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潮流定床模型和局部动床模型,研究了射阳港进港航道工程潮流特征和导堤堤头冲刷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工程区域内潮流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堤头扰流流速较大,悬沙分布和海床也相应变化,堤头海床会形成范围深度和较大的冲刷坑,设计防护设施坍塌,需对防护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以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李舜  孙丽荣  渠庚  丁兵  黄卫东 《人民长江》2022,53(8):210-215
局部冲刷一直是冲积性河流中墩台失稳和水毁的主要原因,也一直是跨河工程可研与设计中需重点研究的问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墩台方面,对大型跨河工程复合墩台的局部冲刷研究较少。以长江苏通500kV过江电缆工程复合墩台为例,采用正态概化模型研究了复合墩台局部冲刷坑形态、范围及深度,阐明了局部冲刷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试验表明:大水深工况有利于复合墩台形成更大的局部冲刷坑,局部冲刷坑的相对长度、相对宽度和相对最大深度均与相对行近流速呈正相关关系。单墩比复合墩台相对冲刷深度要大,复合墩台相对最大冲刷深度与单墩相对最大冲刷深度的比值随相对行近流速增大而增大,范围在0.05~0.20。研究成果可为解决跨江大桥或电缆通道建设中的墩台局部冲刷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程控制冲刷库水位为210 m、水库初始蓄水量3亿m3、降水冲刷时机在库区淤积量约为32亿m3的初始地形条件下,分别选用历时为16 d及12 d洪水过程进行了两个组次的小浪底水库降水冲刷专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机降水冲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库容,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系列模型试验方法,对瓯江二桥主桥墩局部冲刷问题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主桥墩最大冲刷深度与上游径流量及主桥墩轴线走向有关:对径流为百年一遇洪水流量,主桥墩轴线走向与水流流向一致时,其最大冲刷深度为11.69m;主桥墩纵轴线与流向夹角为20°时,最大冲刷深度为14.81m。试验得到施工围堰局部冲刷与流量的关系,得出最大冲刷深度,并提出围堰局部冲刷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桥墩局部冲刷防护工程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应用于实际工程和室内实验研究的桥墩局部冲刷防护工程措施,如抛石防护、扩大基础防护、混凝土铰链排防护、四角混凝土块防护、护圈防护、桥墩开缝防护、墩前排桩防护和淹没槛防护等,并对这些传统防护工程措施的防护机理、防护效果和防护优缺点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对完美结合实体抗冲和减速不冲防护特性于一体的四面体透水框架群防护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介绍了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措施的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针对并线桥墩在多沙河流上的局部冲刷问题,采用1:100正态模型水槽对桥梁平面正交在不同形状、上下游不同桥梁间距的桥墩布置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对上下游桥墩在不同水流强度、不同桥梁间距条件下的局部冲刷过程进行系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桥墩并线时,桥墩周围水流流态较为复杂,受上游墩阻水绕流影响,下游墩周围水流紊动强度减小,流...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洋河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发源于内蒙、山西,为季节性多泥沙游荡型河流,干流全长106km,流域面积为16,0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13.8m~3/S;年平均含沙量为14kg/m~3,最大含沙量为498kg/m~3,河床沙质,粒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4,(8):4-6
基于小浪底水库控制水位分别为210、220 m,洪水过程分别为12、16 d,库区淤积量分别约为32亿、42亿m3,进行了4组降水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库容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边界条件和控制水位下,入库流量、含沙量越大,冲刷历时越长,则库区冲刷效果越好;相同边界条件和水沙条件下,控制水位越低,则库区冲刷效果越好;相同水沙条件和控制水位下,前期淤积面越高,则冲刷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冲刷物理模型试验的比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刷物理模型试验的比尺效应主要是由模型沙不满足泥沙运动相似的要求所产生。因此在将试验结果外推到原型时会产生较大偏差。全面分析了系列模型实验法、经验公式法和相似模型试验法减少或者消除比尺效应的优缺点;提出了经验公式用于分析试验结果的偏差程度。认为满足泥沙起动相似和动床阻力相似是冲刷物理模型设计和模型沙选用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汪凯迪  张建民 《人民长江》2019,50(4):188-193
对于水闸下游的冲刷防护与治理,一般在方案实施前需要进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通过对某电站典型运行工况进行模拟,反演了冲刷区域的冲刷过程,确定了最大冲刷深度和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6种护底方案。通过1〖DK(〗∶〖DK)〗70水工模型试验综合对比不同方案的防冲效果。结果表明:明渠左导墙左侧河床位置铺设2列3.0 m厚、长宽均为9.0 m的混凝土板进行护底时,各项水力学指标较优,既考虑了经济效益又切实控制了河床冲刷范围;同时推算出混凝土板与河床之间的摩擦系数范围为0.20~0.30。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河床护底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及经验。  相似文献   

