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重要城市旧城更新模式与管理体系,在国内先进旧城更新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重庆市"两个结合"旧城更新规划管理体系,为专项规划与更新街道相结合、专项评估与分区申报相结合,同时提出综合整治、功能改变、零星拆建三类旧城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尺度渐进式"是现阶段比较成功的旧城改造模式。文章以太姥山镇旧街区更新为例,从现状出发,选择小尺度、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模式,从规划实践,更新策略上探索解决类似旧城区的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挚 《福建建筑》2013,(7):86-88,82
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使所有城市都面临旧城更新问题。不同于习惯上推倒重建式自上而下更新,我们对类似田子坊自下而上的小规模渐进式更新认识较少。这种模式在成本上有可行性,并在发展空间与居民福利方面具有可持续性优势。田子坊模式是有借鉴推广意义的旧城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反思我国现阶段旧城改造实施效果产生偏差的深层原因,提出"日常生活"是城市形成的本质,旧城更新应"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观点。借鉴哲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尝试提出基于日常生活视角的旧城更新模式的基本设计原则。以广州市解放中路旧城改造一期工程为例,探索一种自下而上的更符合生活客观发展规律的旧城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旧城更新(或城中村改造)从更新方式上来讲主要有三种模式:推倒重建模式、混合更新模式和小规模渐进更新模式。文章从实施主体的角度为主提出一种新的由"政府支持(Government Support)+开发者合作(Developer cooperation)+居民自助(Resident self-assistance)"合作改良型更新模式,简称"GDR"模式,并针对模式特点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4年多的"渐进更新"和低成本的旧建筑再利用,一个典型的传统山地街区在延续原有城市肌理同时创造了新的城市景观和就业岗位.街区的更新模式与建筑策略有别于普遍的"大拆大建"做法,是旧城改造新模式的探索.文中强调渐进更新和旧建筑再利用是"政府引导"、"群众动员"与"规划设计"共同作用的良性结果,并分析了规划设计与实践的方法、手段、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街区今天依然处于持续更新之中.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包容性城市的时代背景下,将马斯洛需求理论引入外来务工人口密集的城边村更新模式的机制解析中,揭示新生代流动人口对精神文化空间的时代诉求。以厦门市西柯村为例,揭示外来务工人口密集的典型城边村面临的发展瓶颈,包含已有物质空间条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落脚城市"空间环境缺乏人文关怀及地方归属感等现实问题,研究提出:整合资源,重构动力体系;多元资本,重构资金流动链条;注入暖流,"柔化"物质空间;激活空间,营建积极"关系场"四大策略。这四大策略是引导城边村健康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的城市生长后工业城市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城市发展正从基于石化燃料的旧模式向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新模式转变。本文介绍了新近的有关"绿色城市化"的研究以及城市更新与邻里社区的发展模式;探讨了横跨建筑、风景园林和城市设计等领域的问题,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将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垃圾及水处理、被动与主动策略、自然通风措施等整合到当今"生态城市"的设计之中,以期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反思了关于建筑本身及城市区域可持续性的现实途径,并提供讨论城市中心可持续更新模式的平台,研究生态模式如何影响城市化;最后,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市的"城市大学"和"滨水城市"两种城市发展模式为例,阐释了可持续城市设计原则的应用。研究表明,在现有的城市中心区以内实现城市的增长,较之占用、蚕食城市周边未建成区进行建设开发,能更好的维护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很多旧城无法满足人们更高的生活品质要求以及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因此旧城更新项目的推进尤为重要。阐述了旧城更新视角下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强调了要考虑效益、明确重点并兼顾传统文化保护,分析了目前旧城更新城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案例,从商业居民活动用地规划、绿色设计、传统文化保护、设计创新等角度,对当代旧城更新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和实践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快更新"、"慢更新"两种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模式在空间、文化、功能三个层面上的城市融入性的差异对比研究,分析两者各自的优缺点,探究在两者间取得平衡的可能性,为现代城市化阶段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旧城改造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地进行旧城更新改造,对我国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城市经济定量分析角度入手,提出了旧城改造开发容量的概念、模型,土地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土地等级评价因素权重的AHP模型;以旧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约束条件,以经济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基于旧城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环境目标确定旧城开发容量的上限模型,及基于市场行为的经济目标确定旧城开发容量的下限模型,使旧城改造始终处于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有序控制之中;并以ARCGIS为平台,结合南阳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研究,得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专题数据地图,对在GIS平台下合理确定旧城改造的开发容量,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2.
