并为湖泊后续的保护和水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南昌市湖泊重金属污染特征现状,论文以青山湖、象湖及前湖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湖泊水体及沉积物重金属Cr、Ni、Cu、Zn、Cd、Pb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地质累积指数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湖泊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判别各研究水域重金属污染源。结果表明水域中Cr、Cd与Pb为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前湖面临着最为严重的水体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中Ni、Cu、Zn、Cd、Pb存在不同程度风险,各湖泊中沉积重金属风险程度从大到小均为Cd>Cu>Pb>Ni>Zn。前湖生态风险程度最大,其次是象湖。主成分分析表明湖泊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与废水废气排放。因此为避免进一步污染,应合理规划交通,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提升污水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库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效应问题,分析海河流域北部4座典型水库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As、Cr、Cu、Ni、Pb和Zn)的分布情况,并评价污染物类型的相关性。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分析4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沙河水库、密云水库和于桥水库的重金属沉积物生态风险等级为优,官厅水库重金属沉积物生态风险等级为良。不同重金属对5%的底栖生物物种的危害质量分数(HC5)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As(0.210 mg/kg)>Ni(0.071 mg/kg)>Cr(0.052 mg/kg)>Zn(0.050 mg/kg)>Cu(0.006 mg/kg)>Pb(0.005 mg/kg)。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为水库生态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包头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查明包头市地下水质量与污染状况,在包头市采集地下水样品33组、地表水样品4组,对其重金属Cr、Cd、Hg、Pb和As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据此,运用水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评价等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该区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分布、污染程度及来源。结果表明,包头市四区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的污染,其中东河区地下水重金属元素检出、超标点均为最多,污染程度最大;5种重金属元素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b>As>Cd>Cr6+,按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b>Cr6+>As>Cd。通过对涉重企业废水排放资料、土壤重金属和地表水(污水)测试结果分析可得,工业废水排放是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主要物质来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Cd与Pb存在显著相关性,二者可能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通市区5条主要河道柱状底泥样品重金属元素质量比的实验分析,探讨河道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各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均超过土壤背景值,污染较重,其中Hg污染最为严重;②重金属污染在垂直分布上分为未受干扰、正常沉积的"表层高、底层低"和受清淤治理措施影响的非正常沉积的"表层低、底层高"两种分布格局,在水平分布上具有"城市中间河流高、外围河流低"和"中上游河段高、下游河段低"的分布特征;③从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看,濠河和法伦寺河潜在生态风险强,姚港河生态风险中等,任港河和南川河生态风险轻微。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gCuZnCrPb。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和评价洞庭湖重金属污染现状,选取洞庭湖区及不同入湖水系共24个采样点分别研究表层水及底泥中重金属的浓度水平,采样点的布设覆盖了整个湖区及湖区的入水、出水水系,在空间上保证了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完整性。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同时对湖区重金属进行了Pearson相关关系分析,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洞庭湖区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湖区内监测点位Cr,Cd,Pb,Cu,As,Hg的平均值分别为地球化学背景值的2. 0,10,2. 2,2. 3,6. 6倍;洞庭湖底泥中不同种类的重金属Igeo表现为Cd Hg Pb Cu Cr As,湖区内Itot(综合地累积指数)值表现为东洞庭(君山)南洞庭(万子湖)西洞庭(目平湖);各重金属潜在风险程度表现为Cd Hg As Cu Pb Cr,Cd和Hg的生态风险贡献率之和为87. 78%;湖区内的RI值在25. 32~222. 40之间,平均值128. 49,与2013年相比RI值显著降低,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汉江中下游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别于2019年6月(丰水期)和2020年1月(枯水期)在汉江中下游选取20个监测断面采集水样,监测水体中Cu、Zn、Pb、Fe、Mn、As、Se和Cd 8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汉江中下游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水体重金属污染以Fe、Mn为主,其他6种重金属浓度均满足地表水Ⅱ类水标准。汉江中下游水体中Fe和Mn含量沿程波动较大,二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Fe和Mn含量最大值在支流竹皮河,其中Fe浓度超标4.63倍,Mn超标13%;此外,位于汉川市的S17断面Fe元素含量超标3.89倍。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发现近年来汉江中下游水体重金属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评价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大部分水体水质良好,钟祥市和汉川市是汉江中下游重金属污染相对较重的两个城市,支流竹皮河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以黄土高原的典型工业污染河流北洛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干支流17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8种重金属(Hg、As、Cd、Cr、Cu、Pb、Ni、Zn)质量分数,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利用PMF模型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洛河上游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高于中下游,As、Cd和Zn的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26、1.28和1.41倍,Zn、Hg、Cd、Pb、As和Cu的变异系数大于30%,为高度变异水平。地累积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显示,北洛河上游B1处和下游B13处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处于中高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单一元素污染危害程度依次为Cd>Hg>As>Cu>Ni>Pb>Zn>Cr,整体来看,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较大,中游B10和下游B13存在中等生态风险,其余点位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来源解析表明,北洛河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悬浮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华  于婷  周文斌 《人民长江》2012,43(10):58-61
为了分析鄱阳湖悬浮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实地采集水样分析了悬浮物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特征。根据分析成果,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鄱阳湖悬浮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南湖区的悬浮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大于北湖区;具有潜在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Cd和Cu;鄱阳湖大部分区域已达中度以上危害程度,轻度危害水平区域只占1/8;悬浮物重金属的赋存含量不仅与其赋存方式有关,与元素本身也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