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按照创新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需要大量创新型军事教师以开创国防教育事业新局面。文章从改革创新思维、更新创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以及掌握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军事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特点,笔者从改革教材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并举,加强实践环节创新思维训练,培养科学研究方法,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综合考核等来实现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在牢固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课程知识,多方面分析工程地质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思维习惯,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学生具备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学科知识和构建技能。综述高校学科知识结构相关概念,讨论高校学科知识体系,研究高校学科知识结构的创新思维与构建思维,阐述四阶段学科知识结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4.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独立学院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构建了土木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其培养计划中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双师型师资队伍、知识体系及实践环节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武汉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实行文工交叉,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实行主辅修、双学位、国际化办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文章提出了涵盖"知识结构、实践技能、能力结构、综合素质"4维度28要素的"土木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全程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主体,以"校企协同创新实践平台"为依托的培养体系,建立了健全的培养体系运行机制。经过八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好,创新与实践能力强,就业质量高。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专业建设是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承担着为能源及环境领域提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职责,应以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深化专业教育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模型,建立多层次、模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创业能力的塑造,全过程全方位融合创新理念和专业知识。构建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模型及培养课程体系,对培养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借助信息素养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能和创新意识,从而实现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信息能力同步提升的目的。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嵌入信息素养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对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目标等进行深入探讨。实践表明,信息素养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信息能力的同时,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钱学敏 《华中建筑》2003,21(3):9-12
从大科学观的角度,阐述了钱学森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创新思维的思想,科学与艺术既有区别,又是相通的。科学知识及科学思维(量智)与文艺知识及艺术思维(性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涌现大成智慧与创新思维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9.
建构土木工程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已建设了大量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精品视频公开课、MOOC(慕课)、精品视频共享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应用和发展现状,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修订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了土木工程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撑体系,开展教学模式总体设计和知识模块能力培养解构,提出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以期为高等学校理工科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变革为工程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促进了新工科建设理念的生成。在土木工程领域人才的全过程培养进程中,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专业综合素养。针对土力学课程教学中关于土工测试环节存在的问题,组织相关科研方向的研究生和正在学习该知识点的本科生,自主研发了一套微型三轴仪作为随堂教具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旨在优化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互动。微型三轴仪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可模拟实际三轴仪的固结、剪切和控制排水条件等功能,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的关键操作步骤,直观地体会有效应力决定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基于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提升的导向,对岩土工程教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教学促进实践,以开发促进研究,打通了不同阶段的专业知识衔接,通过仪器研制和课堂反馈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构建了本研学生协同联动的实践型教学模式,探讨了微型设备类教具在研发过程中的难点,实现了专业能力高、创新思维强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建设是中国工程教育应对新技术和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更需要适应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要求。创新能力是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意识、创新视野和专业知识等。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创新思维,以及开展多层次全过程的创新实践以提升创新技能是提高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教育强国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更是强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立足“强基计划”的战略背景与目标要求,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及态势入手,剖析总结人才培养阶段衔接性不足、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及交叉学科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科教深度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二三三四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即以双轮驱动配合“三类整合”课程体系,注重三大能力培养与四阶段科研训练,构建五方支撑培养体系,以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保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倩 《规划师》2009,25(1):101-104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大规模建设的不断持续,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在中国与境外的高校之间出现,成为当前拓展专业教育的一大契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近年开展了多次联合教学实践,国际联合教学已成为城市规划教育系统、严谨的教学体系之外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组织方式,成为跨文化、跨学科、跨年级的高水平交流平台,但在实践中这一模式在与教学体系的衔接、跨年级教学的组织实施及成果展示,反馈等方面尚存在诸多改进空间,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大量脆性破坏,以改善抗震结构延性为研究目标,对7根具有相同截面和配筋、不同纤维品种和掺量的纤维增强混凝土结构柱进行了低周反复加栽试验,得到了框架柱的剪切荷栽一位移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各阶段的荷栽位移值.并据此分析了不同的纤维品种和掺量对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增强混凝土显著改善了剪压柱的延性,延缓了塑性铰的产生.试验数据比较说明,在承受剪压的框架结构柱非线性变形过程中,钢纤维混凝土具有最强的耗能能力,碳纤维混凝土对剪压柱的水平延性提高幅度较大,合成纤维能有效延缓塑性铰的出现,但是对柱端最大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使命在于知识的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创新教育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以土建类工程图学平台课程建设为依托,利用立体化系列教材和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跨学科的土建类工程图学基础教学平台。该平台注重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动手能力这个主题,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实践导向型土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确立了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而提高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人力资源基础.如何培养创新型土木工程人才,是国内外土木工程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从强调综合创新能力与社会大环境的协调发展、关注工程实践、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三方面探讨了土木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应对新一轮现代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传统工程管理学科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机遇。在总结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面向建筑业最新需求,结合新工科理念探讨了新工程管理学科特点、主要培养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工作,并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知识体系优化、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建设、教学方式创新、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创新教材资源建设和综合创新实践平台搭建五大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以期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questions to what extent agglomeration effects and localized inter-organizational linkages influence different types of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firms. Doing so adds to the relatively scarce firm-level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role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firms by disentangling the often conflated effects of agglomeration effects and localized inter-organizational linkage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Dutch automation services, we show that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localized inter-organizational linkag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different types of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firms.  相似文献   

19.
面对信息时代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加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信息实践能力为导向,从信息意识和修养、信息知识和技术、信息能力和道德等三方面拟定建筑学专业人才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出建筑信息实践能力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0.
科学普及是高校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实践载体。科普创作与实践是大学生创新教育新的增长点。引导大学生从事科普创作与实践,深化大学科普资源立体式开发,形成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新方式。依托高校教学科研机构,构建大学生科普创作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大学-政府-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网,推动大学科普资源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