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侯运炳  童光煦 《黄金》1993,14(8):15-19
本文总结了矿化模型技术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实体矿化模型的研究现状和实体矿化模型对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促进作用,并对如何进行矿化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张伟阳  郝良元  钟文达  邓勇  程相文  吕庆 《钢铁》2020,55(8):160-168
 针对高炉炉缸侵蚀的问题,介绍了高炉炉缸智能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实现炉缸内衬可视化的技术。基于炉缸侵蚀模型的比较及大数据预测模型的发展,提出了融合大数据技术的炉缸侵蚀模型技术思想。模型基于决策树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将铁水成分及温度、冷却参数、操作参数作为输入参数,采用融合大数据技术的方法,构建了炉缸侵蚀预测模型。大数据技术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推动了高炉智能化炼铁。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传统开采技术变革,弥补协同开采技术基础理论的部分空缺.从技术分类、技术构成等方面对协同开采技术体系进行了完善;通过协同开采技术协同演化支持证据、自组织演化条件及自组织演化特征的分析,论证了协同开采技术的形成与实施过程是协同演化的过程,揭示了协同开采技术的协同演化原理:前提是开放与非平衡态,动力是由竞争与协同产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诱因是随机涨落,路径是相变与分叉;论证了基于哈肯模型构建协同开采技术演化模型的适用性,结合协同开采协同演化类型的分析,构建了普适于协同开采技术的协同演化模型,得出了协同开采技术的协同演化方程及势函数,指出了构建协同演化方程及势函数的意义;引入基于哈肯模型的实证分析方法,提出了协同开采技术协同演化模型的应用方法,主要分为指标体系构建、子系统状态测算、协同演化机制分析3个步骤.结合高峰矿105号矿体的协同开采技术实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验证.研究结果可为协同开采技术的实践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推进矿山绿色开采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面临着投资周期长和成本高等问题,鉴于此,开展绿色开采技术优先级评价,有助于指导矿山决策部门的工作,实现绿色开采有序化,降低投资成本。在构建三山岛金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灰色关联分析优化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绿色开采技术进行评价分析。首先,构建了层次化绿色开采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地反映了各因素对绿色开采技术的影响;然后,利用AHP法和熵值法组合赋权,弥补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的不足,使赋权趋于合理化;最后,分别应用3种赋权方法的优化模型和传统等权法模型对三山岛金矿绿色开采技术的绿色度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比分析了4种模型的关联度计算结果,最终得出三山岛金矿绿色开采技术推进的优先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铁水运输"一罐到底"技术,开发了铁水运输过程温降模型,该模型准确性较高,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对"一罐到底"技术进行了能效评估分析,得到了不同运输条件对"一罐到底"能效利用的影响等一系列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探索技术及技术转移相关规律为研究目的,基于知识类生物理论对技术的分析发现,技术具有原生性、遗传性、变异性、群合性以及媒(酶)合性的类生物属性.在技术的类生物属性基础上,构建了技术发酵模型;将模型的构成要素与技术转移评价指标相结合,认为技术菌株的先进性、技术母体的选择、技术酶的利用对技术转移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并对技术转移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7.
