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控制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影响循环流化床飞灰残碳量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整和控制飞灰残碳量的措施,意在优化在锅炉中的操作运行。  相似文献   

2.
周沛沛  翟光伟 《河南化工》2010,27(21):47-47
针对河南心连心公司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中锅炉飞灰和炉渣残碳高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做出了一系列优化调整措施,改造后的锅炉锅炉飞灰和炉渣残碳量有了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两台容量相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煤粉锅炉飞灰样品的粒径分布、表面结构特性、未燃尽碳含量、反应性和汞含量,探究两种类型锅炉飞灰特性差异及其与飞灰汞吸附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和煤粉锅炉尾端除尘设备排灰口飞灰汞的含量分别为1584.0 ng/g和503.7 ng/g,其原因与飞灰粒径、未燃尽碳含量和表面特性相关。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汞含量随其粒径和反应性温度的减小而增加,随未燃尽碳含量增加而增加,且与比表面积和吸附量呈正相关关系。对于煤粉锅炉,粒径为75~53μm的飞灰对汞吸附能力较强,未燃尽碳含量明显小于循环流化床所产生飞灰的含量,飞灰比表面积随粒径变化不大,由此导致煤粉锅炉除尘设备排灰口所取样品对汞的吸附能力远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对应位置飞灰对汞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特性对其汞吸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航  刘芸  苏银皎  滕阳  关彦军  张锴 《化工学报》2019,70(3):1075-1082
通过分析两台容量相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煤粉锅炉飞灰样品的粒径分布、表面结构特性、未燃尽碳含量、反应性和汞含量,探究两种类型锅炉飞灰特性差异及其与飞灰汞吸附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和煤粉锅炉尾端除尘设备排灰口飞灰汞的含量分别为1584.0 ng/g和503.7 ng/g,其原因与飞灰粒径、未燃尽碳含量和表面特性相关。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汞含量随其粒径和反应性温度的减小而增加,随未燃尽碳含量增加而增加,且与比表面积和吸附量呈正相关关系。对于煤粉锅炉,粒径为75~53 μm的飞灰对汞吸附能力较强,未燃尽碳含量明显小于循环流化床所产生飞灰的含量,飞灰比表面积随粒径变化不大,由此导致煤粉锅炉除尘设备排灰口所取样品对汞的吸附能力远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对应位置飞灰对汞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伟 《化肥工业》2011,38(5):33-35,39
结焦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较为常见的故障,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根据几年来流化床锅炉调试和运行经验,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的原因主要是炉内流化工况不良或操作失误等,使床料局部或整体温度超过灰的熔点.提出加强燃料监督、强化运行管理、严格控制设备参数、降低飞灰残碳含量等措施,以避免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残碳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浮选法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提取残碳,在德国NETZSCH公司的STA409型热分析仪上研究了原煤与飞灰残碳的燃烧特性的差别,并研究了两种飞灰残碳在不同氧浓度下的燃烧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飞灰残碳的反应性温度以及着火温度较原煤高,残碳的反应活性并不仅仅依赖其入炉煤,还与电厂的具体燃烧工况有关.随着氧浓度增大,飞灰残碳的着火温度呈下降趋势,着火时间提前,飞灰残碳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提高;当氧浓度小于40%时,飞灰残碳燃烧特性改变较大,当氧浓度大于40%时,改善趋势变缓.因此采用膜法富氧燃烧时,宜采用的氧浓度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的烧失量和含碳量进行了对比 ,烧失量与含碳量差别很大。传统上用烧失量代替含碳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并不适用。本文提出用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测定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的含碳量 ,并测出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随粒径分布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山  蒋吉军  王华 《煤炭转化》2004,27(2):46-50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含碳量是锅炉燃烧工况好坏的直接反映 ,其对锅炉的热效率的影响是很大的 ,它还直接影响着粉煤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在对云天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生产实验研究中 ,分析了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各种因素 (床温、煤质煤粒、一次风、二次风、床压和旋风分离器效率等 ) ,通过实验研究找到了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具体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以指导实际生产 .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渣含碳量和飞灰含碳量高是影响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炉渣含碳量和飞灰含碳量成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降耗的主要工作。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渣含碳量和飞灰含碳量偏高采取了措施,大大提高了锅炉效率和电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小氮肥》2017,(2)
<正>1改造前运行状况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东厂区现有5台锅炉,其中8~#和9~#为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倍率及热效率偏低。为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的含碳量,提高其运行经济性,决定采用流化床锅炉飞灰复燃节能技术,在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实施锅炉飞灰再循环节能改造试验。改造前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参数见表1。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中的残余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煤灰中的残余碳是燃煤锅炉中煤未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残余碳的形成主要与燃料煤的组成和性质、锅炉特点、燃烧温度、空气量(燃烧时的氧气供给量)及燃烧时间(O工在锅炉内的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残余碳通常以单体半焦或焦炭、粘结在粉煤灰颗粒表面或包裹在粉煤灰颗粒中等几种形式存在,残余碳的粒度分布、比表面积、H和O的含量都有其特殊性。粉煤灰中的残余碳,不仅能反映锅炉的运行情况、影响锅炉烟气中COX的含  相似文献   

