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瀑布沟大坝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如果上游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边坡失稳,滑体涌浪是土石坝的重大安全隐患,可能堵塞引水和泄水建筑物进口,影响其正常运用。综合考虑各因素后,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按B类1级边坡设计。边坡分为松动带、拉裂变形带和正常岩体3个带,表层以小规模塌滑为主,后退式地逐步发展;深部变形以卸荷拉裂为主。在地质条件详细勘探的基础上,分析坡体拉裂变形体结构和破坏模式,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区和计算分析。根据坡体变形和破坏特点,结合瀑布沟工程总体施工进度安排,采取不开挖、强支护(深层锚索与浅层支护相结合)、分区和分期支护、整体控制的加固措施,实时监测成果并进行动态设计和调整。根据一期、二期初步治理后的监测分析表明:变形已趋缓、无异常变形的迹象、未出现滑移带,但仍需要重视边坡监测成果的反馈分析,为后期支护设计优化提供依据,以确保边坡的长久安全稳定。瀑布沟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位治理的设计思路、加固措施、计算方法、监测手段及评价过程,可为其它类似变形体边坡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用瀑布沟大坝的现场监测变形资料,结合倾度分析方法,从时间与空间上初步分析了大坝初次蓄水坝顶的变形特性与纵向裂缝的产生原因。研究分析表明,瀑布沟大坝初次蓄水期间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堆石的湿化和水荷载作用引起,其在高水位时作用尤其明显,而与初始阶段的快速蓄水并无太大的联系;流变在蓄水初期作用对裂缝的产生影响不大,但后期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某堆积体滑坡位于狮子坪水电站近坝库段右岸,属崩塌堆积体在水库库水作用下沿基覆界面发生的后退式逐步破坏滑坡。 2009 年 9 月水库初次蓄水导致了崩塌堆积体强烈变形破坏,对 317 国道造成极大的危害。研究该崩塌堆积体滑坡成因机制对 317 国道沿线同类型滑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从堆积体结构以及赋存的地质环境,结合水库蓄水过程坡体变形破坏迹象,研究了该崩塌堆积在水库蓄水过程中的变形机制,评价预测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表明:堆积体在现有 2 490 m 水位天然条件下处于蠕滑状态,在暴雨及地震或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 2 540 m 的条件下,滑坡将发生失稳破坏;堆积体进行了必要的应急治理后,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对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大坝变形监测成果的分析表明:大坝基础水平位移很小,处于稳定状态;坝基垂直位移总体呈沉降趋势,最大沉降量21.58mm,相邻坝段坝体沉降量绝大多数小于1mm,无不均匀沉降;左厂1~5号坝段等部位基础水平位移很小,坝基沉降量相对较小,无不均匀沉降;升船机上闸首坝段由于建基面高程较高,受蓄水影响不大,水平和垂直位移变化不大。总之,大坝变形量值均在设计范围内,规律合理,大坝工作性态正常,大坝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郑敬罕 《水利科技》2012,(1):40-42,51
万安溪水库蓄水后,引起地质环境变化,导致岸坡表层岩土体变形位移,形成库区坝前右岸滑坡体。该文根据勘察、试验和变形监测成果,分析滑坡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行滑坡体工程地质定性分析和稳定计算,并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水电站坝址右岸边坡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系统调查,对边坡的岩体结构类型及其成因机制、结构面与坡面组合特征,以及诱导因素进行了细致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及极限平衡分析,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处于压致拉裂初始阶段,边坡的变形受开挖控制作用明显.监测结果显示,雨季过后,随着开挖进行,坡体中上部覆盖层在下部岩体的带动下产生同步变形.受下部岩体约束,在坡体最薄弱部位,高程1 191 m处的网格梁出现了隆起、弯曲变形,并局部出现了较大的水平向及竖向位移,经预应力锚索加固后,坡体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7.
何叶  赵明阶  张尧 《人民长江》2016,47(4):54-57
以云南富宁港通用码头为例,考虑初次蓄-排水对应的两种特殊水位,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和ANSYS有限元分析,对有桩岸坡结构位移特征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岸坡上部填方土体的最大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蓄水期,模型产生的局部裂缝明显,坡体最大水平位移位于土层顶面与挡土墙连接部位,最大值为0.3 mm,换算到原型为45 mm;坡底最后一排桩的桩顶水平位移最大,达到了0.18 mm,对应原型为27mm;排水条件下水位降低,坡体内部分孔隙水外渗,边坡土体容易产生拉裂缝;按完整连续介质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岸坡位移小于模型试验的换算值,但位移分布规律与模型试验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地下厂房的洞室变形和应力监测基本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围岩变形情况、支护锚杆及锚索的工作状况.围岩应力、锚索荷载在地下厂房洞室开挖和支护初期的增加间接验证了围岩变形监测成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地下洞室的首层开挖对顶拱变形较大,第一、二层的开挖对拱脚和边墙的变形影响较大,位移增量区域均存在向低高程(开挖面)下移、...  相似文献   

