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4月13日,当人们还没有从20O6年底Google以16.5亿美元的天价对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的收购中回过神的时候,Google(www.g.cn)又宣布收购互联网广告公司DoubleCl1ck,31亿美元的价格几乎相当于两个YouTube。  相似文献   

2.
18个月,16.5亿美元! 这就是贴在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身上的最新标签。“网络视频将是互联网下一个爆发性增长点,Google和YouTube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并购金额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悠视网(uusee)创始人兼CEo李竹看来,Google收购YouTube将大大加快网络视频广告市场的发展速度,“网络巨头的推进对视频互联网产业链的成熟是件好事隋。”  相似文献   

3.
10月里,IT圈最大的新闻应该算是传奇的Google天价收购YouTube了,这笔交易涉及金额高达16.5亿美元之巨。作为互联网领域的马首,Google的每一个动作一直被视为互联网领域的风向标,而巨资收购YouTube这样一个网络视频娱乐社区,除了证明网络巨头的激烈战火已经延烧至在线视频这块新的宝地之外,还表明了Google对Web 2.0价值的认同。这一举动在引来众说纷纭之余,也让人们认识到这一全新的数字娱乐时代希望之火,是由大量的普通用户,而不是娱乐巨头们点燃的。  相似文献   

4.
人语     
《互联网周刊》2006,(35):14-14
到目前为止,MySpace卖给了新闻集团,YouTube卖给了Google,据说Facebook也可能要卖给雅虎。Web2.0的领军企业纷纷被收购,对Web2.0这一轮浪潮来说是一个有趣的总结。英文里往往用"胖女人唱歌"来说一件事尘埃落定(因为歌剧的结尾往往都是胖女人出场飚高音),现在对于Web2.0公司来说,胖女人已经开始唱歌了。--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对互联网巨头们的重磅投资总结  相似文献   

5.
《数码时代》2013,(11):5-13
2006年,Google豪掷16.5亿美元收购视频网站YbuTube。消息一出,外界纷纷对Google的意图表示好奇,也对YouTube的UGC模式表示否定。但六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YouTube所创造的奇迹:解决用户上传内容的版权问题、吸纳广告主、优化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YouTube在2013年的总盈利已到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全球最重要的两个社区网站MySpace和YouTube今年发生的故事,无疑成为社区模式展现力量的里程碑。在美国,年轻人的社交网络MySpace.com被新闻集团收购,以视频共享为方向的YouTube则被Google收购,这两大社区网站的收购事件,也一前一后助长了中国社区网站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7.
对于Google,如果你已难以舍弃,就会意识到搜索引擎的强大动力。由十指敲击出的“搜索力”正在激发网络经济的潜能,它比短信所引发的“拇指经济”更加持续。 传统网络企业总在等待着被关注的那一刻,搜索服务则完全出于用户的主观意愿,当互联网第二阶段的特征由被动的“注意力”,上升为主动的“搜索力”,中外搜索技术提供商各有差别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便成功的放大了互联网的商业利益。 看看2004年中围绕搜索引擎的市场纷争,那些曾经舍弃搜索的门户网站开始再次为这个技术领域付出热情、投注资本、改变战略,也正是他们过去的忽视和犹豫,成就了Google、百度这些搜索企业的影响力。 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今天的搜索领域早已不能与多年前同日而语。技术的进步仅仅是一个方面,Overture、Google、百度、慧聪,它们凭借大海捞针的技术从互联网这个“眼球经济”里网到了大鱼。更为重要的是,搜索企业如日中天的气势也令那些规模庞大、不可一世的门户网站感受到潜在的威胁。已经发生的收购、合作并不只是由于门户要倚重搜索企业的技术实力,这更是它们出于维持搜索市场格局的战略考虑,以防Google们一家独大,最终威胁到门户自己。 下一代搜索技术的到来还是遥遥无期,技术突破随时都会令这个技术致胜的领域变换格局,但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搜索形成产业,像Google一样,活跃在这个领域的企业都坚信自己正在改变互联网,它们引发的“搜索力经济”也与“眼球经济”一样具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Google以高价收购了YouTube,是由于Google可因此获得新的受众和新的增长机会。2006年10月9日,网络巨擎Googl e公司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YouTube网站,交易以换股收购方式完成。这是Googl e创办八年来最为昂贵的一次收购行动。Googl e2005年的总收入为61.3亿美元,其中纯利润为14.6亿美元,市值1290亿美元。自收购消息传出后,Googl e股价累积升幅已足以支付YouTube的交易!业界对Googl e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YouTube是否合理存在诸多争议。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信息部则认为此次收购价格是合理的,理由如下:第一,收购…  相似文献   

9.
张路 《互联网周刊》2003,(25):16-16
互联网的神话之一:在互联网上你是主宰者。依据:注意力经济,你的眼球转到哪,广告也就跟到哪。互联网的神话之二: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依据网络是匿名的。互联网的神话之三:你Google一下,就能搜到你想要找的东西,依据:Google就是好。  相似文献   