卢源 《现代城市研究》2005,20(11):22-26
当前我国旧城改造规划的制定过程普遍采用 决策式方式进行。决策过程的封闭性和简单 化处理方式正是造成弱势群体在旧城改造规 划中难于实现利益表达的根本原因。本文通 过剖析决策式规划对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影 响,主张将当前改造规划的制定方式转化成 系统化、参与性的政策制定过程,从而建造各 个群体参与的平台,为弱势群体的政策参与 和利益表达创造最佳条件,实现旧城改造的 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13.
老城旧住区更新机制存在需完善之处。本文参考国内外旧住区更新发展经验,分别就旧住区分类更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运作机制、社会参与、实施主体、保障制度等提供更新发展运作机制进行分析及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平衡导向下进行的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设计容积率普遍较高,又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湿热,高容积率的设计方案可能会对城市通风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规划中进行风环境评估十分必要。基于CFD技术提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风环境评估方法、指标及判断标准,以广州市黄埔区鱼珠旧城更新改造规划为例,模拟改造前后的风环境状况。研究表明:①CFD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直观的反映旧改前后风环境状况;②案例的“规划评估范围风速比”0.7787>“现状评估范围风速比”0.6783,“规划评估范围平均风速”1.293m/s≥1m/s,满足风环境评价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和普遍运用的实施机制。但在中国的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还相当有限。扬州市文化里的老城更新,全过程地运用公众参与机制,为中国的老城更新提供了具有首创价值的实践范例。扬州市的案例表明,公众参与不仅是实现可持续的老城更新目标的必要路径,也是在城市更新领域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的善治目标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工业区体量庞大,是城市存量优化的重点区域,需要重新定位和再开发利用。新时期我国既有城市工业区更新改造遵循二维平衡和多元共享的发展趋势,并依据更新目的分为四类基本模式: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可持续生态修复;居住功能转型。进一步分析各模式的更新目的与开发主体之间的路径对应关系,侧重经济效益的更新改造既可以由政府主导,也可以由市场主导或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侧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更新改造匹配政府主导的开发主体,更利于更新目标实现。最后,讨论了模式的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毛小岗  宋金平  丁悦 《规划师》2012,28(2):105-108
城市是包含了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位一体的高级文化系统,根据其内涵提炼出来了城市更新的"I S T"模式—精神层(I)、制度层(S)和物质层(T),其中,在精神层建立城市场所精神,在制度层设计多元利益机制,以及在物质层确定城市产业发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更新过程的主要问题,推动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是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将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城市更新视角,通过大量实地调研、理论研究、数据统计等定量科学的计算方法,结合北京市老旧小区居民生活进行综合评估实...  相似文献   

19.
张伟  刘彦 《园林》2021,(2):52-57
在江南水乡,水系孕育了村落、集镇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轴线和乡愁记忆的载体。水岸随着城市一同生长,形成了"粘性"滨水空间。对城市更新中的"以人为本"和"内涵式发展"作出回应,明晰"粘性"滨水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厘清滨水空间在城市、社区、文化3个视角下的理想图景,并以人的行为活动为线索提出"粘性"修复措施,初步构建水乡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20.
蒋鑫  张文海  李鑫  李倞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2):93-98
以当代老城区改造过程出现的隔离现象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选取济南老城区具有公共空间异化特征的曲水亭片区作为观察和研究对象,运用以PSPL调研法、动线观察法为核心的多目标导向的人群活动综合调研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解译老城区公共空间中存在的割裂现象和异化表征,并以其中4个典型的街道界面进行“空间-行为”模式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流动型、闭环型、单层隔离型、双层隔离型”4类公共空间异化模式,从而更深层次地揭示公共空间异化产生的动因和机制。最后,在当代存量更新的语境下,基于日常生活与物质空间的动态关联,探讨走向社区融合的老城区公共空间互融更新策略,以期为老城区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