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油气运聚特征与岩性圈闭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蚌湖向斜是潜江凹陷主要的生油洼陷,潜三、潜四段烃源岩均已成熟生油,向斜东、南斜坡带发育大量砂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油气呈面状补给方式进入渗透性砂岩输导体,并在浮力驱动下发生运移。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①构造格局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趋势;②渗透性砂岩输导体与运移趋势的空间配套决定了油气运移路径的实际分布;③每个岩性圈闭均有运移路径网络所限定的油气汇聚范围,其源岩体积和生、排烃性能控制了圈闭含油气性。在同一个运聚组合中,油气运聚范围的面积与圈闭含油气性呈正比关系。以生油洼陷内油气运移路径的预测技术为基础,可对岩性圈闭的含油气性作出较为确切地评价。 相似文献
3.
乌尔逊凹陷油气运移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尔逊凹陷的油气分布严格受生油凹陷的限制,主要分布在油源区内或其附近、油源区及其周边的断裂构造带上.凹陷内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乌尔逊凹陷北部生烃洼槽边缘,苏仁诺尔走滑断裂带两侧,有的位于有效生烃灶内,有的位于有效生烃灶边缘;乌尔逊凹陷南部油气发现主要是在巴彦塔拉构造转换带地区.综合利用合氮化合物的多种指标,可以确定油气运移方向,研究油气运移通道,指出断裂和不整合面是凹陷内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两者配合使油气呈现阶梯状运移. 相似文献
4.
5.
6.
7.
四棵树凹陷是自侏罗纪始沉降接受沉积,晚第三纪沉降最为剧烈的沉积凹陷。凹陷内发育侏罗纪煤系和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两套烃源岩层,其中侏罗系煤系分布面积大、厚度大、有机质丰度及热演化程度高,是区内主要油气源岩。托斯台地区和独山子背斜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托斯台多种类型的圈闭和独山子背斜深层圈闭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8.
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油气纵向运移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油气纵向分布特征为 :曲堤地垒发现 4套主要的含油层系 ,西南缓坡带只在沙四上亚段发现了含油气层位 ,白桥—仁风潜山带无油气显示 ,夏口断裂带下降盘油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沙三段、沙二段。认为控制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的地质因素有 :发育馆三段和沙一段区域性盖层 ;全区大规模油气运移期所有断层的活动都较弱 ,限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 ;断裂带具有走滑性质 ,限制了纵向运移 ;斜坡带远离油源 ,油源不充足 ,同时只在局部地区存在异常压力带 ,垂向运移能量不足。曲堤油田纵向含油层系长是油源充足、晚期断层活动强烈造成的 ,而西南缓坡带发生油气纵向运移的可能性小 ,勘探目标应集中在沙一段区域盖层之下的层位。图 1参 5(王孝陵摘 ) 相似文献
9.
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主要受沉积水体、成岩作用和烃类演化等因素的控制。通过对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的分析.可以为油气的成藏环境分析和油藏预测提供重要信患。对潜江凹陷南部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的研究发现:①地层沉积时水体的原始矿化度控制了地层水中矿化度分布的整体格局;②地层水中矿化度的分布、地层压实、成岩作用和烃类演化等地质作用之间具有一致的阶段性.代表着良好的生、储、排配置环境;③高矿化度水地层的压实速率大大低于淡水地层,更有利于储层孔腺的保存;④封闭的水化学环境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泌阳凹陷油气展布及运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位于我国河南省南部唐河与泌县之间的泌阳凹陷是新生代富含油气的小型断陷。其主要的生、储油层段为核桃园组 ,展布面积达 970 km2 ,最大生油层厚度达 73 0 m。通过对研究区油气运移的分析和地层剥蚀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推断 ,泌阳凹陷除在凹陷中心发育有生油中心外 ,在双河和井楼之间还发育有一个次要的生油洼陷 相似文献
11.
沾化凹陷四扣洼陷油源对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四扣洼陷下第三系发育了沙河街组沙四上段、沙三段和沙一段三套烃源岩,其中沙三段是该区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沙一段为低成熟烃源岩;而沙四上段烃源岩分布局限。油源对比显示渤南油田的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烃源岩,义东油田的原油主要来自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罗家油田的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和沙四上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潜四下亚段是潜江凹陷重要的生储层系,基于地层埋藏史及热史的恢复,定量模拟了潜四下亚段油气的生、排、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潜江凹陷现今热流值为40.20~47.99 mW/m2,古热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即早期(45.0~41.0 Ma)快速升高阶段、中期(41.0~26.5 Ma)持续升高阶段和晚期(26.5~0 Ma)逐渐降低阶段;潜四下亚段烃源岩现今成熟度Ro为0.45%~1.58%,多数大于0.55%,其底部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和达到生烃高峰的时间分别为41.0 Ma和29.0 Ma;潜四下亚段烃源岩的排烃期为33.6~26.5 Ma,26.5~0 Ma排烃量较少;潜江凹陷油气运移路径受流体势和古构造面的控制。潜江凹陷存在7个有利油气聚集区,其中以Ⅰ,Ⅱ,Ⅳ,Ⅶ最有利,主要是因为近源、储集性能好、油气运移动力强和运移距离短。 相似文献
17.
18.
潜江凹陷潜江组T-R旋回层序与非构造圈闭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美衡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2):70-74
潜江凹陷为一陆相断陷湖盆.运用T-R旋回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结合潜江凹陷测井、地震及岩心资料,将潜江组划分为8个三级T-R旋回层序,同时建立了该凹陷T-R旋回层序地层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深湖-半深湖等沉积体系.查明了该区主要层段的砂体分布规律,确立有利于非构造圈闭发育的砂体类型,并提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