11.
根据锦凌水库工程初设成果,进行了整体水工模型试验[1],验证了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及枢纽布置;提出了左坝侧导流墙两种改进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原方案及改进方案在设计流量条件下导流墙附近流速、冲刷、淤积及回流淘刷因子[2-4],得出了推荐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低水头大流量枢纽的泄洪能力、消能设计、下游防冲设计、闸门泄洪调度等问题进行研究。对消力人消能率的计算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在河北省界内与多条河流相交叉,重要的渠河交叉建筑物有滹沱河、唐河、沙河(北)渠道倒虹吸等。工程修建后河道将被束窄,水流流势会发生较大改变,因此修建导流堤以疏导水流,减轻由此对河道产生的影响。研究从导流堤平面形状及计算方法入手,在提出导流堤布设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三条主要河流的河工模型试验,对导流堤型式、局部冲刷、交叉断面上游壅水、下游冲刷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合理的导流堤的型式与尺寸。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典型的堤基进行了管涌机理的砂槽模型试验研究,观察并分析了管涌发生、发展并导致溃堤的机理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堤基管涌发展的机理、通道形状和位置均相似,管涌破坏均发生在透水层的顶面,低于临界水头时,管涌仅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并最终停止,管涌通道不会与江(河)水连通,一旦超过临界水头,管涌通道持续发展并最终与江(河)水连通,连通管流的强力冲刷最终导致堤基整体破坏和溃堤。  相似文献   

15.
王甫洲右导堤绕流场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热流假设条件下,不工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两方法,互补交替逼近右导堤体型优化曲线,实践证明数值模拟的指导性与模型试验的验证作用加快了试验进程,提高了试验精度。  相似文献   

16.
构皮滩双曲薄拱坝最大坝高232.5 m,采用表孔和中孔泄洪,水垫塘消能。坝身最大泄流量与泄洪功率居世界拱坝之首,大坝的流激振动对坝体安全的影响问题必须研究解决。采用1/150的水弹性相似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法计算研究坝身泄洪引起的坝体振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模态分析的大坝满库前4阶频率和振型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甚为吻合;在给定的泄洪条件下大坝的振动位移和动应力都很小,不会对大坝整体安全构成危害,但可能出现局部疲劳损伤;大坝流激振动的主要振源是泄洪孔上的水流脉动压力;优化表孔体型和齿坎布置有助于减小坝体的流激振动。  相似文献   

17.
泄水建筑物由于受到地形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常需在泄槽段设置弯道。由于弯道水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如不采取工程措施加以改善,将威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目前急流弯道优化设计方法甚多,但各种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点,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模型试验对几种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以便为各工程实际选择一种效果显著、经济可行的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堤防工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堤防工程带来的地理环境问题;提出了为避免堤防工程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在各类堤防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阿尔塔什河床深厚覆盖层中使用旁压试验了解其物理力学性质,深厚覆盖层颗粒相对较粗,结构复杂,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旁压试验在本工程中得以成功的应用,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和研究,应用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