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合理注采井网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的合理注采井网要能延缓方向性水窜、水淹时间和解决注不进水的问题 ,由于压力传导慢 ,注采井距不能过大 ,开发后期要能灵活调整井网。吉林油区已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田采用过 4种注采井网开发 :正三角形斜反九点法注采井网 (扶余油田 ) ,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 2 2 .5°的注采井网 (新立油田 ) ,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 45°的注采井网 (新民油田 ) ,菱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 (民 43 8区块和大情字井油田 )。总结注采井网调整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开发初期应采用小排距菱形反九点法面积注水 ,开发后期调整为线状注水 ;井排方向应与裂缝走向平行 ;若经济条件允许 ,开发后期用密井网注采 ,尽可能缩短油、水井排距。图 2表 2参 8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井网调整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吉林油区已开发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较多,如扶余、新立、木头、新民、乾安等。以扶余油田为例,对扶余油田调整历程、调整目的、意义及调整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适合于该类油藏特点的注采方法。研究认为,一是油田开发初期注采访菜用反九点法面积注水,开发后期调整为线状注水方式;二是井排方向与裂缝走向平行;三是“重心位置”布井方式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后期是较为适合的井网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岩心,裂缝监测并运用主曲率法裂缝定量计算等手段,对文东油田A区盐间低渗透油藏的裂缝性质,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A共沙三段中亚段储集层发育大量天然裂缝,具有构造垂向上分带性及面上分片性等特征,根据裂缝分布规律,优化了A区注采井网,有效地提高了该油藏产能和注水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4.
朝阳沟裂缝性低渗透油田井网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3,他引:10  
通过对比分析朝阳沟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与裂缝主方向分别成11.5°和22.5°的两种不同井网的开发效果,表明与裂缝成11.5°的井网与裂缝匹配性较差,开发效果相对较差。并从油藏的水驱控制程度、压力传导情况、采收率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研究评价了朝1.55区井网的适应性,为指导油田的加密调整,在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评价确定了合理的井距和井网密度,并针对朝1-55区的地质特征,提出了井网和注水方式调整办法,在朝55区块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现场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庆铁边城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油藏,按照最佳配置裂缝系统、井网系统的原则,提出3种井网形式:菱形反九点、不等距线状注水和反七点井网,井排距分别为450m×150m,500m×100m,550m×150m。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比不同井网整体压裂后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以及经济评价,最终推荐适合长庆铁边城油田的井网形式为不等距线状注水,井距450m,排距150m。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藏经常采用水平井压裂的方法来实现油井增产,而合理的水平井裂缝参数设计能充分发挥人工裂缝的增产作用.以江苏油田M断块地质特征和目前开发状况为基础,抽象出相应的机理模型,应用数模软件的门限压力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水平井压裂模型,并与PEBI网格加密法的水平井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模拟结果影响相对较大,而裂缝形态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M断块水平井最优裂缝间距为90 m,最优裂缝条数为6条,最优裂缝半长为130 m.该研究成果为江苏油田M断块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井网与裂缝方位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网中井排方向部署是否合理是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成败的关键环节。分析井排与裂缝成45°、22.5°、0°时的3种反九点注水井网的优劣势.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裂缝发育程度不同时对井网的影响,根据采出程度、含水率、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关系以及累积产水量,得出裂缝发育程度不同最合适井网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微观结构与渗流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是21世纪我国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也因此成为众多学者竞相青睐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概述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研究的实际意义与理论意义;进而从模型和方法两个方面综述了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关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的研究方法;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方向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裂缝井网参数,以江苏油田关7断块地质和目前开发特征为基础,抽象出相应的地质模型,应用Eclipse软件的门限压力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时的五点井网压裂模型,并对五点井网的压裂参数进行了简要优化设计。得到如下结论:启动压力梯度对原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油井井排方向为有利裂缝方位,注采井排方向为不利裂缝方位;油井最优裂缝半长为90m。