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范砧  刘志敏 《计量技术》2014,(10):46-47
介绍了介质换热量误差的分析方法,并以烟气为例计算出了换热量误差的值,这对换热器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力热管是一种依靠工质介质相变传热,具有传热温差小、热响应速度快、换热量大等优点的传热元件.为研究由重力热管组装而成的热管换热器在余热回收方面的优势,以西安某工程为例,根据设计要求,依据常规设计方法、整体设计思路,完整详细地介绍了重力式气-液型热管换热器的选型设计.最终经计算,选取54根长度为1500mm的重力热管,按...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通道蒸发器的分离式热管充液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分离式热管的蒸发器,在充液率为80%~150%之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量了微通道蒸发器换热量、管壁温度分布及系统EER,分析了不同充液率下微通道蒸发器的工作状态,计算了蒸发器传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微通道蒸发器换热量随室内外温差的增大而增大,分离式热管最佳充液率为120%左右。此外,与翅片管蒸发器进行了实验对比,在换热量相当的条件下,微通道蒸发器重量减轻了45%,系统工质充注量降低了51.9%,系统EER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U形热管换热器的工作性能,通过改变迎面风速和回风温度,测出U形热管换热器前后的参数,计算换热温差和换热效率,然后测试相同条件下无U形热管换热器的状况,分析得出增加热管换热器后空调箱机组除湿量可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5.
CO2汽车空调用紧凑式换热器理论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富芹  吴建波  王军 《制冷》2004,23(4):69-72
紧凑式换热器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CO2制冷剂在汽车空调制冷装置上的应用.本文从CO2汽车空调用紧凑式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量的估算和设计时理论限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微通道紧凑式换热器的传热机理,机械加工等的研究对工程设计和应用来讲还没有形成合适的技术指导依据,从理论上指出换热器尺寸、通道直径、数目、通道长度、换热效率以及泵功率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6.
环形热管蒸发段管外空气的换热效果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Fluent软件提供的传热模型和湍流模型中的κε两方程模型,对环形热管换热器在回收排风能量时蒸发段管外空气的换热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排数和进口工况下热管换热器的换热情况,为热管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法及模拟仿真分析,研究了热泵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换热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扁管宽度是对换热器换热量影响最大的因素,贡献率达43.1%;随着扁管宽度增加换热器换热量大幅提升。扁管厚度对换热器换热量影响较大,贡献率达29.7%;当扁管厚度超过2 mm,随扁管厚度增大换热器换热量大幅下降,这主要与换热器背风侧的气流低速区较大,且换热效率低有关。翅片卡槽间距对换热器换热量贡献率为20.8%,翅片卡槽间距为11 mm时换热器换热量最优。翅片卡槽深度对换热器换热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效度-传热单元数(ε-NTU)法,建立了中温热管换热器的离散型数学模型。研究了中温热管换热器冷侧和热侧的传热特性。建立了单根热管的传热模型来修正计算热管热阻时所产生的温度误差,分析了单根热管的传热过程对整个换热器换热的影响。研究成果为安全衔接热管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每排热管和强化中温热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以及中温热管换热器的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快速评估空调器用换热器长期运行后的换热量衰减情况,本文提出一套通过测试换热器加速积尘前后的换热量来预测其换热量衰减率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中,采用负反馈模式精确调节换热器迎风面的粉尘浓度,能够在加速积尘时间内维持换热器迎风面粉尘浓度的稳定性;通过对加速积尘循环空间与换热量测试风道进行一体化设计,能够在不需要移机时实现加速积尘与换热量测试之间的切换。在入口空气温度为45℃、流速为1. 5 m/s,入口水温为21℃、流速为0. 5 m/s的工况下对该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换热器迎风面粉尘浓度能够稳定维持在目标浓度120 mg/m3,波动范围在±20%内;对4种具有不同结构的换热器样件进行了多次换热量衰减率测试,其换热量衰减率相对偏差均在±10%之内,表明该测试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用于能量回收的带热管的板式空气-空气换热器,换热器芯体内部纵向排列12根相互独立的环路热管,板间L型密封将换热器分为内、外两个循环,2台离心风机组织室内外空气通过通道层间的波纹板进行逆向C形流动换热。搭建了换热器性能测试平台,针对冬季工况和夏季工况,对换热器的温度效率、换热量与能效比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分析了2种不同工质的热管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工况和夏季工况换热器的换热量、EER随室内外温差的增大而增大,冬季工况最高温度效率达到62%,夏季工况最高温度效率达到70%,当环路热管内工质为R32时,对换热器在冬、夏季工况的换热性能均有提升。分析计算了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座典型城市使用该换热器全年EER分别为12.72、7.70、5.75、3.67。  相似文献   

11.
