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象鼻岭水电站工程BT2堆积体位于进水口上游约50 m,213国道改线段通过堆积体前缘,国道改建切脚开挖,BT2堆积体产生变形,出现后缘拉裂、前缘剪出等破坏。经过多方案研究采取了减载、支挡、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后经历了多次暴雨、水库蓄水和1次6.5级地震,经监测成果分析,BT2堆积体经过治理后已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预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右岸崩塌堆积体问题,结合现场地质调查及钻孔岩心资料,在分析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及成因机制基础上,对堆积体稳定性进行宏观定性分析,即堆积体沿接触带整体失稳的可能性极大。同时,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堆积体在蓄水状态、蓄水+暴雨状态、蓄水+地震状态等工况下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即水库蓄水后堆积体在天然工况下总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和地震工况下总体处于临界不稳状态,有沿松散堆积层表面产生浅层滑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水库蓄水后,库水位的抬升和周期性涨落,改变了岸坡原有的水-岩作用环境与条件,成为诱发水库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监测数据分析、极限平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手段,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在不同的库水位运行工况下,库区某堆积体滑坡变形规律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堆积体滑坡在水位抬升过程中安全系数有所增加;水位快速降落时,安全系数降低幅度在2%~10%之间;叠加地震作用后,安全系数进一步降低,降低幅度在8%~10%之间,滑坡安全系数小于1,边坡已经失稳,建议采取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量涉水老滑坡产生复活变形,其中旧县坪滑坡是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之一,自水库蓄水以来一直持续变形,变形位移呈现出典型的阶跃型特征。根据地质调查及专业监测资料,深入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得到了滑坡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形机制。结果表明:砂泥岩互层的靠椅形软弱地层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地质条件,滑坡复活变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则是库水位波动,受库水位下降时的饱水加载效应和动水压力效应影响,增加了滑坡下滑力,因此导致坡体稳定性急剧下降,从而产生显著变形。运用SEEP/W程序的计算结果表明,旧县坪滑坡在库水位快速消落期水位下降速率增大或叠加50年一遇的暴雨条件下,稳定性系数位于1.055~1.069范围内,在最危险工况下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滑坡整体处于等速蠕滑变形阶段,在持续暴雨情况下有发生局部变形破坏的可能,在汛期须对变形破坏严重处采取局部防护治理措施。研究结果为滑坡监测预警与防治以及实际库水位调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川宝兴河硗碛水电站库区自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岸坡坍岸发育,其中位于蚂蟥沟内的蚂堆5号堆积体属于早期冻融堆积细粒土,地形坡度在10°左右。该类土按水下稳定坡角分析认为应该处于稳定状态,但是该大型堆积体在每年的库水变化过程中,坍岸变形严重且规模大,严重威胁库区环湖公路运营安全。结合野外勘察及钻孔揭露,查明了蚂堆5号堆积体地质结构,构建了相应地质模型。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算法全过程模拟其在水库运营期间地下水渗流场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此为基础分析堆积体坍岸变形和稳定性演化特点。研究表明:该堆积体坍岸变形主要发生在库水位下降期间,且呈明显的牵引式失稳模式,变形趋势与监测点实测数据相符。堆积体坍岸变形破坏及强烈与否主要受库水位变动条件下的坡体内地下水渗流场动态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库库区滑坡现象的增多和滑坡带来损失的增加,部分省要求对新建水库进行防洪影响评价时需进行滑坡涌浪计算及其影响分析。通过对湖北省巴东县泗渡河水库库区的一处崩塌堆积体和库尾的一处滑坡体,在水库建成蓄水条件下进行滑坡涌浪计算,分析了滑坡涌浪对水库大坝及其它建筑物的影响。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滑坡时对水库两岸防洪无不利影响,虽水库大坝最高涌浪为1.0m,但仅超过校核洪水标准情况下的安全超高(0.97m)0.03m,故大坝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水库蓄水对库岸滑坡影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晓红  李进元 《水电站设计》2003,19(3):61-64,69
水库库岸滑坡是人类工程活动经常遇到的重大工程问题之一,深入研究库水对滑坡的诱发机制及水库蓄水后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对评价滑坡的稳定性和确保水库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研究水库库岸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了库水诱发滑坡的五种破坏机制,并通过实例运用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库水诱发滑坡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紫坪铺水库区倒流坡库岸堆积体塌岸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坪铺水库区倒流坡库岸堆积体由滑坡堆积及崩坡积组成,水库蓄水后将回水至该堆积体中下部,本文对该堆积体进行了塌岸预测分析。分析表明:堆积体的Ⅰ、Ⅱ区将发生塌岸作用,需治理。  相似文献   

9.