为江苏油田关7断块裂缝井网参数优化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田开发与裂缝密切相关,因此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成败的关键,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吉林两井超低渗透油田让11试验区裂缝性超低渗透油藏的菱形井网和矩形井网进行了井网模式和井排距优化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超低渗透油田采用合理的井网进行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网的水驱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以长庆安塞油田和吉林两井油田的实际资料为依据,利用谢尔卡夫公式、前苏联经验公式以及国内经验公式,对低渗透油藏压裂井网的水驱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常规方式注水开发井网,在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不同井网密度下水驱采收率时,前苏联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明显偏大,而谢氏公式偏小,国内经验公式相对比较可靠;对于压裂注采井网,特别是对实施大规模压裂的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利用已有经验公式计算水驱采收率或进行经济评价时有一定偏差。因此,有必要建立低渗透油藏压裂注采井网的水驱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文13北块的渗流特征、裂缝方向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利用主曲率法对该区块的裂缝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结合油藏构造特点及动态数据分析.探讨了不同层的裂缝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井网的适应性.并对该区块的井网进行调整.使注采系统更符合地下情况.从而达到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立油田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形成原因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描述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的特征和规律。通过从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演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形成的原因,认为沉积、成岩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原因;钙质胶结为主的砂岩是裂缝形成的岩性基础;在区域构造背景以及该区特定构造演化的作用下,最终导致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呈现低渗透裂缝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阿南油田为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油藏物性差,构造破碎,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比较大。随着油田的开发,逐步暴露了油水关系复杂,、注水效率较低,水驱动用程度低、油田产量下降快、受效油井含升快等问题。针对上述剖。在深入研究地质资料和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比较强的调整措施,如:细分开发层系、加密井网、完善注采关系,油层改造,调整注采结构等,获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使得阿南油田连续9a稳产在700t/d左右,采油速度稳定在1.6%以上,确保了该油田的高速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
低渗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井网模式优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井开发油藏已成为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许多油田开始得到普遍应用,根据水平井对油藏的适应条件,大庆、长庆等低渗、特低渗油田将水平井作为提高油井产能和油田产量的主要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矢量化井网概念研究了具有原生裂缝的特低渗油藏应用水平井开发的井网优化模式,以长庆油田元48井区长4+5油藏为原型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井距、井网形式的模拟分析,水驱方向优选等,最后得到合理水平井开发井网形式。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低渗油藏试井分析及产能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低渗透油田试井技术的研究可以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大量有用信息,对优化调整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在详细研究前人对低渗油藏渗流特征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困扰低渗油田试井解释的三大难题:交接面存在附加阻力、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及指数型压力梯度的试井模型及其解析解,并给出了试井理论曲线特征,为低渗透油田试井资料的解释及产能评价提供了技术手段。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证实了该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石油地质勘探程度的加深和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就如何开发好低渗透油田提出了一些基本论点,如重视地层裂缝的研究,注意防止油田开发中地层裂缝的不可逆变形以及慎重对待低渗透油田的注水问题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裂缝性泥砂岩储层试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吐哈油田LS1井为例,介绍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层的试油技术。由于该井储层特殊,试油中难点较多,具体施工中,针对储层渗透性差、微裂缝发育、泥质含量高的不利因素,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措施,从强化射孔、地层测试、排液求产到酸化压裂改造都采用了较为先进合理的手段,有效地保护了储层。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随着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田的发现,石油生产的目标逐渐集中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上。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生产能力和注水能力很差,渗吸采油在油田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介绍了一种新的渗吸设备的基础上,利用其研究了低渗透岩心反向渗吸规律。利用X—Ray变化度检测仪,研究了岩心长短对反向渗吸动态、最终渗吸采收率的影响,以及渗吸过程中不同阶段岩心中含水变化度的变化过程。并得出如下结论:反向渗吸是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主要采油机理;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毛管力作用有效性受到限制,渗吸缓慢,渗吸采收率较低;X-Ray扫描结果揭示了渗吸初期渗吸速度快,渗吸前沿到达边界后渗吸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