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燃料电池车车载储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综述了燃料电池车车载储氢系统技术,包括高压氢、液氢、金属氢化物、低温吸附、纳米碳管高压吸附以及液体有机氢化物等的研究进展及其车载应用现状。参照燃料电池车对车载储氢系统单位重量储氢密度与体积储氢密度的目标要求,对目前已应用和处于研发阶段的一些储氢技术的性能指标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目前该领域的若干新的研究报道,如超高压轻质复合容器、混合储氢容器、b.c.c.储氢合金、超级活性碳和“浆液”双相储氢等,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研究了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废热以强制对流传热的方式给金属氢化物储氢器加热的可行性与具体的设计方案,与目前已报道的国内外便携式PEMFC系统相比,该方案无任何附属设备,使系统保持较高的整体效率,提高了金属氢化物储氢器的放氢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得知该方案在保证金属氢化物储氢器持续放氢的同时,对PEMFC无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感应熔炼和球磨方法制备镧镍储氢合金,进一步通过酸处理法原位制备富镍镧镍储氢合金。研究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镧镍储氢合金催化二苄基甲苯(DBT)加氢性能。在反应温度为280 ℃时,经过4 h后,富镍镧镍储氢合金催化二苄基甲苯的加氢量达到5.34%(质量分数),20 h后,其加氢量达到理论最大值。富镍镧镍储氢合金具备的高效催化二苄基甲苯加氢活性主要归因于镍的高效催化和镧镍储氢合金可逆吸放氢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综述固态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储氢材料、储氢装置及其应用现状。部分储氢合金已成功用于固态储氢装置中,开发温和吸放氢条件下新型高容量可逆储氢材料是当前研发重点;储氢装置的优化设计可有效改善装置的快速传热特性,安全性能也得以保证,储氢装置已在分布式供能、机动车等领域得到示范应用,但还需进一步实现储氢系统快速响应、安全可靠和高储氢密度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5.
纳米TiO2对Mg-15%Mg2Ni复相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扩散烧结制备Mg2Ni合金,然后与Mg粉和不同比例(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5%,1.5%,2.5%)的纳米TiO2混和球磨得到纳米Mg—Mg2Ni—TiO2复合储氢材料。对复相合金进行储氢性能研究时发脱,其中添加0.5%TiO2的试样可以在393K,4MPa的条件下4min内吸氢,并能在503K,0.1MPa条件下15min内放氢,放氢量为4.1%;随着温度升高,复合储氢材料放氢量和放氢速度得到提高,在473K吸氢和503K放氢条件下,合金在15min内的放氢量达到5.6%。纳米TiO2对合金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有促进作用。复合储氢材料中增加TiO2含量,加快了放氢速度,略微降低了放氢量。  相似文献   

6.
高压储氢容器作为现今主流高压气态储氢方式常用的压力容器,长期在高压临氢工况下运行,本文从储氢容器的使用条件、材料性能、制造工艺、经济合理性和标准规范要求等方面介绍了高压储氢压力容器材料选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AB5型固态金属储氢系统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吸/放氢性能,搭建小型固态金属储氢罐实验平台,设计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的吸/放氢循环实验,利用循环水浴系统构造换热环境对固态金属储氢罐进行循环换热,测试吸/放氢压力和温度等关键操作参数对AB5型固态金属储氢系统吸/放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应吸氢反应平衡压力的条件下,较高的吸氢压力和温度对吸氢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较高的吸氢压力会加剧系统主要吸氢阶段的化合反应,伴有强烈的热交换行为,且维持不同放氢压力条件下的持续放氢需达到相应的放氢温度;同一压力条件下,较高的放氢温度可提高系统的放氢效率,使系统内部氢气压差达到相应放氢条件以维持系统持续稳定放氢的需求。上述结论可为AB5型固态金属储氢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金属氢化物吸氢基本特性,建立圆柱形金属氢化物储氢器吸氢过程的-维数学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金属氢化物床体的传热传质进行计算.分别研究金属氢化物床体各处温度和氢含量在吸氢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氢气压力、对流传热系数和金属氢化物床体径向厚度对金属氢化物吸氢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初始阶段金属氢化物床均匀吸氢,但随着氢化过程的进行,其中心区域的吸氢速率逐渐低于边缘区域;增加吸氢压力、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均可促进储氢器的吸氢;金属氢化物床的径向厚度对吸氢速率影响很大,金属氢化物床越薄,氢化反应的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9.
氢能制取和储存技术研究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氢能制取和储存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现状。生物质制氢、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氢、太阳能半导体光催化制氢、核能制氢等技术具有资源丰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优点,能克服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高和矿物原料有限的缺点,成为提高制氢效率、实现规模生产的研究重点。加压压缩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改进容器材料和研发吸氯物质方面;液化储氢技术研发重点是降低能耗和成本;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正努力突破储氢密度低的难题。氢能制取、储存技术正在走向实用阶段,重点技术方向是以水为原料,实现大规模、经济、高效和安全地制氢储氢,推动氢能可持续和洁净的利用,促进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0.
储氢技术作为氢气生产与使用之间的桥梁,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储氢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与其它储氢。物理储氢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与低温液化储氢,具有低成本、易放氢、氢气浓度高等特点,但安全性较低。化学储氢包括有机液体储氢、液氨储氢、配位氢化物储氢、无机物储氢与甲醇储氢。其虽保证了安全性,但其放氢难,且易发生副反应,氢气浓度较低。其它储氢技术包括吸附储氢与水合物法储氢。吸附储氢技术的储氢效率受吸附剂的影响较大,且不同程度的存在放氢难、成本高、储氢密度不高等问题。水合物法储氢具有易脱氢、成本低、能耗低等特点,但其储氢密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现状分析,简要展望了储氢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