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GC/MS和内标法,对CO2膨胀前后福建上部、中部和下部烤烟的酸性、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对比分析.测定出丙酸、2-甲基戊酸、苯甲酸和月桂酸等15种酸性成分;糠醛、芳樟醇、β-紫罗兰酮等17种中性香味成分;吡嗪、噻唑、吡咯等16种碱性香味成分.结果表明,烟丝经膨胀后,酸性香味成分中的异戊酸、戊酸、β-甲基戊酸、己酸、辛酸、壬酸、月桂酸、油酸和肉豆寇酸含量均下降,而丁酸、苯甲酸的含量明显增加;中性香味成分中,异佛尔酮和香茅醇的变化不明显,中部和下部烟丝中的大马酮含量显著增加,其余14种成分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碱性成分中,噻唑、吡咯、吡嗪、2-乙基-3-甲基吡嗪的含量变化与烟叶部位相关,其余成分的含量均减少.  相似文献   

2.
HXD前后烟丝中烟碱及部分香味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卷烟加工过程中烟草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技术,对两种牌号烟丝在HXD前后的酸性、碱性和中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测定了烟丝中吡啶、吲哚等17种碱性香味成分;二氢大马酮、芳樟醇等18种中性香味成分;2-甲基戊酸、苯甲酸等12种酸性香味成分;采用溶剂萃取法对HXD前后烟丝样品中游离烟碱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XD工序对烟草总生物碱和游离生物碱的影响显著,总生物碱降低近16%,游离生物碱降低近30%;碱性香味成分总量和中性香味的酮类化合物呈下降趋势,而中性香味成分中的醇类化合物及酸性成分的总含量呈明显升高趋势。其中,酸性香味成分的变化最为显著,含量均大幅提高,增幅分别达18%和31%。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加热醇化时间对烟草薄片浓缩液香味成分的影响,首先将浓缩液在70℃恒温条件下分别处理24 h、48 h、72 h,然后测定浓缩液常规化学成分(氨基酸、总糖、还原糖、烟碱)的质量浓度,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香味成分.结果表明:经加热醇化处理后,浓缩液的总糖、氨基酸、还原糖质量浓度均减少,烟碱质量浓度无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卷烟抽吸品质,考察了柠檬酸添加到烟丝中对致香成分和烟碱含量的影响。柠檬酸用量按烟丝质量的0.1%,0.3%,0.5%,0.7%和0.9%配制成水溶液均匀施加后,平衡48 h,于设定条件(温度110℃,风速1.57 m/s和转速12 r/min)下烘丝至含水率为12%~13%,再用甲基叔丁基醚超声波萃取烟丝后进行GC/MS检测,对烟丝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 0~0.5%范围内,柠檬酸添加量与烟丝中酮、醇组分含量总体呈正相关,超过0.5%,则呈负相关;②烟碱含量随柠檬酸添加量持续降低。适当添加柠檬酸,有利于提高卷烟香味成分,控制烟碱含量,改善卷烟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5.
HXD烘丝过程中在制品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保持HXD出口叶丝含水率和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改变RCC循环风温度、RCC出口叶丝含水率、HXD负压、HXD蒸汽施加量、HXD工作风温、物料流量、HXD工艺气体流量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及气质连用技术、内标法定量,测定了HXD出口叶丝21种中性香味成分、10种酸性香味成分、9种碱性香味成分,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了烟丝常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1)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变化对烟丝常规化学成分含量、中性香味成分含量、酸性香味成分含量、碱性香味成分含量和香味成分总量影响不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小,各种香味成分含量变化较大。(2)RCC出口烟丝含水率、HXD负压、HXD工艺气体流量以及HXD工作风温对香味成分变化幅度影响较大,为保证卷烟质量稳定,应着重关注这4个过程。(3)总结得出了获得最大香味成分含量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应用热解吸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某品牌卷烟烟丝的热解气体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烟丝在250℃热解产生的气体成分复杂,除了部分形成烟草香味的化合物外,大多数是有害成分,如糠醛、糠醇、烟碱等。  相似文献   

7.
