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目前油脂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不足、干饼残油率高、低温压榨困难及能耗高等问题,为满足油脂生产企业对不同油料及加工工艺要求,通过把蒸炒缸与榨油机主体集成,对榨膛采用了双螺杆两阶九节榨螺的复合式结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榨螺压缩比,改善了油料压榨特性,通过企业实际生产试验表明,所研制的SYZX340型冷热两用双螺杆榨油机产量大、一次压榨干饼残油率低、同比节能4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野生铁核桃的特性、产地、含油率。着重阐述了野生铁核桃制油的瓶颈——粉碎及仁壳分离,介绍了野生铁核桃常温液压榨油工艺和低温螺旋榨油工艺,按工艺要求选配加工设备,分析了野生铁核桃制油经济效益。采用CSJ-200型粉碎机,壳中含仁率小于1%;常温液压榨饼中含油13.7%;采用低温螺旋二次压榨工艺,饼中含油7.3%,出油率达到11%。野生铁核桃制油大大提高了野生铁核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核桃加工产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核桃加工存在的问题和市场需求,本文介绍了核桃去青皮清洗加工技术,核桃破壳、壳仁分离技术及核桃射频杀虫技术,可完成核桃的大小分级、去青皮清洗、机械破壳、壳仁分离、核桃仁分级和贮藏前杀虫处理等作业,为核桃的精深加工提供了保障;介绍核桃的深加工技术及产品,丰富核桃产品市场,加强对核桃的综合利用开发,全面充分的利用核桃资源。  相似文献   

4.
针对核桃加工存在的问题和市场需求,本文介绍了核桃去青皮清洗加工技术,核桃破壳、壳仁分离技术及核桃射频杀虫技术,可完成核桃的大小分级、去青皮清洗、机械破壳、壳仁分离、核桃仁分级和贮藏前杀虫处理等作业,为核桃的精深加工提供了保障;介绍核桃的深加工技术及产品,丰富核桃产品市场,加强对核桃的综合利用开发,全面充分的利用核桃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高品质的核桃油及低变性的核桃蛋白,研究核桃油冷榨提取工艺。确定核桃仁碱法脱皮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0.6%,浸泡温度65℃,浸泡时间15 min。以脱皮核桃仁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核桃油液压冷榨最佳工艺条件为:压榨压力30 MPa,压榨时间40 min,入榨水分为1.5%,在此工艺条件下出油率为93.19%。对核桃油的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脱皮冷榨核桃油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其色泽、酸值和过氧化值显著优于核桃油国家标准和热榨核桃油,冷榨核桃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3.02945%,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云南核桃和核桃仁分别进行机械化核桃剥壳和核桃仁流体(磨浆)冷榨工艺中试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核桃仁中果瓣和大果仁得率占仁的比例高达93.7%,核桃油指标大大优于一级压榨核桃油质量指标,核桃蛋白粉完全可用于固体蛋白饮料及高档食品添加。该新工艺克服了目前我国核桃深加工存在的技术缺点,具有较高技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核桃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食品,然而,核桃仁的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核桃仁的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核桃仁的保健功能与其成分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密不可分。核桃油因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内源抗氧化物质而具有较强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核桃蛋白中多酚的结构及核桃多肽的供氢能力和其自身的结构稳定性影响其抗氧化能力。核桃内种皮多酚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其抗氧化能力。对核桃仁中的核桃油、核桃蛋白、核桃多肽、核桃内种皮的抗氧化作用进行详细的综述,提出核桃仁抗氧化作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重点研究和推广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核桃仁中抗氧化物质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同时也为核桃企业全面深入地开发利用核桃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酚对核桃仁食用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不同品种核桃仁中多酚对其食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仁的口感品质(收敛性)与单位重量核桃仁中多酚对蛋白质的结合能力PPC(ProteinPrecipitationCapacity)关系紧密,核桃仁的PPC值在489.27~610.19(mg/100g)时,核桃的香味比较突出;北方核桃仁(JuglansregiaL)中多酚含量一般比南方铁核桃仁(JuglanssigillataDode)的高,核桃仁种皮颜色也比南方铁核桃仁深。  相似文献   

9.
核桃仁的水剂法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向明 《中国油脂》2006,31(8):14-16
核桃仁中的粗脂肪含量60%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可达到90%,是一种优质的油脂原料,适合水剂法加工。核桃仁水剂法加工的技术要点为研磨、分离、破乳及产品包装,其加工的产品有核桃油、核桃粉和核桃饮料。核桃仁的水剂法加工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其中分离机是关键设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双螺杆榨油机压榨过程中,榨膛内部榨螺与油料相互作用产生的流场及其变化规律,建立了榨螺和流体域的物理模型。在Fluent软件中进行有限元仿真求解,获得油料在压榨段的压力场、速度场和浓度场分布,一定范围内压力和温度越大,浓度越大,越利于出油。  相似文献   

11.
不同粒度花椒籽黑种皮粉理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粒度花椒籽黑种皮粉加工利用的差异性,本研究利用粒径测定、显微特征分析、红外光谱 分析等方法,比较了不同粒度花椒籽黑种皮粉的粒径、色度、微观结构、中红外光谱、吸附特性、活性物质 及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花椒籽黑种皮粗粉经超微粉碎后,粒度显著减小、色泽明显增亮, 可引起细胞壁破碎,持水力和持油力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33.33%和44.60%,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显著增 强,但花椒籽黑种皮超微粉的官能团结构并未发生改变。随着粉体粒度的减小,花椒籽黑种皮超微粉中多酚和 黄酮的溶出量分别提高了15.93%和11.24%,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 啉-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增强(P<0.05)。因此,超微粉碎可有效增加花椒籽黑种皮活性物质的溶出并提高 其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了花椒籽黑种皮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超微粉碎对红米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红米,对超微红米粉的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改善红米的加工适用性。结果发现,随着红米粉粒径的减小,粉体的堆积密度、溶解度逐渐增大,糊化温度降低;冻融稳定性、酶解性质、高温持水能力、透明度、沉降性能和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这表明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改善红米粉的粉体性质和加工特性。在制作冷冻和冷藏食品时,红米超微粉可作为主料,但在制作速溶和方便食品时,则适合用做辅料。  相似文献   