李树武  刘昌  聂德新 《人民长江》2011,42(11):10-12
乌弄龙水电站坝前堆积体成因主要为崩塌堆积,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及现场天然休止角测量成果对选取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评价认为在天然状态下,坝前堆积体稳定性好;水库蓄水后,堆积体前部(约70 m高差)处于库水位以下,堆积体基本稳定;在蓄水和地震工况下其稳定性降低,存在失稳的可能性,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为前缘调整性坍岸再造。针对澜沧江上游段类似的大型崩塌堆积体,分析总结了一套松散堆积体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对类似工程地质问题(特别是澜沧江上游江段水电工程)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九甸峡水库燕子坪南(28号)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形成过程,阐述了水库蓄水前28号滑坡诱发因素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主要由于坡体东北部高陡山坡上危石、残坡积物的不断崩塌加大了坡体承受荷载,河流侧蚀坡脚,降水入渗,地下低凹带地下水含量丰富和库水位升降等因素耦合导致28号滑坡发生。正常蓄水后,28号滑坡中下部正在发生低速蠕滑,发生小规模的复活。根据对滑坡形成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了水库的正常运行,可供其他工程滑坡治理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种新型的监测方法(GPS),以甘肃省九甸峡水库燕子坪滑坡为例,通过对滑坡的监测位移进行分析,定量化研究水库蓄水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蓄水位70~100m阶段,蓄水对库岸边坡稳定性是不利的,蓄水至一定高度后,滑坡体趋于稳定;低蓄水位阶段,滑坡的稳定性受蓄水影响较小;水库蓄水引起的库岸失稳类型主要有3类:已有滑坡的复活滑动、形成新的库岸滑坡和库岸坍塌再造。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爱军  高宇 《人民长江》2005,36(3):7-9,23
自2001年开始,长江三峡库区滑坡及崩塌防治工作全面展开,到2004年,三峡工程库区221个滑坡与崩塌体的勘察与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已全部完成,部分已完成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少数防治工程已开工建设。对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中所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滑坡稳定性及滑坡推力计算方法的问题,孔隙水压力的计算问题,水库水位调度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问题,地震力的计算问题及设计工况与安全系数的确定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库水流和泥沙淤积特点,将水库进行物理模型概化处理,修建长6 m,宽2 m,高0.5 m的概化物理模型;以其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采用Eulerian两相流模型、标准k-ε紊流模型及推移质冲淤计算模式,计算的水沙淤积形态,并将该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水库工程中,初步分析了水库库尾泥沙淤积形态与库岸坍塌破坏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滑坡堆积体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三峡库区尤为常见。据统计,三峡库区滑坡体多为不同类型的土石混合物所组成。研究滑坡堆积体的土—水特征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与土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采用室内压力板试验仪,重点分析碎石粒径大小、碎石含量、颗粒级配、干密度以及土的塑性指数对滑坡堆积体的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并基于Fredlund-Xing(FX3)模型采用SPSS软件回归分析得出简便的计算三特征参数的函数。分析表明:碎石颗粒较小、碎石含量较大两因子相比干密度较小、塑性指数较小两因子对滑坡堆积体的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具有相同趋势。碎石级配较好的滑坡堆积体有利于脱水,进气值一般较大。非饱和滑坡堆积体的土—水特征曲线的预测方法应用简便,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库水长期升降作用下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三峡库区典型库岸的砂岩进行“浸泡-风干”循环试验,模拟库水升降条件对库区水位变幅区岩石强度的影响。