对中部和上部不同成熟度河南烤烟烟叶中的多种重要中性香味成分和常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结合毛细管GC及GC/MS对香味成分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了异佛尔酮、氧化异佛尔酮、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等22种重要香味成分。根据行业标准测定了不同成熟度烟叶中总糖、总氮、总植物碱等常规成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香味物质的含量及所测物质中醛类、酮类、醇类的总量都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上部烟叶随着其成熟度的增加,总植物碱的含量随之增加,还原糖、总糖的含量及糖碱比随之减小,总氮、蛋白质的含量则以尚熟时最高;对中部烟叶而言,还原糖、总糖、总挥发碱、蛋白质、总氮的含量以尚熟烟叶最高,总植物碱以成熟烟叶最高,糖碱比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紫外辐照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选择复烤后的云南曲靖B2F烟叶制备3种不同加工状态样品(片烟、烟丝和烟丝加料),在封闭室内进行不同时间的紫外辐照,然后测定不同样品水溶性糖、烟碱、氯和钾含量,根据化学成分变化选择紫外辐照2.5 h片烟进行GC/GC-TOFMS分析,同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UV/O3并用的相乘作用下(185 nm波长的紫外线使空气中的O2变成O3),辐照2.5 h的片烟样品中水溶性糖和烟碱含量的变化较大,氯呈下降趋势,钾含量基本不变。GC/GC-TOFMS香味物质分析表明,比对照样品含量增长了20%的典型香味物质有39种,新生成的香味物质有18种。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紫外辐照后的样品香气质有较明显提高,香气量略有上升,劲头下降明显。说明紫外辐照技术对提升卷叶内在品质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崇黎明  芦渊  蒋广 《食品与机械》2020,(8):195-200,228
以烟丝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感官评价和气质联用测定烟丝香味成分,判定不同碳膨胀工艺技术条件对膨胀烟丝物理加工质量、感官质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烟丝经不同温度二氧化碳膨胀、HT处理和塔管板烘丝后,其香味成分的变化趋势和感官质量的变化基本一致,但二氧化碳膨胀后的烟丝香味成分和感官质量降低趋势更明显。二氧化碳膨胀后烟丝的含水率有一定的提高,进而促进了烟丝膨胀效果的提高。烟丝二氧化碳膨胀最佳温度为250℃,较佳浸渍时间为120s,烟丝填充值为6.8cm3/g。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滤嘴稀释度(通风度)分别为0(不打孔)、10%、30%、50%、70%的卷烟烟气中20种香味成分和总粒相物、烟碱、CO等常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香味物质试验采用标样加入法进行。总粒相物的二氯甲烷浸提液经同时蒸馏萃取并用碱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处理后,把抽提液浓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做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并按国标测定了总粒相物、烟碱、CO等组分输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这20种香味成分的输送量都是随着稀释度的增加而减少的,烟气中常规成分也都是随着稀释度的增加而减少的。但各种物质减少的程度不同,常规成分中CO和焦油减少较多,烟碱减少较少;香味成分中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物质减少较多,而分子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物质减少较少。随着稀释度的增加,卷烟烟气组分不仅量减少了,而且质也有所变化;不仅烟味减弱,而且香气质也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是应用通风稀释技术制造低焦油卷烟时进行叶组配方与加香加料所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闪蒸/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Flash-Distillation/GC/MS)对烟草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了烟草中70余种挥发性成分。对我国主要烟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烟叶和国外不同等级的白肋烟叶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烟叶样品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分析,在定性和定量上均有差异;对同种类型、不同等级的烟叶样品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差异,大都在定量上,并无定性上的差异。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烟草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四川攀西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对其吸食品质的影响,以指导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检测了2007 - 2009年种植生产的共计112份烟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对其香型风格特征和常规评吸质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①烟叶的清香特征彰显程度越高,吸食质量越好;②清香特征彰显程度较高的烟叶,其烟碱和总氮含量相对较低,钾氯比相对较高;③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是影响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主要化学成分;④攀西烟叶的烟碱和总氮适宜含量分别为1.4% -2.0%和1.4% - 1.8%.为进一步彰显攀西烟叶的清香风格,应适度控制烟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水平,以5个湖南浓香型烤烟产区上部烟叶样品为材料,分析了其常规化学成分特征和质量风格特色,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湖南浓香型产区上部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具有中糖、适碱、高钾和糖碱比适宜的特征。