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80MPa级热轧高扩孔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b、V、Ti微合金化,通过TMCP工艺试验,研究了Nb、V、Ti微合金对低碳钢显微组织、力学及成形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扩孔性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加入微合金Nb、Ti,能够大幅度提高试验钢的强度,同时延伸率、硬化指数、扩孔性能良好;热轧高扩钢中的贝氏体能够起到阻挡裂纹扩展的作用,导致裂纹扩展转向,铁素体-贝氏体组织有利于钢板扩孔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孙蓟泉  陈娟  曲杨 《上海金属》2006,28(3):36-39,43
根据目前国内热轧窄带生产普遍缺少轧后冷却系统的情况,通过热模拟机Gleeble-1500模拟Q215热轧窄带钢轧后的不同冷却条件,研究了终轧温度、冷却速度和终冷温度对热轧窄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为提高产品的强度及韧性,适应以后的冷轧工艺,根据某厂现场条件,制定了合理的冷却制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对高性能桥梁钢的成分进行了设计,并通过不同的控轧控冷工艺轧制成不同板厚的钢板。钢板经过回火后,进行了力学性能的测试及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高性能桥梁钢回火后的强度较高,屈服强度达到600 MPa以上,伸长率达到20%以上。由于轧制工艺的不同,不同板厚的钢板冲击性能有较大的差距;显微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组成。测定了高性能桥梁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实际生产中,应将冷速控制在10~30℃/s,开始冷却温度约780℃,此时的相变组织为较均匀的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拉伸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Si元素对580 MPa级高扩孔钢(580HE)组织、性能及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80HE钢的基体组织为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较高含量的Si细化了铁素体晶粒尺寸,降低了贝氏体含量,提高了钢的屈强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与Si元素的固溶强化、细晶强化等作用相关。由于Si强化了铁素体基体,增加了铁素体基体的硬度,缩小了铁素体与贝氏体两相之间的硬度差,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扩孔率。同时,随着Si含量的增加,氧化铁皮厚度增加,且与基体界面不规则、呈凹凸不平状,导致热轧带钢表面红锈的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的冷却工艺(直接冷却及分段式冷却方式)对热轧高扩孔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冷却工艺的实验钢得到的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及粒状贝氏体;采用分段式冷却工艺的实验钢得到的组织为等轴多边形铁素体及粒状贝氏体,其空冷开冷温度、时间对钢的组织、性能影响较大,而采用分段式冷却工艺能够获得强度、塑性、成形性能更优良的热轧高扩孔钢。  相似文献   

6.
7.
Si对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志峰  赵征志  赵爱民  唐获 《轧钢》2011,28(2):16-18
实验试制了590MPa级C Si Mn Cr系高强热轧双相钢,同时分析了合金元素Si对双相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含量增加05%后,组织中铁素体含量增加了3%,硬度提高了HV20;双相钢抗拉强度提高了41MPa,屈服强度提高了8MPa,降低了屈强比,伸长率提高了8%,塑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晶粒细化是既能提高钢材强度又能提高钢材韧性的有效方法,能在不增加合金含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钢材的性能,是新一代钢铁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通过控轧控冷工艺手段达到细化晶粒效果,用以实现不增加热轧光圆钢筋合金成分的基础上,提高钢材性能并节约成本的方法:在线材车间进行HPB300光圆钢筋试验,经过控制控冷工艺,得到细晶组织,轧材各项性能都符合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CCT曲线和实验室控轧控冷工艺试验,研究了440 MPa级船体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CCT)过程的相变以及组织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在较宽的冷速范围内容易得到贝氏体组织,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试验钢的强韧性得到提高。轧后空冷条件下,试验钢得到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韧性较好,但强度富余量相对较小。轧后加速冷却,试验钢的强度得到明显提升。模拟卷取温度为550 ℃时,试验钢的强韧性相对更好。综合分析,较优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为:终轧温度840 ℃,轧后冷速(20±5) ℃/s,卷取温度550~560 ℃。  相似文献   

10.
艾玉忠  刘旋  李彩云 《轧钢》2021,38(6):91-94
20CrMnTi热轧带钢直接作为适宜规格齿轮原料在可加工性和使用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带钢中的带状组织缺陷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板坯加热均质化控制试验、精轧变形量及变形速率控制试验及轧后控制冷却试验,对20CrMnTi热轧带钢带状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CrMnTi板坯加热时应保证心部温度大于1 000 ℃,保温时间在150 min以上;采用奥氏体再结晶轧制工艺,终轧温度控制为930 ℃,卷取温度控制为670 ℃,可有效控制成品带钢带状组织级别在3级以内。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final air cool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ot rolled 0.2C-1.9Mn-0.5Si-0.08P TRIP steel were studied by utilizing OM, SEM, TEM and tensile test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multiphase microstructure of the investigated steel when the finish rolling temperature was about 820 ℃ and the final air cooling temperature was in the range of 630-700 ℃, the grain size of most of ferrite was finer (about 4 μm) and which had higher dislocation density, t...  相似文献   