13.
Purple corn flour (PCF) was prepared by a low temperature impact mill (LTIM) with various air classifier speeds (300, 600, 1200 and 1800 rpm). The effects of processing speed on physicochemical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PCF were investigated. Particle size (D[4,3]) of PCF decreased from 442 μm to 35 μm. The color of PCF became redder supported by increased a* values (from 2.12 to 6.90). As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sample, the bioactive component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LTIM-treated PCF increased at low speed (300–600 rpm), then kept constant with further increasing speed. Furthermore, LTIM distinctly changed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PCF, which was demonstrated by lower viscosities, pasting temperature, retrogradation tendency. This change was related to decreased particle size, increased damage starch content, improved hydration properties and promoted destruction of crystal and microstructure.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may enhance the high-value utilization of functionally superfine ingredient in food applications.Industrial relevancePoor palatability and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whole cereal flour limited its utilities in food industries. Superfine grinding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reduce these problems. However, some superfine grinding technology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emperature rise and large dust. A low temperature impact mill (LTIM) recently designed overcame the drawbacks. The present research provided information that LTIM was a good method to pulverize cereals and could be us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functionally superfine ingredient.  相似文献   

14.
超微粉碎对糯米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拓展糯米的应用范围,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糯米,对超微糯米粉的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糯米粉粒径的减小,粉体的堆积密度、溶解度逐渐增大,糊化温度降低;冻融稳定性、酶解性质、高温持水能力、透明度、沉降性能和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这表明,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改善糯米粉的粉体性质和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15.
超微粉碎对莲子心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莲子心,对超微莲子心粉体的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和相关物质进行研究,以期改善莲子心粉的加工适应性。方法检测不同粒径(D90分别为302.5μm、175.0μm、75.2μm和34.3μm)莲子心粉的溶解度、高温持水能力、抗氧化活性、酚类物质总黄酮含量。结果随着莲子心粉粒径的减小,粉体的溶解度逐渐增大,高温持水能力得到显著改善。超微粉碎处理提高了莲子心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莲子心粉的粒径越小,其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越高;增加了相关抗氧化活性物质(总酚、总黄酮)的溶出量,溶出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结论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改善莲子心粉体的理化性质,提高莲子心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依次利用胶体磨细粉碎(简称细粉碎)和湿法超微粉碎(简称超微粉碎)逐级粉碎方式制备鱼骨泥,提取不同工艺阶段骨泥中的肌原纤维蛋白,以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粒度、浊度、活性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相对二级结构含量等为指标,研究鱼骨泥加工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阶段加工工艺对鱼骨泥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影响显著,其中超微粉碎对骨泥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影响较大,细粉碎对蛋白结构性质影响相对较小。逐级粉碎可以显著提高鱼骨泥中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在胶体磨剪切力作用下,肌原纤维蛋白粒径显著减小,而经超微粉碎后,由于蛋白质结构的破坏和聚集作用,肌原纤维蛋白粒径会显著增加,由299.4 nm增至464.5 nm,同时浊度也随之升高;细粉碎后活性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均显著下降,但随着超微粉碎次数增加,活性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细粉碎使肌原纤维蛋白α-螺旋结构比例由64.21%增加到79.99%、β结构比例下降,而超微粉碎可破坏α-螺旋结构,使其部分转变成β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方竹笋为原料,超微粉碎不同时间(10、20、30 min)得到3种超微粉碎方竹笋全粉,探究微粉的理化特性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超微粉碎30 min时方竹笋全粉的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7.48%和44.76%;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分别下降29.34%、26.43%和22.87%,粉体平均粒径达到最小,为17.15 μm。超微粉碎处理使全粉的滑角和休止角分别增加38.24%和20.63%,L*值增加13.93%,a*值和b*值分别下降24.21%和16.51%,粉体的流动性变差但粉体更为细腻,色泽更加均匀、白亮。超微粉碎未改变方竹笋全粉的官能团,但破坏了全粉中的纤维素,部分长链变为短链,热稳定性降低。扫描电镜观察到超微粉碎破坏了方竹笋全粉的表面结构,使得样品更加微小均匀和碎片化。综上所述,超微粉碎技术可有效改善方竹笋全粉的感官性质、功能及加工特性,研究结果可为方竹笋利用率的提升及应用范围的拓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取6种不同破碎方式处理核桃仁,采用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研究了不同破碎方式对核桃仁粒径、出油率、脂肪和蛋白残留量、核桃油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无水研磨和两次三辊研磨后出油率为54%。核桃油D(无水研磨和两次三辊研磨)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升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核桃油挥发性组分,共检测到56种挥发性组分。通过聚类热图得知醛类、酯类和烃类相对占比高。综合来看,无水胶体磨和一次三辊研磨结合,可以实现核桃连续破碎,得到品质优良的核桃油。水酶法提取核桃油,需要降低物料粒径,同时减少破碎过程中的乳化作用。该研究可为水酶法提取核桃油提供支撑,为核桃油精准适度加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