12.
对小容量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浅床运行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浅床运行方式适合于燃用褐煤及高挥发分烟煤的CFB锅炉,可降低一次风机压头和风机电耗。对于中等容量CFB锅炉,浅床运行可能会导致密相区结焦及燃烧效率降低等问题,为降低飞灰及底渣可燃物含量,需要维持足够的床层高度或风室压力。对浅床运行模式的大型化问题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消解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考察了9台超低排放在役机组硒迁移转化规律,探究了循环流化床(CFB)和煤粉炉(PC)机组飞灰特性差异对硒吸附能力的影响。燃烧后煤中硒几乎全部呈现挥发态,底渣中残留量极低。与浓度归一化和质量分布法相比较,相对富集系数法可以客观地评价燃煤副产物中硒的富集能力,两类机组中硒均主要富集于飞灰中。CFB较低炉膛温度和添加CaO可以降低入炉煤中硒释放比例并增强飞灰对硒的吸附能力,故其底渣和飞灰中硒的富集程度均高于PC,导致脱硫石膏中硒富集程度低于PC。飞灰对硒的吸附量随比表面积或孔容积增大而增大,但随粒径或孔径增大而减小。CFB飞灰中未燃尽碳含量高、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且存在较多蜂窝状孔隙,导致其对硒的富集程度高于PC飞灰。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福建无烟煤细颗粒燃烧模型,计算了其在容量3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燃尽时间和一次通过炉膛的停留时间,分析了不同粒径煤颗粒在不同燃烧温度和不同烟气流速时在CFB锅炉内的燃尽时间和停留时间的变化差异. 实验研究了福建无烟煤粒径对飞灰碳含量的影响及燃尽的影响. 结果表明,细煤颗粒的燃尽时间与停留时间均随粒径增大而增长,但燃尽时间增幅更明显,颗粒一次通过炉膛完全燃尽的临界粒径约为0.15 mm;粒径越大的颗粒其停留时间和燃尽时间对烟气流速和燃烧温度变化越敏感;无烟煤入炉粒径明显影响CFB锅炉飞灰含碳量,选用粒度为3~8 mm的偏粗颗粒为宜.  相似文献   

15.
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可燃物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台燃用福建无烟煤的DG75/3.82-11型CFB锅炉所存在的飞灰可燃物含量较高的问题,通过分析福建无烟煤特有煤质特性、燃料颗粒特性、锅炉总体设计和运行调整工况是影响福建无烟煤在CFB锅炉中燃尽的主要因素。针对性采取优化筛分破碎系统、增强二次风的扰动穿透能力、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改造回料风系统以减少返料偏流等措施;同时不断摸索CFB锅炉运行规律,完善和优化运行方式,应用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实现CFB锅炉的自动优化控制运行。2台锅炉平均飞灰可燃物含量从2003年的22.17%降低到2009年第1季度的15.03%。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态磨耗实验台研究快速水化团聚颗粒在流化床中热态条件下的磨耗特征.研究表明,飞灰团聚用水量、添加剂用量和流化速度是影响飞灰团聚颗粒磨耗速率大小的关键因素.随着流化速度的降低和添加剂用量的提高,团聚颗粒的磨耗速率降低.飞灰团聚用水量在40%左右时,团聚颗粒磨耗速率最低.亦即在上述条件下团聚颗粒在流化床中停留时间相对较长,进而飞灰碳降低的幅度和自由氧化钙的利用率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煤灰为床料的 CFB锅炉内静态平衡计算模型 .模型着重研究了成灰特性、灰磨耗和退档 ,颗粒停留时间及颗粒分层等影响循环流化床灰平衡的重要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 .应用模型模拟了黄姑电厂 75 t/h CFB锅炉的运行 ,研究了磨耗速率、灰成分等因素对煤燃烧后飞灰、排渣、床料的粒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