随着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全双工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以太网已经成为一种确定性网络技术.HSE现场总线利用以太网技术与基金会低速现场总线实现了互操作,成为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工业以太网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HSE现场总线的模型结构、系统结构、通信栈模型、网络拓扑以及HSE控制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炉无料钟布料模型的技术路线可以分成三类 :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经典力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本文结合国内外无料钟炉顶布料模型,对这三类技术路线的运用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总结出这三类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并针对其缺点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利用大型预训练模型来提高深度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具体任务下的泛化能力和性能,逐渐成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虽然这些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表现优异,但是由于模型的结构复杂、参数量庞大与计算成本极高,使得它们仍然难以被部署在如家电或智能手机等资源受限的边缘及端侧硬件平台上,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因此,模型压缩与加速技术一直都是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推广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在多种模型压缩与加速方案中,模型量化是其中主要的有效方法之一.模型量化技术可以通过减少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的位宽和中间过程特征图的位宽,从而达到压缩加速深度神经网络的目的,使量化后的网络能够部署在资源有限的边缘设备上,然而,由于量化会导致信息的大量丢失,如何在保证模型任务精度条件下实现模型量化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另外,因硬件设备以及应用场景的不同,模型量化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分支的研究问题.通过全面地调研不同角度下模型量化相关技术现状,并且深入地总结归纳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可以发现量化技术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可能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连铸坯动态轻压下的压下参数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述了连铸坯动态轻压下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关键工艺参数即压下区间、压下量和压下速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压下模型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预测了动态轻压下压下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平面形状控制技术的工业推广应用,介绍了中厚板轧机平面形状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论述了为实现平面形状控制技术现场应用,中厚板轧机机械系统、液压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的条件。以唐钢中厚板生产线为例,对液压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双伺服阀并联方式,达到20 mm/s的液压压下速度。自动化系统由基础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系统协调配合,实现平面形状控制功能。通过采用高次曲线控制模型、轧件长度精确跟踪功能以及高精度厚度计算模型,实现平面形状控制道次的精确厚度变化控制。实际应用表明,投入平面形状控制技术后,中厚板两切产品成材率提高超过0.7%,四切产品成材率提高超过1%,可以显著提升中厚板产品成材率,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水幕冷却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钢材的综合性能,提高产量和生产率,济南钢铁公司中板厂在实际生产中引进了控制冷却技术,结合水幕冷却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水幕冷却方式的特点,控冷模型及其计算机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改进我国中厚板控制冷却系统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3.
张敏 《中国钼业》2014,(5):35-38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模糊控制技术因其不依赖被控对象数学模型,解决了传统自动控制过程中信息不确定无法建立数学模型的难题,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主要对模糊控制技术在矿山企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做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4.
王娟 《山西冶金》2008,(1):21-23
结合国内外现状阐述优化控制系统对烧结生产的意义及重要性,介绍太钢450m^2烧结机过程优化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功能描述。剖析该控制系统中各模型的工作原理,并总结其对生产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稀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能观测性和能控性新视角,采用CRITIC-G1组合赋权与云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工艺评价模型,并对不确定开采条件下的原地浸矿工艺与堆浸工艺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出:①基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工艺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研究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C/S模式数据库应用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本钢生产实际的需求 ,对C/S模式的数据仓库应用系统进行了研究 ,创建了离线数据库系统 ,对完善计算机二级管理提出了有效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7.
黄桂文  曾晓荣  梁兵  万群 《稀土》2001,22(2):22-25
本文研究了La、Ce、Pr、Nd四组份串级萃取Ce/Pr分离时有效分离系数在槽体中的变化规律,推导了该类体系有效分离系数的函数表达式,提出了四组份两出口工艺设计的有效分离系数模型。该模型简化并优化了多组份稀土萃取的理论设计,克服了多组份体系各参量变化时进行工艺设计的盲目性,从本质上符合了串级分馏萃取体系的实际。生产实践表明,该模型设计的工艺参数可靠、优化,指导工艺参数调整,同样的萃取设备,处理能力提高了57.82%,酸、氨耗分别下降了47.44%和38.79%,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丰山铜矿矿井通风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丰山铜矿井下通风节点多且复杂的特点,对该矿井下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技术研究,通过建立数模并解算、现场监测及调整设计,大大地改进了井下通风质量,提高了通风效率,从而有效地指导了矿山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郝娜  党光辉 《山西冶金》2009,32(1):50-52
主要论述了太钢的AOD智能炼钢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各模块的作用,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配置以及网络结构。通过对智能炼钢系统的介绍,也展示了大型现代化炼钢厂在使用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后,所带来的显著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我国钢铁工业能耗现状,回顾了模型化研究能源系统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及求解过程。将多级投入产出法应用到某钢铁企业,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从多层次、全方位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能耗情况。通过模型计算对该企业已采用的节能技术的应用成效进行了评估,并根据其能耗情况提出新的节能技术,为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