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同时解决低渗透油藏面临注入困难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的问题,基于表面活性剂的降压增注原理和乳化调驱机理,探讨了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在低渗透油藏的应用可行性。实验选取乳化能力不同,其余性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改变润湿性能力、吸附性能)相同的两种表面活性剂,通过室内洗油实验、岩心注入实验和驱油实验,评价了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性能和低渗透条件下乳状液深部调驱性能,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乳化能力不同的两种表面活性剂具有相近的洗油能力;乳化能力强的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中驱替原油的过程中会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系,这会降低表面活性剂的降压增注效果,但却可以起到深部调驱作用,可有效提升驱油剂的波及范围,提升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筛选,需综合考虑提高采收率效果及降压增注性能,根据油藏实际情况选取性能不同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剩余油临界启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了渗吸效应、油水界面张力、岩石润湿性及原油乳化性等因素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阐述了在特低渗透油藏中驱油剂研究应用的适用条件及技术关键,介绍了近年来延长油田在生物活性复合驱油体系、高分子/小分子复合驱油体系、纳米膜等新型高效驱油剂的研发及矿场应用情况,提出特低渗透油藏驱油剂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姚峰  韩利娟 《应用化工》2013,(4):626-629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水界面张力、乳化作用以及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开展了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提高低渗透油藏石油采收率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低界面张力是影响石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具有良好乳化性能的驱油体系能起到更好的驱油效果,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具有更高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以油层中主力层相关研究结果可知,三次采油中提升油采收率效果最佳技术最好的是复合驱油技术。在本文中,主要是在试验区经过其驱油性和稳定性以及乳化、界面张力等性能来评价不同三类油层复合驱体系在提高采收率上的效果,在实验区的基础上构建优选方案,为三类油层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耐温抗盐驱油表面活性剂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次采油技术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包含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化学驱油技术,包括三元复合驱、二元复合驱以及表面活性剂驱等。表面活性剂在这些驱油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主要是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提高毛细管数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对于普通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的研究比较成功,应用效果也比较理想,如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可与地层流体配伍,形成超低界面张力,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庆油田北二西西块的油层条件,通过在非均质岩芯和三管并联岩芯上进行驱油模拟实验,对比聚合物溶液和凝集剂体系在非均质岩芯以及三管并联岩芯上的提高采收率幅度、含水率和注入压力,研究凝集剂体系与聚合物在非均质地层上的不同驱油效果及适应性。实验表明无论是非均质岩芯还是三管并联岩芯,两种驱油剂的驱油效果相差不多,而凝集剂体系的注入压力远小于聚合物。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低渗条件下水驱后注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与单独注聚或者注表面活性剂效果,设计三组实验,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水驱至98%后+注入0.4PV数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聚/表混合溶液+后续水驱至98%,然后记录各个阶段的采收率。同时为了比较不同化学剂段塞条件下的采收率效果,设计了第四组和第五组实验,第四组水驱至98%+0.2PV聚合物+0.2PV表面活性剂+后续水驱至98%;第五组:水驱至98%+0.2PV表面活性剂+0.2PV聚合物+后续水驱至98%,然后与第三组实验结果对比,研究不同段塞条件下的采收率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渗条件下,先注聚合物后注表面活性剂增加采收率的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三类油层聚驱后含水率高,剩余油分布零散,表活剂压驱可提高油层采出程度.通过建立概念模型,对比了表活剂驱、三元复合驱和表活剂压驱3种方法在三类油层聚驱后提高采出程度的适应性,系统研究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压驱生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驱采油能够解决油层深部剩余油挖潜问题,有效提高了三类油层聚驱后的原油采出程度;产能随着压驱液注入量和表活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压驱液注入速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裂缝半长和导流能力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产能.结合本文模型给出优化后的注采工艺参数和裂缝参数.  相似文献   

9.
牛佳  孙丽艳  董驰  宋立甲  贾林 《当代化工》2021,50(8):1802-1805
海上稠油油田在聚驱之后仍然会有很大一部分剩余油,而聚合物和表活剂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用来驱替聚驱后残留剩余油效果显著,为了在微观和宏观上进一步研究二元复合体系是如何动用聚驱后的剩余油,采取微观可视化实验、4层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二维平面非均质岩心的驱油实验进行研究,通过结果分析得出二元复合体系可以有效地驱替簇状、柱状剩余油以及附着在岩壁表面的膜状剩余油,并且二元复合体系与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其会动用一部分水驱和聚驱已波及到但无法采出的残余油,进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杨磊  王立军 《当代化工》2016,(8):1687-1689
大庆油田二次采油后还有很多含剩余油油藏,针对这种油藏进行三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二次采油后进行三元复合驱油即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原油的采收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聚合物浓度以及表活剂浓度对剩余油开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整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采收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合理的开采浓度进一步提高油田剩余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使用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形成具有一定黏弹性的蠕虫状胶束,所需原料的浓度较高,成本较高,制约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驱油剂在现场的应用。以液体硅酸钠、两性表面活性剂、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了在经济使用浓度下能够显著提高注入水黏度且具有优良驱油性能的黏弹性驱油剂。透射电镜表征结果表明,驱油剂在有效质量分数为0.3%条件下即可达到较高的黏度。调整液体硅酸钠、表面活性剂的有效质量分数为0.12%~0.20%,制备的驱油剂的黏度达到10~50 mPa·s。实验对比了常用聚合物与黏弹性驱油剂的驱油效果,结果显示黏弹性驱油剂的驱油效果几乎是聚合物的2倍。这项工作为开发新型高效驱油剂提供了新方法,也为驱油剂流变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大庆油田北一区二排区块现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为介质,研究了采出液含水率和离心泵中的高剪切流场对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驱油剂产出高峰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最主要特征为含水率和驱油剂含量高,油水界面张力低,油水乳化程度高,在离心泵等高剪切湍流场内易发生二次乳化而油水分离难...  相似文献   