9.
位于皂市水利枢纽大坝右岸下游导流洞出口上方的金家沟坡积体,呈带状分布,宽110~130 m,长约380 m,地表高程75~240 m,地面坡度20°左右,下伏基岩较为软弱,且处于地表地下水集中排泄部位,前缘临空,潜在明显的稳定性问题.若开挖不当将引起失稳,直接危害导流和上坝交通安全.因此,在治理的同时,开展了地表位移、深层位移及地表地下水等项监测.安全监测成果为采取工程措施治理该坡积体变形、指导施工以及评价其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苗尾水电站坝址区大范围发育由砂岩板岩互层的弯曲倾倒变形体,在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岩体和结构面软化,抗剪强度降低,容易引发倾倒体的持续变形甚至失稳破坏,进而可能威胁到大坝安全。针对蓄水作用下右岸坝后倾倒变形体稳定问题,采用UDEC离散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位升高过程中该边坡的变形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受坡体水位升高影响,边坡倾倒体变形将持续发展,当坡体水位达到1 390 m时,坝头坡体浅层的变形可达到8~18 mm,对大坝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有限。建议现场加强水库蓄水期间的变形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进一步研究水库蓄水与边坡变形演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刘培  袁长海 《人民长江》2012,43(4):49-52
针对瀑布沟水电站在初期、二期蓄水过程中发生的帷幕渗流问题,需要采取补强灌浆处理以降低帷幕渗流量。介绍了帷幕灌浆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流程。针对特殊部位,包括帷幕穿越下部勘探平洞、设计帷幕底线上孔段和灌浆异常的情况,提出了主要处理措施和具体补强灌浆方案,并对蓄水过程中发生渗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补强灌浆处理之后的监测数据表明,渗流量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以瀑布沟水电站蓄水期监测资料为基础,对大坝心墙内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及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瀑布沟水电站的整个蓄泄水过程中,孔隙水压力随水位的升高而增大,反之亦然;大坝横断面方向,从上游往下游,渗压与库水位的相关性依次减小,库水的入渗是心墙渗压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土压力变化与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压力值调整是蓄水引起的渗流、固结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受上游水位的影响;在水库蓄水过程中,有效应力下降, 孔隙水压力占土压力的百分比达到100%,可能发生局部水力劈裂。总结蓄水期砾石土心墙渗压和土压力变化规律,可供其它同类工程参数。  相似文献   

13.
高心墙堆石坝材料分区较多,且静力模型和流变模型参数均不相同。为了避免二者同时反演时巨大的计算量,并进一步提高反演参数的准确性,更好地分析堆石坝应力变形、进行变形预测,考虑堆石体瞬变和流变参数的解耦关系,对瞬变和流变参数进行解耦反演分析。以瀑布沟心墙堆石坝为例,在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堆石坝施工期、第一次满蓄水期、第二次满蓄水期的变形监测资料,以敏感性较强的参数为待反演参数,采用基于基因片段差异度的遗传算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构建反演平台,对瞬变-流变模型参数进行了解耦反演分析。反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在数值和变化规律上总体符合较好,反演结果较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4.
库岸边坡在蓄水后的变形和稳定问题一直是水电工程的主要问题, 尤其是坝址区库岸边坡稳定性对水电工程 的正常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针对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库岸一变形体边坡, 在对该变形体边坡基本特征分 析的基础上, 采用数值计算的手段, 对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坝址区变形体在自然及蓄水条件下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蓄水后变形体边坡的变形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且坡体的变形受影响较大。同时, 利用强度折减法对变 形体的稳定性系数进行了计算, 变形体的稳定性较好, 考虑到坡体局部稳定性较差, 可能会产生局部失稳破坏, 因 此, 需采取支护措施保证该处坝址区变形体在运营期间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To study the stress, deformation, and seepage pressure during the initial impoundment of the Jinping-I Arch Dam,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were used in a dam behavior analysis that focused on the working behavior of the dam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the initial impoundment up to the end of November 2014.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was performed based on feedback analysis of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of the arch dam through inversion of the elastic moduli(E) of the dam body and foundation,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the linear elastic material of the arch dam. The main monitoring indices presented in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initial impoundment, and the results of feedback analysis were consistent with monitoring results. Analysis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s of the dam body and dam foundation were within the design range; the dam stress distributions were normal, with values lower than the design control criteria; and the seepage flows through the dam body and dam foundation were lower than the design drainage capacity of the deep-well pump house, demonstrating that the Jinping-I Arch Dam was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and the initial impoundment had bee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results of the working behavior analysis of the Jinping-I hydropower project during the initial impoundment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afe operation of similar projects.  相似文献   

16.
江坪河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填筑过程出现数次停工情况,坝体沉降特性与一般连续填筑的大坝有所差异,相当于老坝加高。蓄水前大坝最大沉降量小于类似工程,且沉降过程中存在的局部不均匀现象已经消除。蓄水前的坝体沉降以及面板监测成果显示,大坝填筑期间的停工过程对坝体变形控制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舒涌 《水电站设计》2006,22(2):34-41
简要介绍了在二滩拱坝1998年5月初次蓄水期,通过拱坝垂线和监测网系统,用统计模型和确定性模型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施加于坝体各作用量与坝体受作用后的效应量(变位)间的数学关系;并根据预先计算分析成果,提出了在初次蓄水运行中拱坝变位的参考预报值,实时对二滩拱坝实际工作状态作出安全评判。  相似文献   

18.
全面介绍了龙滩电站大坝右岸应变计组的埋设方法和技术,为大体积碾压混凝土内埋设仪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铜场水库大坝为黏土心墙堆石坝,2010年7月15日填筑至设计高程,该工程2011年12月10日下闸蓄水。文章通过对初期蓄水监测资料的分析,初步揭示了铜场水库大坝在上游水位的作用下,坝体渗透水位上升的原因。监测成果表明:1初期蓄水对大坝沉降影响不大;2 0+090 m与0+145 m断面的倾度为0.01%~0.07%之间,说明心墙沉降比较均匀;3坝体渗流监测点的渗透水位随上游库水位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小湾拱坝是当前我国已进入蓄水阶段的最高坝。主要针对小湾拱坝的垂线监测资料,对蓄水初期的坝体坝基变形进行了分析评价,分析认为小湾拱坝垂线监测规律性好,监测成果对其它特高拱坝垂线监测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