10.
新软联播     
如今,上网的人几乎没有几个不知道大名鼎鼎的Google。从1998年创建至今,Google已经成为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搜索引擎的代名词。虽然已经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但Google似乎从未满足.仍然不断费尽心机地挖掘搜索引擎的潜力.增强自己的实力。  相似文献   

11.
临近7月,盖茨的离任和微软收购雅虎(www.yahoo.cn)的失败同样引人关注。1995年,盖茨宣布向互联网转型,但是直至2005年他退居幕后,这个互联网梦想仍然只是憧憬好过现实。而今,盖茨要走了,雅虎与Google(www.g.cn)联手了,微软的互联网梦想更让人捉摸不定。  相似文献   

12.
陈钢 《互联网周刊》2003,(34):44-46
在国际上,微软谋求收购Google未果,雅虎倾力收购Overture.在国内.慧聪发布新一代引擎Google悄然进人中国、搜狐与新浪谋求进一步收购。搜索引擎再也不是技术驱动的附属网络服务了,它已成了大资本较力的又一处战场。  相似文献   

13.
在Google Sync发布之前,已经有多家企业都提供了或小众或大众的个人信息同步服务,使邮件.通讯录.备忘.日历等个人信息可以方便在手机,电脑和互联网之间传递和同步。在这其中,如果需要将个人信息和互联网进行同步,大部分服务要么需要花费不菲的费用,要么就不能充分保证安全性。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Google这个互联网巨鳄也开始踏进了原本被Black Berry、诺基亚、微软、IBM等传统IT巨头们把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9日,全球搜索引擎巨头Google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成立仅一年的视频分享网站Y o u T u b e,由此结束了此宗收购案的传闻。2006年被称为互联网的“视频元年”,Google在这一年展开了在视频市场所制定的计划。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说:“这刚刚打响互联网视频革命的第一枪。”此次收购YouTube,是G o o g l e成立8年以来最大的一宗收购。这宗大吃小的收购案,在全球掀起了在线视频的革命风暴。业内人士表示,Google之所以看上Y o u T u b e,是因为Y o u T u b e拥有Google、Yahoo!、MSN、AOL及其他视频服务商所不…  相似文献   

15.
郑重 《互联网周刊》2006,(12):10-10
不单是Google这样的互联网跨国公司需要本地化,就连西门子这种传统企业也正在更多地向本地化转变。西门子通信集团总裁甘斯文特在最近的一次访华中说,西门子所有关于TD-SCDMA的决策权都在中国,而且他们正考虑把IPTV在中国发展的决策权也下放给中国管理层。  相似文献   

16.
应用速度     
《大众软件》2013,(21):48-49
前段时间Google发布了”Chromecast”.这东西在国内就是我们熟知的电视棒.虽然类似的产品早在一两年前就已出现,但它们绝对没有Chromecast有风头。这么多年来.电视一直占据着客厅最主要的位置.并且还没有什么天翻地覆的变革。比如笔者最想在电视上看到节目时间表,这个愿望也是有了机顶盒以后才得以实现。主流的电视生产厂家不思进取.互联网企业就要来抢市场.目前互联网电视很热闹.但奉劝各位还不如先用老电视配一个电视棒划算.等他们真正革命成功了.我们再去享受吧。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有别于以往几波互联网浪潮的大整合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两个月前,Google宣布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引发的集体狂欢仍犹在耳。如果一定要给YouTube扣上Web2.0的标签,那现在看来,这场狂热实际上是被站在它后面的互联网新生代们赋予了过多意义。在新经济史中,一直不乏商业新贵们以破坏式创新的姿态挑战既有权威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一度喧嚣尘上的各种新经济理论让更多人相信在这一领域存在着无限可能性,互联网的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新生群体伺机颠覆的气氛。但如果认为YouTube的16.5亿美元的身价就代表着网络业…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与网络》2006,(20):49-49
继新闻集团斥资5.8亿美元买下红极一时的社交网站Myspace之后,10月10日,Google宣布以16.5亿美元的等值股票交易买下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而另一家网络巨头雅虎亦计划斥资10亿美元收购美国校园脸谱网站(Facebook)。一时间,社交网站成为方兴未艾的web2.0应用中的大热门。  相似文献   

19.
任意 《互联网周刊》2015,(Z1):26-27
在历史学界有这样一个著名的理论,"修昔底德陷阱"。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一场与原有大国之间的斗争,这个理论推广至互联网领域似乎也同样适用。近几十年的互联网发展中,不论是SAP超越Orcale,还是Google打败微软,我们看到了太多先行的佼佼者被晚辈后来居上乃至超越的例子,而这每一次超越的背后都伴随着一场关键意义上的技术竞争或商业模式竞争。但中国互联网的崛起有可能逃脱陷入这个陷阱的历史宿命,同如今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强国美国避免了一次全面摊牌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一场被看作Google与传统媒体巨头之间正式开战的诉讼官司,实际上正是两方博弈的必然一局。自从诞生之初起,Google (Nasdaq:Goog)与传统的传媒巨头就一直关系不佳,其图书馆计划和Google新闻在欧洲连连遭遇官司之后,在美国本土,Google又惹上了一桩大官司,这一次是因为Google在5个月前刚刚收购过来的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