13.
吴俊峰  徐盼龙  杨展华  赵旭 《当代化工》2023,(4):993-996+1001
随着油田中大量轻烃采出,CO2与地层原油的极性差异变大,萃取原油效果变差,并且由于黏性指进和过早突破的问题,开发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基于此,初选6种目前常用的驱油表面活性剂,进行溶解度、降黏实验以及耐盐、耐温实验,对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和评价。通过细管驱替实验测定地层压力下纯CO2驱和复合驱的驱油效率,评价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ES能大大降低原油黏度,有效改善其流动性,并能溶于超临界CO2,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同时化学稳定性也符合生产要求,可作为驱油剂使用;在不高于混相压力下,以0.08 PV的表面活性剂段塞注入地层,在各个压力点下,复合驱的驱油效率都比纯CO2驱要高,证明了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原油MMP降低了5 MPa,使得油田的CO2近混相驱甚至混相驱具备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二元复合驱中乳化程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配置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分别为0.1%、0.2%、0.3%的3种乳化程度不同的二元体系。通过对3种体系的界面张力、析水率、稳定性和驱油效率进行研究评价,实验表明:乳化程度越高,析水率越低,稳定性越好,驱油效率越高,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采收率的构成要素,结合油藏目前的特点,认为提高驱油效率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必然方向;通过对驱油效率和剩余油饱和度、毛细管数和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研究,把工作目标放到提高毛细管数上;经过比较,得出了减小油水界张力为主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目的井的油分析和水分析,筛选出稳定性和界面张力满足要求的驱油剂配方,在相似的油层环境进行室内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在两口井上进行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该技术适合高温、高盐的油藏环境,极大地降低了界面张力,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具有有效期长,效果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剩余油临界启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了渗吸效应、油水界面张力、岩石润湿性及原油乳化性等因素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阐述了在特低渗透油藏中驱油剂研究应用的适用条件及技术关键,介绍了近年来延长油田在生物活性复合驱油体系、高分子/小分子复合驱油体系、纳米膜等新型高效驱油剂的研发及矿场应用情况,提出特低渗透油藏驱油剂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多羟基有机铵盐作为分子膜驱油剂进行性能评价和驱油效率的评价。测定了分子膜剂的表面张力、吸附量、防膨率和驱油效率。结果表明,分子膜剂与模拟地层水表面张力接近,不具有表面活性;分子膜剂可使岩石表面由亲油向亲水方向转化,可将强亲油表面载玻片(水接触角99.58°,油接触角31.43°)转变为弱亲水表面(水接触角42.56°,油接触角43.20°);吸附量为11.4 mg/g砂,防膨率达54.2%,分子膜剂浓度为5 000 mg/L时,驱油效率提高最明显,可以提高采收率10%~15%。该分子膜驱油剂能显著提高采收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驱油剂。  相似文献   

18.
何竞 《四川化工》2023,(3):29-31+36
石油开采阶段主要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三个阶段,其中表面活性剂驱油是三次采油中的一种重要技术,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显著提高油田水驱开发效果,但对于高温、高盐等特殊油藏,多数表面活性剂适应性差,驱油效率降低。对常用的几种驱油剂(FW-01表面活性剂、FW-02表面活性剂、FW-03表面活性剂)进行对比实验与性能评价,结果表明,FW-01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达到100℃、矿化度为20000 mg/L时,油水界面张力仍可达到10-3 mN/m超低数量级,表现出良好的耐高温性及抗盐性,适合作为W油田三次采油的驱油剂。  相似文献   

19.
延长油田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饱三低特征油田,大多油井都依靠压裂投产,加上油层的天然裂缝十分发育,层间和平面矛盾十分突出,为了提高注水驱波及体积,改善水驱油效果,适量注入变形虫调驱剂(聚丙烯酰胺预聚颗粒)和聚丙烯酰胺交联体封堵油水井之间高渗透带,在注入水中加入NDO纳米膜驱油剂,该驱油剂首先是大分子聚合物分子体积1nm(10-9m)~10nm可以在微米级孔隙内自由渗流。通过矿场实验和室内实验对采收率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试验是大庆油田三次采油重点试验项目,试验区2011年计划投产,通过对试验区新钻32口油水井测井数据分析,研究了试验区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及对剩余油的影响,并根据试验区油层水淹状况,分析剩余油类型及分布,并与三类油层聚合物驱试验区高Ⅱ1-18油层条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比。结合聚驱试验参数设计及经验,可以为三类油层三元试验参数设计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