ND钢管是一种新的耐酸腐蚀性能较好的材料,可以用于锅炉低温段空气预热器,而用作为热管的管材,其与工质的相容性,使用寿命等问题还没有见到报道.本实验研究了ND钢热管的寿命及相容性问题,并与普通碳钢热管的性能及寿命作了对比实验,为ND钢应用于热管积累了经验和第一手资料,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平流式冷凝器传热流动性能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流式换热器与常规换热器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常用作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其制冷剂侧的传热和流动特性与常规换热器有很大不同.本文比较了不同型式冷凝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详细分析了制冷剂在平流式冷凝器多孔扁管内的传热流动机理,希望能为该类换热器今后的研究、设计和校核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为热声驱动器的核心部件,冷却器性能直接影响整机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对两种不同型式的水冷却器的性能进行实验比较并对其各自的热阻和流阻进行分析计算,为今后的改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The pinch design method efficiently generates a maximum energy recovery (MER) network which meets the utility targets for a given value of the minimum approach temperature difference. However, this MER design usually contains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number of heat exchanger units than the theoretical minimum. Loop breaking and energy relaxation may be used to eliminate these additional units. At each stage of loop breaking, it has been recommended that the unit with the smallest heat load should be removed. However,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is heuristic can lead to suboptimal designs with respect to energy consumption. An alternative systematic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reduces the number of units such that the energy penalty is a minimum. A 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 (MINLP) is formulat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minimiz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a given number of units. Subsequent loop-network interaction analysis helps in identifying the exchanger units which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removal. A lower bound on the consequent energy penalty is also evaluated. These bounds are employed in a ‘best-first’ search strategy to solve the proposed model. On removal of the candidate unit/units, the resulting topology transforms the MINLP to a non-linear/linear program (NLP/LP) which is solved by conventional algorithms. A loop and path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LAPIT), based on graph theory, has been developed as an aid to these computations.  相似文献   

15.
王伟  邹先平 《工程力学》2013,30(5):329-334
针对基于能量准则的板翅式换热器封头强度设计问题,给出了比率塑性功曲率(Ratio Plastic Work Curvature,RPWC)准则塑性载荷和塑性功曲率(Plastic Work Curvature,PWC)准则塑性载荷确定方法。两种准则的封头塑性压力结果一致表明大变形效应对封头结构有强化效果。5种接管开孔率的塑性压力比较结果表明,PWC塑性压力最大,RPWC塑性压力其次,PWC工程塑性压力最小,RPWC塑性压力对应的比率塑性功小于PWC零曲率塑性载荷对应的比率塑性功。RPWC准则相对PWC零曲率准则临界塑性指标更严格,具有偏安全、简便直观的特点,适合板翅式换热器封头这类复杂结构的塑性压力计算,而PWC工程塑性载荷可用于工程设计载荷的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16.
地源热泵及地下U型换热器传热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地源热泵单U垂直埋管的几种地下换热器传热模型,重点介绍和分析了改进的圆柱热源理论模型和"负荷聚合"思想以及可用于短时间范围传热模拟的数值解的理论模型.采用"负荷聚合"的圆柱热源理论模型大大缩短了全年传热模拟的时间;而适用于短时间尺度的数值解模型对地下换热器和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以及能量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汽车空调换热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是汽车空调系统的董要组成部分,换热器的性能优化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性能,并影响整车的紧凑型。针对蒸气压缩式汽车空调系统,总结其换热器的发展分类及各自结构特点,同时回顾国内、外对汽车空调换热器性能研究的发展,指出采用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来开发具有更好传热效果且结构更为紧凑可靠的换热器是汽车空调换热器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热沉不但具备模拟宇宙的“冷黑”环境功能,而且它还相当于一个辐射换热器和抽气泵,由此引出热沉材料的选择原则。详细介绍了不锈钢-铜热沉的设计和测试结果,说明了不锈钢一铜热沉的设计为热沉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折流板结构为基础将管壳式换热器分成一定的计算单元,通过对每个分段单元的研究,从流体物性沿壳体方向变化方面来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整体的工艺设计及计算。并且基于微分法,提出了一种较为准确预测出管壳式换热器管、壳侧壁温分布的方法。通过工程案例分析,并将壁温计算结果与HTRI进行对比得出,管、壳程各单元的壁温平均误差分别1.76%和0.94%,该结果也验证了壁温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对于传热系数与压降,与 HTRI 对比得出:变物性计算较定物性在精度有一定的提高。同时通过借助Matlab计算机软件编制了一套用于管壳式换热器分段计算及优化设计程序,实现了换热器的精确优化设计的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效率,变物性的研究理论为高效低能耗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MUSE软件在乙烯冷箱板翅式换热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MUSE软件应用于板翅式换热器设计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以某套乙烯装置用板翅式换热器为例,完整地介绍了用MUSE软件设计板翅式换热器的具体应用,分析MUSE软件设计板翅式换热器在乙烯冷箱设计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