根据岩石试验结果和岩体RMR法推算出经历不同水位条件下岩体参数劣化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变幅区砂岩的劣化对库岸典型滑坡区库岸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库岸边坡在库水长期作用下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水位升降过程对变幅区岩体质量的劣化作用较为明显,会导致库岸边坡破坏的时间大为缩短;库岸坍塌破坏过程与此类滑坡稳定性有直接的联系,可能最终会导致此类滑坡复活。研究成果可为库区内此类滑坡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降雨入渗产流特征人工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甘凤玲  何丙辉  王涛 《水利学报》2016,47(6):780-788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堆积体,在雨水的冲刷下,不仅会造成山体崩塌,还会发生次生灾害。本文以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探讨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土石比条件下滑坡堆积体坡面产流与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除土石比1∶4的滑坡堆积体在所设计的降雨强度(1.0,1.5和2.0 mm/min)和土石比为1∶2滑坡堆积体在降雨强度为1.0 mm/min时没有出现产流,其他条件下的滑坡堆积体的产流时间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而产流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土石比为1∶1的平均产流率比土石比为1∶2的滑坡堆积体大。(2)根据3种入渗模型的对比分析,可知Horton模型为最适合震区堆积体的入渗模型。(3)在降雨强度为1.5 mm/min时,土石比1∶1的滑坡堆积体累积产流量比土石比为1∶2的堆积体大;在降雨强度为2.0 mm/min时,土石比1∶1和1∶2滑坡堆积体累积产流量的变化规律几乎相同。本研究可为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的灾后修复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旭龙水电站库区岸坡陡峻,不良地质体发育,为确保水电站正常运行,准确评价不良地质体稳定性和滑坡堵江及涌浪风险至关重要。经工程地质测绘确定库区分布18处不良地质体,均为第四系堆积体,蓄水前稳定,不存在堵江风险。蓄水后有8处堆积体可能存在变形破坏,其中7处堆积体可能发生塌岸,规模小,不会堵江;16#堆积体可能发生滑坡,规模较大,可能堵江和产生涌浪。利用GeoStudio软件对16#堆积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采用分析模拟法和潘家铮法对滑坡堵江风险进行了预测,并利用滑坡涌浪经验公式分析了涌浪对滑坡区、水库上下游岸坡和大坝的影响。结果表明,16#堆积体失稳不会造成堵江,滑坡涌浪不会影响大坝安全。研究思路与方法可为金沙江上游相关工程的风险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小型土石坝水库除险的病险类型归纳起来主要为渗漏和稳定变形两大问题,渗漏表现形式主要为坝体渗漏、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变形主要包括坝体滑坡、坝体裂缝及冻胀;坡面亏坝、浆砌石塌滑、塌陷;溢洪道边坡失稳;输水洞闸室基础沉降。  相似文献   

19.
水库滑坡灾害是大型水库运行调度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科学指导汛期水库运行调度中的滑坡灾害风险防控,基于库水动力作用效应及类型分析,通过大型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库水下降诱发滑坡变形破坏机理,重点分析了库水持续性下降、不同间歇期下降、相同间歇期多阶段下降三种消落方式下的滑坡稳定性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在库水下降末...  相似文献   

20.
库岸滑坡黏性土与河水物理化学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水位周期性升降加剧了河水与库岸滑坡堆积物松散土体之间的水土作用,对库岸表层岩土的工程性质会产生显著影响。从水土作用的角度研究河水对库岸黏性土工程性质的影响,通过 X 射线衍射试验、 Zeta 电位试验、可交换阳离子试验、固结快剪试验、电镜扫描试验等,对滑坡黏性土与河水作用前后的组分、微结构和抗剪强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黏性土与河水作用过程中,由于水化作用和离子吸附作用的共同影响,土颗粒表面 Zeta 电位降低;由于土颗粒对 2 价阳离子的吸附作用,结合水膜会变薄,重塑土的微结构和抗剪强度都有一定变化,河水处理后的黏性土在直剪试验中还因土颗粒结构的变化导致剪胀效应。由此揭示水土间物理化学作用在河水淹没范围内对细粒土工程性质影响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