12.
试验用HQ钢控轧及轧后的加速冷却试验表明,典型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冷却速度和终冷温度等冷却工艺参数对钢材的组织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各参数的合理组合,在提高强度的同时又提高韧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两段式和三段式冷却方式进行低Si—Mn含Nb、Ti热轧双相钢实验,通过合理的工艺参数控制得到了细小的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马氏体组织,屈强比为0.6,强度级别为550MPa级热轧双相钢。并分析讨论了工艺参数对组织性能的影响,为现场工业试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轧辊钢激光熔凝处理组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3KW连续CO2激光器对轧辊钢进行了激光熔凝处理,用金相显微镜、SEM及71型显得同硬度计,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硬度测试,结果发现,其剖面组织区域分为熔化区(粗大的马氏体 残贸奥氏体→奥氏体)、相主为区(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碳化物)、热影响区和基体4个部分,各区域的尺寸及显微硬度与激光功率、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有关,且激光处理后硬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obtained by austempering after hot deformation without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 in the present Si-Mn TRIP steel sheets. Isothermal holding time after finishing rolling has affect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is ste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 exhibits a good combination of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total elongation when it is held at the bainit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after hot deformation. The stability of retained austenite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of isothermal holding time, and a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holding duration results in a decrease of it. The tensile strength, total elongation and strength ductility reach the maximum values (774MPa, 33% and 25542MPa% respectively) for this sort of hot rolled Si-Mn TRIP steel using the optimal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6.
《铸造技术》2015,(8):1995-1997
研究了微合金化和余热处理对不同种类热轧钢筋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微合金化和余热处理后,试验钢筋的力学性能均能满足GB/T 1499-2007标准;余热处理HRB335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比HRB400钢筋低,但伸长率提高;经余热处理的HRB335和HRB400钢筋的强屈比均高于1.25;与热处理相比,经微合金化处理后钢筋组织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7.
DP500冷轧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试制了500 MPa级C-Si-Mn系冷轧双相钢,进行了力学性能测定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该钢平均屈服强度为264 MPa,抗拉强度为552 MPa,屈强比<0.5,50标距伸长率为26%,烘烤硬化值>50 MPa,退火组织中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9 μm,马氏体含量约为17%.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连续退火工艺与热轧带状组织对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820 ℃保温,缓慢冷却至620~680 ℃后,以>30 ℃/s的速率快速冷却可以得到优良的双相钢力学性能.热轧板中的带状组织对伸长率不利.  相似文献   

18.
刘永霞  毛伟吉 《铸造技术》2014,(9):1974-1976
以20MnSi和30MnSi盘条钢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冷却速度对盘条钢筋淬火组织的影响,并分析了回火冷却条件对20MnSi钢筋表面、直线性及松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MnSi和30MnSi钢棒在淬火冷却速度不低于30℃/s、淬火冷却后钢棒温度低于250℃的条件下可得到马氏体组织;回火冷却对钢筋的外观和松弛性能基本没有影响,较低的回火冷却速度对钢棒的伸直性不利  相似文献   

19.
《铸造技术》2015,(11):2657-2662
用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热轧钢板表面常见的氧化铁皮缺陷进行观察,分析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麻点与凹坑都是由于硬质的氧化铁皮压入造成的。翘皮缺陷是由于残留的高温氧化铁皮压入表面,在后期轧制过程不能轧合而形成的。红色氧化铁皮缺陷主要发生于含Si高的特定钢种中,该缺陷主要是由于除鳞裂纹中断和生成剥离性差的Fe2SiO4造成的。纺锤状氧化铁皮缺陷是典型的一次氧化铁皮压入造成的,线条状氧化铁皮缺陷是二次或三次氧化铁皮压入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铸造技术》2017,(11):2609-2612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力学性能和冲击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Nb对汽车车身热轧板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探讨了Nb元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汽车车身板中添加一定含量的Nb元素可以显著细化晶粒,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并使珠光体片层更加平直;添加一定Nb元素后,热轧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37%和54%,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也有所提升,拉伸断口中韧窝更加细小、均匀,且深度更深;冲击性能提高了52.6%,这主要与细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