②上部烟叶浓香型风格显著,以焦甜香、干草香、焦香、木香、坚果香、正甜香、辛香为主体香韵,焦甜香、焦香特征突出,香气状态沉溢,浓度和劲头稍大。③上部烟叶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充足,香气较透发,稍有枯焦气和木质气,微有生青气和青杂气;烟气较细腻、较柔和、较圆润;稍有刺激性和干燥感,余味较净较舒适。④总氮和糖碱比对正甜香有显著影响,烟碱、还原糖和糖碱比对焦甜香有显著影响,糖碱比对焦香、浓香型、香气状态和浓度有显著影响,烟碱和钾对劲头有显著影响,钾对香气质、柔和程度、圆润感有显著影响,总糖和氯对透发性有显著影响,总氮和钾对枯焦气有显著影响,还原糖对刺激性有显著影响,烟碱对干燥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收集主要浓香型产区烟叶,测定其化学成分并对其风格品质特征进行评定,研究了产区间烟叶的差异及烟叶化学成分与风格品质特色的关系。结果表明,烟碱、总糖、糖碱比对烟叶感官品质特征的影响较大。劲头的强弱与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烟碱和总氮的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烟叶的甜感、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均与还原糖、总糖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烟碱和总氮呈负相关关系,随着钾含量的增加,烟气的细腻度、余味评分有增大趋势,刺激性也会变小。烟气的刺激性随氯含量的增加有变大的趋势。烟气的香气质、细腻度、余味均与糖碱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刺激性与其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对烟草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了烟草中60余种挥发性成分。对我国主要烟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烟叶和国外不同等级的白肋烟叶中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烟叶样品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分析,在定性和定量上均有差异;对同种类型、不同等级的烟叶样品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差异,大都在定量上,并无定性上的差异。该方法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等特点,为烟草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鄂西南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鄂西南烟叶主产区咸丰、兴山、宣恩的烤烟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及两糖差与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刺激性、评吸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而淀粉则相反;烟碱与余味和刺激性、总氮与余味、杂气、刺激性和评吸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钾与香气质呈显著正相关,氯则相反。钾对香气量也有正面影响;烟碱对香气量和评吸总分、总氮对香气质均有较大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7.
揭示云南宣威烤烟清香型风格形成的化学成分基础,选择22个植烟乡(镇)上部叶代表样品158份,综合应用相关分析、多元方差分析,研究了主要化学指标与其清香型风格典型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清香型风格典型性较高的宣威上部叶具有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及糖碱比、两糖差值较高,烟碱、总氮、挥发碱、莨菪亭、钙、氯、硫含量相对较低的特点,但上部叶清香型风格典型性随不同范围化学指标变化的趋势并非线性。清香型风格典型性相对较高的上部叶主要化学指标范围为:总糖27%~37%、还原糖21%~30%、淀粉4%~6%、两糖差2%~12%、总氮1.6%~2.0%、总植物碱2.2%~3.8%、挥发碱0.30%~0.45%、糖碱比8~12、莨菪亭0.05~0.09 mg/g、钙、氯、硫上限分别为3.2%、0.4%、0.6%。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不同生态区云烟87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风格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我国不同生态区云烟87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风格差异,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法对西南高原、黔桂山地、武陵秦巴和南岭丘陵4个生态区共288个云烟87烟叶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南高原生态区上部叶“高糖低碱”、中下部叶“高糖中碱”,特征香韵为清甜香且与总糖相关系数(0.679)最大,余味好,刺激性和杂气小;黔桂山地生态区上部叶“高碱低钾”、中下部叶“高糖低氮”,特征香韵为正甜香且与总氮相关系数(0.503)最大,香气质和香气量高;武陵秦巴生态区上部叶“高碱中糖”、中下部叶“高糖高碱”,特征香韵为正甜香且与总糖相关系数(0.455)最大,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劲头和余味均较小;南岭丘陵生态区上部叶“高碱高钾低糖”、中下部叶“高钾低糖”,特征香韵为焦甜香且与还原糖相关系数(0.529)最大,浓度高、劲头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弄清湖北典型生态区烤烟质量风格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选取了利川、宣恩、咸丰、兴山和房县5个产烟县(市)的12个试点,于2011-2013年连续3年测定了烤烟的产值、上等烟比例、初烤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质量指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5个县(市)烤烟的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产值和留叶数与施氮量和施钾量呈显著正相关,上等烟比例与基肥中的施氮量和施磷量呈显著正相关。香气质与总糖、还原糖呈显著正相关,与烟碱呈显著负相关。香气量与总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烟碱呈负相关,而与氮碱比呈极显著负相关。5个县(市)烤烟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感官质量各具特色。利川、宣恩和咸丰烤烟具有武陵山地烟草本香和坚果香味,兴山和房县烤烟具有秦巴山地烟草本香和豆香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